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症狀: H1N1新型流感病毒潛伏期一到七天,發病前一天就具感染力,症狀與人流感類似,包括高燒、肌肉痠痛;但這波疫情似乎以腹瀉等腸胃道症狀為主,且即便接種過流感疫苗,保護力也很低。傳染途徑以飛沫傳染為主(咳嗽、打噴嚏),若發現身體不適,請儘速就醫。
流行趨勢圖:
初步症狀: H1N1新型流感病毒潛伏期一到七天,發病前一天就具感染力,症狀與人流感類似,包括高燒、肌肉痠痛;但這波疫情似乎以腹瀉等腸胃道症狀為主,且即便接種過流感疫苗,保護力也很低。傳染途徑以飛沫傳染為主(咳嗽、打噴嚏),若發現身體不適,請儘速就醫。
流行趨勢圖:
這本書是坦伯頓的姪孫女諾蘭·坦伯頓所寫的, 用來側面描寫約翰·坦伯頓爵士的投資策略. 本書由坦伯頓爵士親自作序, 可惜這他不久後即以 95 歲的高齡辭世.
簡單地說, 坦伯頓老伯伯從小就懂得撿便宜貨的道理. 在書中的前幾頁, 作者就舉了一個小孩子賣檸檬汽水的例子, 大家看到賣汽水生意不錯, 一路出價 200 塊要和他買下攤子. 可是一場雨下下來, 其他小孩就對賣汽水的生意前景產生質疑, 紛紛放棄出價, 各自回家. 而最聰明的一個買家到最後才現身, 只用 50 塊就買下這個汽水攤子, 比它的淨值 100 塊 (指檸檬粉、礦泉水之類的)還低. 我本來以為故事就到這裡了. 但是不然, 到了下一個艷陽高照的星期六, 上次出價想買下這個賺錢的攤位的小孩們也都回來了, 最後這個攤位仍然以 200 塊成交, 肥了那位懂得買低賣高的孩子.
事實上這個故事就是在影射約翰坦伯頓的老爸 – 哈維坦伯頓. 他的職業是律師, 每當有流標的農場賣不出去的時候, 老哈維就會用極低的價錢把它買下來. 至於為何大家要賣自己的農場, 主要是經營不易, 一不小心就會蝕本, 落得賤賣整座農場的下場. 有老哈維這種爸爸, 就有約翰這種兒子. 約翰坦伯頓於是成了比價天王, 買第一棟五房的屋子只花了 25 USD (相當於 2006 年的 351 USD), 地點還是在紐約喔! 或曰 :"一定是凶宅!" 不過我看了這本書之後, 覺得約翰·坦伯頓爵士絕對不在乎, 他只在乎是否便宜!
另外, 坦伯頓爵士有一件軼事. 那就是他高中的時候, 本來想是要申請進入耶魯大學 (因為附近的農夫很肯定地告訴他耶魯是全美國最好的學校). 不過他看了耶魯的申請條件之後, 發現自己的高中少開了一學期的數學, 這樣就會使得他喪失進入耶魯的機會. 坦伯頓說服了校長多開一學期數學課, 但是要他至少找到八個學生. 坦伯頓拉了一些好朋友來修課之後, 又發現學校沒有多的數學老師. 於是坦伯頓又說服校長讓他教這門課, 在老師兼學生的情況之下, 全班都 all pass 了. 坦伯頓就憑著全 A 的成績進入了耶魯!
坦伯頓畢業之後, 做了一次儉樸的世界旅行. 只花 200 英鎊就玩了 35 個國家. 這次旅行讓坦伯頓的視野很不一樣, 所以他也是少數最早進軍日本、南韓、中國市場的投資家. 坦伯頓的出身不算富有, 因為他的老爸玩期貨, 把原來可以讓坦伯頓家子孫都可以不用工作的部位都賠掉了 (以玩期貨來說, 瞬間富貴是很正常的). 後來坦伯頓的學費、旅費除了靠獎學金之外, 很大一個部份 (25%) 來自賭樸克牌! 因為擅長樸克, 他很清楚甚麼樣的玩家在裝腔作勢, 誰拿到最好的牌. 這些都有助於他日後在股市的表現.
