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挽救股市, 各國央行紛紛降息! 可惜我不是讀商的, 無法完整理解其中的關係. 不過這件事應該還是要搞懂比較好吧! 我就來做個小小的沙盤推演.
央行降息, 首先大家會想到資金變寬鬆. 不過以我外行人來解讀的話, 好像不是這麼回事.
央行打出: “重貼現率降低“.
資金短缺銀行甲: “銀行乙! 央行的利率比你低, 利息給你! 商業票據還我, 我要改向央行借".
資金充裕銀行乙: “還你票據, 那我吃甚麼啊!?", 銀行乙本來資金就寬鬆, 才有錢可以借銀行甲. 現在少了來借錢的人, 只好拿升斗小民開刀. 祭出四年來首度的降低存款利率.
市民甲本來就被股市套牢, 快要活不下去了. 看到利率竟然降低 , 只好視而不見. 心想萬一領到年終獎金或是股市反彈, 我一定要把機動利率換卡成固定利率! 不然可能會一路收到降息卡! 另外市民甲的房貸也應該要降吧!? 不過看了半天, 銀行甲和銀行乙都沒有動靜…
畢竟前一陣子銀行也有被雷 (曼兄弟) 打到, 降低重貼現率也只是紓緩自己的壓力, 哪有閒錢可以降低貸款利率, 沒升高放款利率貼補家用就不錯了.
央行看到大家沒有動靜, 只好祭出道德勸說. 接著銀行們勉為其難地降低 “貸款利率“. 市民少繳一點點貸款, 其實也省不了多少錢. 倒是借款金額較大的廠商實際受惠. 廠商一方面得到貸款利率降低的好處, 另一方面消費也稍稍提高. 兩者的綜效使得體質較好的廠商可以度過難關, 但是會使得競爭力較差, 不重視收支與現金流量的廠商倒閉.
失業率的增加會使得部分市民日子過得更苦, 即使靠著變賣動產與不動產換取現金, 微薄的積蓄也會因為利率太低, 而感到前途黯淡. 但是身在績優企業的廠商, 只要忍過一陣子, 就會同時收到物價降低與收入增加的好處.
因此, 央行降低利率之後, 對市民也是有喜有悲. 資金寬鬆並不意味著市民可以直接向央行貸款. 反倒是政府要同時祭出 “挽救股市“, “優惠房貸“, “企業紓困“, “失業救濟" 才能收到顧全整體的成效.
央行降低利率代表國家整體利率的走低. 大家的退休金就會減少, 所以可以說是拿未來大家的錢, 來解決現在的問題. 現在喘了一口氣, 但是考慮複利的效果, 把現在的存款降低, 未來的損失是 N倍的大!
另一方面,借來的錢要投資成功才能夠形成正向循環. 廠商借錢賺錢是天經地義的, 銀行借錢 (大家的存款) 來生財 (轉借給廠商) 也是大家共同的認知. 不過銀行向市民收取金錢來做轉投資, 卻是一個問題重重的大洞. 如果不是用一個錢生三個錢的包裝術 (如連動債, 應收帳款債券), 又如何能夠保證投資人的獲利呢???
如果央行不降息, 難道就沒有別招了嗎? 既然降息的最大受益者是廠商, 直接對廠商紓困又有甚麼不對呢? 哎, 外行人真是看不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