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聖人老闆寄給我們一篇文章, 裡面是講艾比林矛盾(Abilene Paradox). 它的精神是 "每個人都表示同意的事, 可能是每個人心中都不樂意做的事". 原文在網路上很容易找到, 我將它放在下一頁.
如果大家把思緒停留在 "要小心對待大家都同意的事情" 上, 這樣的認識其實還不夠深入. 要知道一件事情的發生, 首先要有人起頭 – 傑瑞的岳父, 然後要有人附和 – 傑瑞的妻子, 接著有人同意 – 傑瑞, 最後才會一致同意 – 傑瑞的岳母.
其實提議的人非常重要, 假如這個問題是傑瑞 3 歲的女兒芭比所提的, "Grand Pa, 我想去艾比林逛夜市~~~". 那麼傑瑞或他的妻子可能會板起面孔說: "我們難得來看妳外公外婆, 小孩子怎麼只想到自己要玩呢!", "或是 "惦惦,! 囝仔郎麥黑白講!" 之類的. 所以出了這樣的差錯, 地位愈高的人責任愈大, 不能推給 "反正集體決策常常會出錯."
接著, 附議者的角色也很關鍵. 他決定了推翻芭比的決議, 或是說服岳父參加逛夜市的行動. 有時候, 先提出意見的人不見得是權力最大的, 附議的人才是. 好比在一場會議中, 約聘人員某甲說了一個有趣的雙關語. 因為老闆還沒笑, 大家都不敢笑或是不想笑. 等到老闆笑了, 大家才哄堂大笑, 就是這個道理.
我想並不存在提議者和附議者都沒有影響力的案例, 這樣應該就成不了局, 也就不會有矛盾了. 比方說在芭比講出她的意見之後, 10 歲的肯尼也大聲地喊: "我要去! 我要去!", 忠狗小黃更是開心地搖尾巴, 跳上跳下; 這些其實都無助於決策的確認與形成啊!
所以, 組織中有些 "砲王" 是好的. 因為就算除了他以外的人全部都同意了, 他還是會照樣反對不誤. 此時的砲聲就有可能震醒當局者迷的人. 當然, 砲王的人品決定他是武生還是花臉? 如果總是為反對而反對, 或是今天的我反對昨天的我, 明天的我又反對今天的我, 這樣難免要惹人厭的.
然而, 即使是看穿了 "有力人士" 才是製造矛盾的禍源, 這樣頂多只練到乾坤大挪移的第三重. (第一重是不知道有艾比林矛盾, 第二重是知道有艾比林矛盾.) 更往下挖掘, 就會發現這個矛盾源自於封閉的決策系統.
即使傑瑞一家已經決定要去艾比林, 車上的收音機新聞突然冒出: "今天最高氣溫超過 40 度 C, 除了有沙塵暴, 紫外線也過強, 有致癌風險."…就算這個訊息不是來自比較權威的新聞節目, 而是由大嗓門的加油站員工老王所嚷嚷的, 同樣都具有震動人心的作用. 收到外界的反對訊息後, 原先封閉式決策就會受到挑戰, 當決策重新檢討, 艾比林矛盾也就不會發生了.
古代的帝王要有諫臣, 言官, 今天的董事會要有獨立董事都是同樣的道理. 1987 年, ISDN 成為我們通訊電子學的教材. 看到數據和電信將要整合到一個網路上, 並且傳送到全世界每一個家中, 我樂觀地以為世界大同就要來了. 如果大家都知道別人在想什麼? 需要什麼? 世界不是會變得很和平嗎?
可是我當年還是太無知了, 哪裡想到就算有了 Google, 還是會有谷歌中國版. 有了網際網路, 還是會有數位長城和綠壩. 因為不能和全世界溝通, 大家仍然得打法輪功, 這不就是超大版艾比林矛盾嗎?
第四重乾坤大挪移可以看穿閉門造車的方式才會造出矛盾的話. 那…第五重呢? 我覺得是 "以成敗論英雄". 搞不好艾比林正在舉辦 "親水童玩節" 的閉幕式, 任你想都想不到有那麼好玩, 而且去晚了一天就沒有了呢?!
閉幕式中, 傑瑞一家還幸運地抽中巴菲特所提供的特獎: 波克夏股票一卡車. 那麼大家重新歸納一次今天這樣快樂的理由時, 每個人都會為自己的英明睿智和勇氣喝采! 他們會說相信你的直覺, 並且把念力的功效寫成一本本的暢銷書!!
[按下一頁到 艾比林矛盾(Abilene Parad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