坦伯頓畢業之後進入投顧業工作. 他的經歷使他與其他人有不一樣的看法. 比方說, 他認為公司是公司、股價是股價. 公司不管前景多好, 股票可能都不漲. 股市異常的程度, 可以到了你破產都還沒恢復正常. 於是坦伯頓特別偏好低價股, 即使是一家好的公司, 也可能因為工廠進度落後等因素而股價大跌, 這就是坦伯頓喜歡買進的時候.
大家或許會想: 這種天賜良機又不會常常有? 專門等低價股現身, 豈不是要餓死? 但事實不然, 大災難幾乎幾年就會來一次, 小的災難也是絡繹不絕; 只要你的眼光是放在全世界, 災難絕對不會少! 若是眼光只放在某一種股票之上, 那當然是很難等. 比方說: 我就是要等聯發科跌破淨值就賣房子去買, 事實上沒有足夠心理建設的話, 真的跌到那個價錢您也買不下去!
坦伯頓入行不久, 就發生第二次世界大戰. 他獨到的眼光看到戰爭能促進需求, 就算是原本爛到快倒的公司, 都會因為商機蓬勃而轉虧為盈. 因此他大膽地借了一萬美元, 在股市暴跌 49% 的大環境下, 全數買了許多股價一美元以下的股票. 這個投資使他在一年之內賺了 300%. 持有的 104 檔爛股票, 只有 4 支沒賺到錢. 反而那些很賺錢的公司, 因為要被政府抽戰爭稅, 所以獲利遠不如預期. 這個滿合理的, 若是台灣發生戰爭, TSMC、台塑好歹要帶頭捐個十億吧! 友達、奇美、茂德就免了.
坦伯頓的招數很多, 所以即使他和巴菲特、葛拉漢都注重價值投資, 他卻不會固定用一個量尺來選股. 相對地, 他抓的是相對的趨勢. 如果當時的事件會導致股價在未來上漲, 即使指標很爛也沒關係, 就像他買的 104 檔股票一樣, 特色就是不到一美元! 當然, 有些時候他又很重視選股的指標, 這主要是用來買外國股票. 因為外國股票相對於美國股票是比較讓他不懂的, 所以他甚至於會去買別人的基金 (書中舉了他買韓國基金的例子, 雖然先前此基金表現極差; 但是坦伯頓覺得這位經理人理念與他相同, 只是時機太早 果然坦伯頓抓準時間出手之後, 他的基金績效就變成第一名). 最後坦伯頓退休的時候, 也把自己的基金賣給富蘭克林. 所以在市面上只有富蘭克林坦伯頓基金.
坦伯頓的分析告訴他, 世界各國的景氣是輪動的. 十年河東、十年河西. 若是美國不如日本有吸引力, 就不要單戀國貨. 他認為若是發先標的 A 比手上的標的 B 好 50%, 那麼看錯的風險就相當小, 這時候他就會把資金搬到新的市場. 有時候他也會入手債券. 因為葛林斯潘特別喜歡降息來刺激經濟 (所謂葛林斯潘賣權), 所以他可以準確地預期利率會走低, 而債券會走高. 既然債券會走高, 就要借全世界利率最便宜的日本錢來買債券. 但是借了日幣, 萬一日幣對美元升值, 那要還錢的時候就划不來了. 所以坦伯頓仍然向日本借錢, 但是買的是加拿大的債券. 無論是巴菲特或是坦伯頓, 他們都長期看空美元, 這點真是有眼光!
