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債配置的思考

最新一期的錢雜誌建議保守的投資人, 把股市和債市的資產配置放在 4:6, 但是建議積極的投資人反向配置到 7:3. 在 p. 144 也說到, 許多資金正在棄債入股, 進入相對比較低迷的股市.

支持債券的人也有他們的理由, 他們認為在現金低違約率 (2~3%) 的狀況下, 高收益債的殖利率和美國 10 年政府公債的利差保持在 6~7% 就算合理. 更何況最近借錢的公司有 60~65% 並非拿錢去投資 (擴廠), 而是債務再融資 (借新還舊), 欠債不還的機率很低 [1]. 當然, 如果隨著利率不斷走低, 稍微有點常識的公司都知道要借新債還舊債, 並且不斷地借下去. 但是這些公司的信評如果沒有提升, 充其量也只是苟延殘喘而已, 怎麼聽都不健康.

既然高收益債在一年之內上漲了 13.8%~24.1% [1], 擁有巨資的產產管理公司當然要獲利了結. 畢竟高收益債的價格很難再往上推升, 利率也只會愈來愈低. 等到高收益債的殖利率只剩下 3% 的話, 想跑也來不及了. 下圖是美國 10 年期公債的 30 年走勢圖 [2], 或許再走一個循環反轉向上是有可能的, 但是要再等 30 年就有點辛苦啦!

為了跑在前面, 有些人搶先轉進股市, 準備賺取股利率 [3]. 因此下一波有機會的可能是高股息概念股. 今年一月有 744 億美金流入股票型基金和 ETF 基金, 也使得美國股市創新高. 美國的股價既然比較高, 想要再賺到高股利率也絕非易事. 因此資金的走向必然是 “比較低迷的股市". 錢雜誌上看好新興國家的消費能力, 特別是中國股市沉寂已久. 個人覺得也有些道理. 我想可以投資一部分在新興國家股市, 另外留一筆資金準備入債市. 等到大家都在唉債券型基金賺了債息, 賠了差價的時候, 應該可以入場揀個便宜.

[Ref]

1. 政策支持、基本面健康,2013年高收益債仍是好選擇

2. 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

3. 棄債擁股 市場資金轉向啟動

STIF 小註解

STIF 全名 short term investment fund, 顧名思義, 它是一種基金. STIF 發明於 1972 年, 最早是政府單位用來保管大筆公款的方法.

我們知道把 300 萬以上的新台幣拿去定存的話, 只會得到銀行的特別優待 – 給予更低更不堪入目的利息. 如果台灣的某公務員公忠體國, 嫌定存利息太少, 決定幫政府做點投資的話, 我看就算不虧錢都得吃上官司. 何況就算是投資獲利了, 當政府要發薪水或是發工程款時. 投資卻不能立刻變現, 同樣也會被抓去關吧! 

還好美國人的腦筋比較靈活, 想出 STIF 這個投資工具來解決上述問題.  STIF 可以處理大筆金錢, 利率比定存好, 風險很低, 短時間之內就可以兌現, 沒有流動性風險.

它是如何做到的呢? 其實也很簡單, 那就是購買信評 AAA 等級以上, 而且在 60 天之內就會到期的債券. 由於這些債券可能還要配個 1~2 期利息, 所以肯定能夠獲得一點利息. 就算是帳券價格突然暴跌, 賣出去會虧本, 或是根本乏人問津, 債權人頂多撐兩個月就可以叫發行債券的債務人還錢, 因此流動性的問題也解決了. 又因為是信評很高的債券, 被倒帳的機率極低. 所以發行 STIF 基金的單位往往也只收取 1% 以下的管理費.

在過去利率較高的 2008 年, 購買 STIF 就可以獲得 5% 左右的年化報酬率. 不過現在利率走低, 那些 AAA 級單位所發行的債券, 利率大概也只比 0% 多一點點. 這也導致 STIF 變得比較無利可圖. 目前的年化報酬率只剩下 0.07% (2013/2/12).

[Ref]

1. 最新 STIF 報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