這本書是翻譯自日本的魔術師堤芳郎的作品, 它待在我的書架上已經有超過一年的時間了. 驅使我再度去翻它的動力是因為某些電視節目的影響. 最近在電視上很紅的 “黃金 B 段班” 裡面, 很多B 咖都在表演魔術, 於是我想到我也有一本書, 只翻過開頭的幾頁, 不如拿來研讀一番.
這本書大致把魔術依據所使用的道具分為幾類:
1. 身邊的雜項道具: 報紙, 杯子, 湯匙
2. 繩索
3. 撲克牌
4. 硬幣與紙鈔
5. 紙張與絲巾
6. 火柴與香菸
7. 橡皮筋
看過電影 “頂尖對決 (The Prestige) ” 的人應該都有體會, 魔術表演就是以假亂真. 不過深入去看, 還是可以細分成幾種不同的技巧.
1. 純手法 : 常見於10 塊變成 100塊. 道具隨處可得, 重要的是手法. 例如把左手食指套上橡皮筋, 然後把左手的所有指頭再用另一條橡皮筋纏住, 卻可以把第一條橡皮筋拿出來. 這個祕訣在於偷偷在纏繞時把食指伸到外面, 但是手法不熟的話, 就騙不了人了.
2. 純數學 : 像是繩索或是橡皮筋的魔術, 通常都是運用拓樸學. 因為那些繩索經過這樣翻來翻去, 本來就一定會解開. 只是過程稍嫌複雜, 一般人不會直覺認為那是可能的, 所以會感到意外. 還有透過數字加減乘除猜對方生日, 年紀也是同樣的道理. 因為訊息都已經編碼進去了.
3. 道具 + 手法 : 常見於火柴盒裡的火柴由兩根變三根, 空筒變出彩帶, 紙張變鈔票, 或是撲克牌之類的魔術. 這類魔術一定要先準備特殊道具. 例如把兩張牌黏在一起.
4. 數學 + 手法 :兩者的組合, 特別是繩索技術會用到. 直覺地想就是負負得正, 一根繩子翻了兩次就會解開, 但是也沒那麼簡單就是了. 另外就是事先把撲克牌分成奇數或偶數, 讓對方隨意抽一張牌, 然後再猜中對方所選的牌. 這就是要靠洗牌技巧, 讓對方認為牌是 random 的. 而魔術師則要設法讓對方的牌插入另外一堆裡面, 以便迅速識別.
5. 心理 : 特別常見於要對方猜顏色或是數字. 最大的絕招就是把每一種答案都準備好. 對方猜中紅色就拿出信封, 對方猜中綠色就拿出刮刮卡, 對方猜中黃色就把牌的背面翻出來 (當然就是黃色).
總而言之, A 可以變成 B, 那麼 A 和 B 都是同時存在的. 把 A 破壞掉 B 的部分卻復原了, 那麼壞掉的 B 部分一定是黏上去準備要扔掉的. 其中很多的魔術都要靠手法, 所以書中的最後也有一段手指體操.
這本書算是一本很完整的魔術小抄 (只有 173 頁). 不過裡面的手繪圖案和說明文字, 並不是那麼容易了解, 特別是紙張的折疊方式, 繩索的前後關係, 如果不用攝影來顯現, 還是只能意會不懂操作. 除非是有心要勤練, 比方說尾牙要表演, 或是年輕人要把妹, 不然翻過就可以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