總結來說, 坦伯頓喜歡的投資就是選擇內含價值高於市值的股票, 而且他有豐富的世界觀, 現在他主要投資中國, 以避免美國房地產泡沫化的危險. 如果像書中所說的, 他可以一路避開科技股破沫, 賺 911 災難財, 又避掉金融風暴, 真是想不發也難. 關於 911 的災難財是這樣賺的, 他在 911 之後, 就以慣性思考: 哪裡最慘!? 於是他很快想到航空業會最慘, 並且買了三家航空公司的股票, 抱住 6 個月. 其中最遜的全美航空賺了 24%, 美國航空賺 61%, 大陸航空則賺了 72%. 其中全美航空不是賣在最高點, 它在災後 3 個月來到最高, 但是顯然坦伯頓很有紀律, 不到 6 個月就不放手!
這本書我才看了一半, 就很想把我唯一的那檔股票賣掉, 去換一檔更好的. 畢竟都賺到錢了, 不跑豈不是不符書中的精神. 坦伯頓說要當便宜股獵人就不要怕買太早 (結果又跌)、賣太早 (結果又漲), 只要找到更好 50% 的標的就要落跑了, 這句話說得我很心動! 若不是我把紅電醫全都出清了, 這兩天不是都要看綠油油的跌停板框框補眼睛? 然而, 就在我看了半本書就急於行動的時候, 了那個葵花寶典的故事打住了我. 寶典雖然前兩句是說 “欲練神功, 必先自宮", 搞不好後面兩句就是 “不用自宮, 也能成功". 說得有理! 所以我還是加速看完這本書, 同樣把等紅燈的時間都用上了, 才能夠在這裡整理心得.
下一步呢, 我就是要選股啦!! 恆大本來在我選股名單之中的 (因為價值不錯), 但是豬流感讓它變得人盡皆知, 不符合坦伯頓你丟我揀、不買名牌股票的原則了.
這本書是女兒的課外讀物, 從封面上的貼紙看來, 這是全國教師會推薦給國中生的好書. 上週六吃早餐的時候, 我看完了報紙, 也就順便把這本書看完了. 因為前幾章是作者小野的老婆以他兒子的身分寫的, 裡面的童言童語很好笑. 我拿去跟女兒分享這本 “笑話集", 發現女兒完全沒有翻過這本書. 我再跟老婆分享, 才知道她也從來沒有動過這本書, 我就成了全家第一個讀這本書的人…
雖然前幾章真的很好笑, 但是等到書中小野的兒子上小學之後, 一切就變得不好玩了. 因為學校的老師不喜歡小野的兒子, 覺得他太愛講話, 是個問題兒童. 然後呢, 就在轉班、轉學這些問題上打轉, 小野夫婦想要幫兒子找一個不要歧視他的學校而不可得. 看來這位書中的第三人稱主角的國小、國中生涯都是慘兮兮的. 最後, 主角考上了一間不錯的高中, 算是以輕喜劇收場. 因此我的老婆也說我騙她, 這本根本不是笑話集~~
想起小學、國中的時代, 的確是有一些不太稱職的老師. 因為年代久遠, 我也不敢說那些老師算不算是心理變態? 總之, 惡師絕對是為數不少的. 至於學校教育是否那麼填鴨、死板、扼殺想像力呢? 我當時覺得是的. 不過我看了我女兒的作業之後, 覺得現在的教育方式或許比以前更填鴨吧! 雖然說題型可能更活潑了一點, 但是填鴨的本質實在難以掩飾.
就拿剛才女兒問我的國文來說, 裡面要回答哪一種輓聯用在哪一個場合. 十幾歲的小孩, 能見過多少死人呢? 說實在的, 我四十多年來也參加過不到幾場葬禮吧? 何況是分門別類地有西席之痛 (老師)、燕行失序 (兄弟)、西河之痛 (喪子)、梁木其頹 (聖賢)…等等. 小孩子連西邊為何是客、東邊為何是主; 西席為何是指老師都搞不清楚, 更何況是要一分鐘答好幾題呢? 能夠把音容宛在和音容苑在區分出正誤就差不多了吧! 剩下的時間多打點基礎, 以後才好蓋高樓.
