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 «股市之神»

看名字就知道, 這本也是講巴菲特. 更妙的是, 我覺得它的前言幾乎就是把巴菲特傳奇" 濃縮成了幾頁. 只可惜這麼短的篇幅倒是沒辦法讓讀者震動, 所以這個前言就只是前言而已.

進入正題之後, 作者把巴菲特的想法以忠告" 的形式告訴讀者. 然後把每個忠告擴張成一個章節. 在形式上, 和另外一本書看見價值" 是很接近的. 只不過股市之神" 是以忠告" 為章節, “看見價值" 是以巴菲特說過的名言" 為章節.

其實或多或少, 寫這樣的書都會稍微擴張了巴菲特的意思. 不過大致上倒是不會誤解巴菲特的本意. 由於這類的書我最近看得比較密集, 所以很多類似的觀念或是想法, 對我再也熟悉不過, 也就不會引起我的注意. 我想特別講到的是, 我從這本書領悟了三個觀念.

1. 為什麼巴菲特注重股東權益報酬率勝過每股獲利因為股東權益裡面往往包含資本公積, 這些也是錢. 一個會賺錢的公司, 並不是只能拿股本去做生意, 未分配盈餘也是他們可以活用的錢. 不管每股盈餘多麼漂亮, 家裡放了另外一大堆錢, 比方說一百億, 然後公司經營者告訴我們說他們用 50 億的股本, 每股賺了 6 . 巴菲特會認為他們把賺錢能力誇大了 3 . 其實這 30 億是用 150 億去賺來的. 所以公司可能會偽裝自己很會賺錢, 但其實不然.

2. 為何股票要長期持有? 因為回歸股票的精神, 就是投資. 去計算每個股票的獲利能力, 如果它可以穩定地帶來收入, 那麼就和定存一樣安全. 然而, 若高賣低買, 雖然有機會賺到更大的財富. 但是只要一失手, 可能就變成一場空了. 所以結論是: 買賣股票賺錢很好, 但是有風險也可能賣了之後, 股價又漲. 與其患得患失, 不如每年找出最值得長期投資的股票, 把注意力放在上面.

話雖如此, 猴子也會從樹上掉下來. 巴菲特看準的標的, 也有讓他賠錢的. 只不過他大約有 15 次偉大的成功, 所以掩蓋掉了失誤的損失. “多算勝, 少算不勝“, “穩紮穩打" 這兩句話可以做為巴菲特成功的註腳, 如果只認為他是運氣好, 那麼是我們就少了學習的機會.

3. 要投資獨佔性的公司, 亦即有客戶忠誠度的公司, 不要投資不能建立客戶忠誠度的公司. 說來慚愧, IC 設計業就是顧客忠誠度偏低的公司, 換掉別人或被別人換掉的機會都很大. 但巴菲特認為這是風險, 但客戶認同的品牌則具有無形價值. 這其中有一個弔詭的地方, 那就是巴菲特並不注重股價變化, 他看的是公司. 因此對於製造螺絲或鐵釘的公司, 他自然是看不上眼. 若是換作一般人, 對於名牌的 IC 設計公司的股票, 著名高爾夫桿頭公司的股票也會看作一種商品, 而且這種商品也有少許顧客忠誠度可以利用.

相似的書雖然看很多. 但是我覺得很多事情要一直反覆灌輸, 才會進入腦子. 並不是這本書和別本有太大的不同, 我想累積夠了, 是我得到這些心得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