雖然說有些老師或者同學真的是不良, 但是全班都不良, 只有我家小孩最優秀所以受到歧視的觀念也是不可長. 我知道一些有錢人的小孩就老是在轉學, 最後只好轉到森林小學去, 才能夠免於被老師同學欺負. 然而, 以我過去的經驗, 品學兼優的好同學也相當不少. 會欺負人的同學固然有一定的比例, 但是老實人也會交到同等級的知心朋友, 很難碰到天下皆濁, 唯我獨清的狀況. 如果學生碰到只有我對, 其他人都錯的處境, 還可以說是涉世未深. 但是家長也進去攪局就不太好了.
最後我想要感謝一下以前遇到的好老師, 雖然今天不是教師節. 但是選日不如撞日, 等到教師節我可能就忘了, 哈! 首先要感謝我小學四到六年級的導師 – 李長恭老師. 李老師教了我們很多課外的東西, 他做人公正是我們最好的身教. 我無法忘記小六快畢業的時候, 他問我們誰有把握可以考上建中、北一女? 班上只有幾個人舉手, 包括不知天高地厚的我. 後來考上的也幾乎就是這些同學. 我也想要感謝國三的導師與數學老師 – 余霖老師/校長, 他現在已經是翰林出版社的執行長了. 教我英文的蘇白桂老師、國文的胡慧怡老師、歷史的譚影蒼老師. 這幾位老師都教得很好, 使我終身難忘.
個子嬌小的譚老師會講很多歷史典故, 胡老師長得超漂亮, 而且特別欣賞我 “當時的" 作文, 使我信心十足. 蘇老師講得很清楚, 使我一年追上三年進度, 差一點聯考就滿分. 余老師除了把我從數學喜憨兒的等級提升起來, 他也認真改我們的日記, 教我們打拳, 教我們做人處事的道理. 眾位老師能把我這棵朽木都能雕成駝客, 教學功力實在是無庸置疑. 還有一些老師值得感謝, 不過我唸過三個小學和兩個國中, 卻只有兩本畢業紀念冊, 即使想要按圖索驥, 也沒辦法掰出來了. 歹勢!
note: 我小學一直轉學是因為老爸沒錢買房子, 只好到處搬家. 國中去唸介壽是因為我原本每天都在幫同學畫圖換作業抄, 完全沒在唸書. 到了國三自己想換個環境, 重新塑造好學生的形象. 老爸叫我自己選學校, 所以我就做了兩個籤, 一個南門、一個介壽. 結果抽中介壽…, Lucky!
“大衝撞" (When Markets Collide) 這本書是一位待過 IMF (國際貨幣基金會)、PIMCO (The Pacific Investment Management Company) 、哈佛管理公司的經濟學者穆罕默德·伊爾艾朗 (Mohamed A. El-Erian) 寫的書. 這裡面的觀點非常地學術, 用來解釋這次的金融海嘯. 讀者可以從裡面得到一些啟發, 雖然它讀來無趣又吃力.
首先, 大家可以先回想次貸風暴發生以前的狀況. 當時物價便宜, 股市雖然沒有上萬點, 不過市況還算是相當繁榮, 油價也沒有特別值得擔心的地方. 大家都認為美國正常發展的話, 我們的產品就可以外銷賺錢! 就算美國人都是靠著浪費與負債來拼經濟的, 但這種情況畢竟已經持續數十年之久, 應該算是 “常態". 如果有人認為常態不合理, 那應該只能算是 “雜音" 吧!
沒錯! 這本書就是從雜音這個觀點出發的. 金融海嘯本來就可以預期, 但是大家都不做如是想, 諤諤之言反而變成了雜音, 美國聯準會前主席亞倫葛林斯班在 2005 年指出 “美國聯邦基金利率連續且明顯上升, 長期利率卻反而下降" 是個謎題. 換言之, 他也無法解釋原因. (書中有提到好幾個說法, 也就是學者專家看圖說故事, 幫這個狀況找了一些理由來自圓其說.) 紐澳的利率遠高於日本, 匯率卻不貶值, 這也是有違於常理的. 但是大家忙著套利, 便將這種違背經濟學的現象, 解釋為 “高通膨" 的結果. 因為話是人說的, 即使因果關係發生錯置, 有時候可以說得通.
即使效率市場學派認為市場絕對有效率, 地上絕對不會有 100 塊而沒人撿. 不過的確有感染效應 (A 股市下跌導致 B 股市下跌, C 國家賴帳, 導致 D 國借不到錢), 黑天鵝效應 (大家都不相信某些事實), 延遲效應 (一個過熱已久的市場遲遲不回檔, 直到某一天)… 等等. 這些都導致市場不合理. 也就是因為市場不合理, 所以才值得討論我們應該做些甚麼事來回應.
作者認為, 2007 年的經濟環境和過去已經有很大的不同. 新興國家確實已經取代了美國、歐洲、日本的的成長力道. 新興國家固然一開始還沒有適應自己賺錢的情況, 但是已經慢慢地走向主權基金的管理. 這一筆龐大的熱錢被稱為 21 世紀的財富管理, 而避險基金則是 19 世紀末的東西. 因此, 作者認為未來的操盤人需要有新的視野, 資產要做適當的配置.
在這本書的開頭, 作者就提到資產管理的終點和旅程都很重要, 他已經知道終點, 但是不是很確定旅程. 因為終點就在於新興國家取代了美國, 新興國家擁有大筆的資產, 而美國只有大筆的負債. 作者以他在 IMF 以及管理哈佛大學校務基金的經驗, 他認為美國應該停止浪費, 而新興國家應該減少出口, 而轉向內需市場.
或許這是金玉良言, 但作者自己也提到, 即使是 IMF 也沒有辦法做到這件事, 因為 IMF 的勢力來自放款給新興國家, 賺取利差. 但是今天新興國家已經幾乎都不需要向 IMF 借錢了(IMF 現在唯一的客戶是土耳其). 另一方面, G8 是作者認為更適合取代 IMF 的國際仲裁者. 可惜 G8 國家以其私心, 拒絕有實力的新興國家, 如中國, 加入; 只是搞一些餐會之類的非正式管道與新興國家溝通, 卻不願意分享權力, 因而也是難成大器.
大家可以發現, 這本書最適合的讀者群並不是像我這樣的小投資人, 而是超級基金、甚至是主權基金的操盤手. 裡面提到的幾個觀念, 我也完全不了解. 比方說厚尾 (指統計上的左尾過長) 的相關章節, 我就無法分辨它與長尾效應是不是同一回事. 但是裡面還是有幾個地方值得了解. 比方說: 基金管理人按照 2/20 收費 (管理費 2%, 獲利佣金 20%) 導致基金管理人的道德風險, 他們可能傾向把基金規模弄大 10 倍, 而賺取無風險的 2% x 10.
另外作者也提到避險基金分為總經型 (macro) 與多元策略型 (multi strategy). 前者像是索羅斯會放空某個國家的貨幣,總經型避險基金的觀點是: 總體經濟面的不合理, 終究會崩盤的地方. 因此可以加以狙擊、或者說是"避險". 後者呢, 提供許多相關性低的投資標的, 以期望創造最大的報酬. 至於私募基金, 據說好壞完全差在經理人的眼光, 好的私募基金和差的私募基金, 報酬可能相差 15%. 但是好的股票經理人和差的股票經理人, 表現可能只差到 1~3%.
從這本書裡面, 我們雖然多多少少可以讀到一些東西. 不過我想我是個錯誤的讀者吧!? 最大的收穫只在於確認了經濟專家已經從數據面, 歸納出美國將不再是世界經濟火車頭的結論. 和我們生活最相關的, 則應該是確認美股和台股的連動性將會降低吧! 哈!
[note for this book]
古德哈特定律 (Goodhart’s law): 任何可以辨識的統計關係終將失靈, 可以套利的標的一定會變得無利可圖.
阿法值: 實際附加價值.
貝他值: 根本報酬.
向國外的自然人或是法人購買軟體的話, 稅制會分為標準化軟體和客製化軟體兩種情況.
假如我今天上網找了位印度人來幫我寫軟體, 花了 100 萬. 那麼國外這位軟體工程師, 是要繳所得稅的喔! 根據所得稅法第 8 條的規定, “…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秘密方法及各種特許權利,因在中華民國境內供他人使用所取得之權利金。" 是要課稅的. 這個稅額是 20%, 所以我只能給印度工程師 80 萬元, 20 萬元要幫印度人繳稅給中華民國的政府.
若是我沒有幫政府留下這筆錢, 政府既然管不到老外, 就會找我來要這筆稅金! 若是我當初沒有預先扣款, 以至於印度人拿著白花花的 100 萬消失在網路世界的話, 我就會變成唯一的冤大頭囉!
假設我拖欠這筆別人的所得稅又屢催不補, 根據所得稅法 114 條, “其未於限期內補繳應扣未扣或短扣之稅款,或不按實補報扣繳憑單者,應按應扣未扣或短扣之稅額處三倍之罰鍰。" 換言之, 如果企圖消極抗稅的話, 我要繳的稅金就變成了 60 萬.
以上是客製化軟體的規定, 再來看一下標準軟體. 如果是標準軟體就不用這麼 “厚工"了. 因為標準軟體為大量生產, 政府一定找得到人課稅, 包括進口貨物稅、代理商所得稅之類的. 此時花錢的冤大頭客戶就不用肩負替政府討稅的任務了.
第 8 條 |
(中華民國來源所得)
本法稱中華民國來源所得,係指左列各項所得:
一、依中華民國公司法規定設立登記成立之公司,或經中華民國政府認許
在中華民國境內營業之外國公司所分配之股利。
二、中華民國境內之合作社或合夥組織營利事業所分配之盈餘。
三、在中華民國境內提供勞務之報酬。但非中華民國境內居住之個人,於
一課稅年度內在中華民國境內居留合計不超過九十天者,其自中華民
國境外僱主所取得之勞務報酬不在此限。
四、自中華民國各級政府、中華民國境內之法人及中華民國境內居住之個
人所取得之利息。
五、在中華民國境內之財產因租賃而取得之租金。
六、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秘密方法及各種特許權利,因在中華民國
境內供他人使用所取得之權利金。
七、在中華民國境內財產交易之增益。
八、中華民國政府派駐國外工作人員,及一般雇用人員在國外提供勞務之
報酬。
九、在中華民國境內經營工商、農林、漁牧、礦冶等業之盈餘。
一○、在中華民國境內參加各種競技、競賽、機會中獎等之獎金或給與。
一一、在中華民國境內取得之其他收益。
|
第 114 條 |
(違反扣繳義務之處罰)
扣繳義務人如有左列情事之一者,分別依各該款規定處罰:
一、扣繳義務人未依第八十八條規定扣繳稅款者,除限期責令補繳應扣未
扣或短扣之稅款及補報扣繳憑單外,並按應扣未扣或短扣之稅額處一
倍之罰鍰;其未於限期內補繳應扣未扣或短扣之稅款,或不按實補報
扣繳憑單者,應按應扣未扣或短扣之稅額處三倍之罰鍰。
二、扣繳義務人已依本法扣繳稅款,而未依第九十二條規定之期限按實填
報或填發扣繳憑單者,除限期責令補報或填發外,應按扣繳稅額處百
分之二十之罰鍰。但最高不得超過二萬二千五百元,最低不得少於一
千五百元;逾期自動申報或填發者,減半處罰。經稽徵機關限期責令
補報或填發扣繳憑單,扣繳義務人未依限按實補報或填發者,應按扣
繳稅額處三倍之罰鍰。但最高不得超過四萬五千元,最低不得少於三
千元。
三、扣繳義務人逾第九十二條規定期限繳納所扣稅款者,每逾二日加徵百
分之一滯納金。
|
核釋標準化軟體之課稅規定
《賦稅》2007/4/11
為解決標準化軟體之課稅問題,財政部已發布下列解釋:
一、外國營利事業直接將未經客製化修改之標準化軟體,包括經網路下載安裝於 電腦硬體中或壓製於光碟之拆封授權軟體(shrink wrap software)、套裝軟體(packaged software)或其他標準化軟體,銷售予國內購買者使用,各該使用者不得為其他重製、修改、轉售或公開展示等行為者,得視為商品之銷售,其銷售收入應按一般國際貿易認定。
二、外國營利事業透過國內經銷商,將未經客製化修改之標準化軟體,透過網路下載或壓製於光碟,依購買之國內最終使用者指示,將該等軟體安裝於其購買之電腦硬體設備中,併同硬體出售,而該經銷商不得為其他重製、修改或公開展示等行為者,得視為商品之銷售,其銷售收入應按一般國際貿易認定。惟該國內經銷商,應就其經銷軟體銷售業務之所得,依所得稅法之相關規定申報納稅。
財政部說明,依據所得稅法第8條第6款之規定,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秘密方法及各種特許權利,因在中華民國境內供他人使用所取得之對價,係屬權利金。惟由於軟體產業發展日新月異,電腦軟體之使用態樣亦日趨複雜,例如:國內最終使用者向國外營利事業直接或透過網路購買標準化軟體,購買者僅取得該軟體之使用權,而不得為其他重製、修改、轉售或公開展示行為者,其給付之對價,是否屬權利金?又國內營利事業向國外營利事業購買標準化電腦軟體,基於成本及時效考量,經由網路傳送方式直接下載取得,並依訂購套數支付軟體費,再依客戶需求壓製於光碟或安裝於電腦硬體中出售,其給付國外營利事業之軟體費用,究應認屬權利金或國際貿易商品之對價?因上開所得稅法第8條第6款,並無明確規範,致適用上易生爭議,實有參酌其他國家之做法,加以補充規範之必要。
財政部指出,由於電腦軟體產業已臻成熟,為滿足廣大消費者使用之需求,部分電腦軟體已採標準化、規格化、大量生產之方式,例如:遊戲軟體、文書處理軟體、辦公作業系統套裝軟體等。此種未經客製程序之標準化軟體,雖法律形式上係授予買受人使用權,惟其經濟實質已近似軟體商品之銷售,故參照其他國家之做法,將國外營利事業取得該等標準化、規格化軟體之對價,視為商品之銷售,其銷售收入應按一般國際貿易認定。
財政部並表示,上述有關標準化軟體,係相對於客製化軟體(customized software)而言,屬於現成可供銷售之軟體,供一般使用者使用,且未針對個別使用者撰寫或修改之軟體。買方取得在單一或特定數量之個人電腦安裝及使用程式之權利,但不允許執行任何方式之複製或修改,亦不得進行電腦程式之還原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解編譯(decompilation)或反向組譯(disassembly);所稱拆封授權軟體,指電腦軟體所有權人為對於一般使用者方便授權起見,單方面擬定授權之契約條款,並將此契約條款置於有形的媒介(如包裝盒)上,若使用者同意該授權條款,即拆封使用該電腦軟體。典型之拆封授權軟體無須經任何修改即可供一般大眾使用,屬於標準化軟體;所稱套裝軟體,指軟體業者為便於使用者使用該軟體,而採取大量、標準化、規格化之方式製造後,將軟體包裝成套出售。因此套裝軟體多為拆封授權軟體,而非客製化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