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和過去三年不同, 前三年我在同一個市場 (美國股市) 享受了三年高投資獲利 (20.55% -> 18.84% -> 21.97%), 感覺就像家裡多 1.5 個複製人在上班, 又只要繳一份所得稅一樣 (美金一路跌都還無傷). 然而, 好景不常. 就如另外一篇 « 2022 投資心電圖» 裡面說的, 今年震盪劇烈, 不到年底根本不知道劇情會怎麼演? 今天起床後結算數字是 —> 全年投資報酬率 3.38% , 即使加上分紅費用化以來最高薪資報酬的結餘後, 合計成長都還不到雙位數. @@
大家都知道投資時間拉長之後, 不可避免地就會發生"均值回歸" (Mean Reversion). 今年就這樣走下坡了, 明年倒底會繼續 “龜" 縮, 還是否極泰來? 至少我是不知道. 基於通膨、升息、解封這幾件事明確地發生了. 理論上現在買個美國公債就應該能保 3%~4% 的收益, 如果買台灣的特別股, 也穩穩有同等的獲利. 所以投資在股市若只有這樣的報酬算是不夠好. 同事 Jim Sir 昨天有安慰我, 至少比 all in 台股虧 20% 的人好, 那倒也是啦! (今天臉書忠孝大大說台股報酬是-18.68%).
其實呢, 我的投資按美金計價應該也是虧損的. 帳面上能夠賺錢完全是因為美金匯率漲了 12.4%. 只是我絕大部分的資產本來就都在美金了, 所以我唯一可以再優化的就是年初賣光股票去定存, 但當時若腦筋歪掉去買債券結局也是一樣慘而已. 顯然我對匯率這部分歷練還不夠. 不過投資沒有早知道, 匯率本身也會均值回歸, 我就先姑且隨波逐流, 把匯率所得或損失都當作天災來看待, 把該做的事做好就行了.
總而言之, 2023 年, 不只是我老闆想做一點不一樣的事, 我的投資也是. 細節可以在過農曆年的時候再好好研究. 那時候有錢有閒比較適合思考. 只要記得放假前要先換一點美金, 不要落得每天只能眼睜睜看美股開盤, 有想法沒籌碼就好了.
下表是年度投資彙整, 紅色字是原本想要維持就好, 但是它漲價自動增加占比較多的 (XLE – 美國石油 ETF). 藍色字是明明要加碼, 但是加了以後股價下跌, 比重反而下降, 美國的 SPY (S&P500) 和台灣的 0050 都是如此. 當然 QQQ (S&P100 非金融) 也是大幅衰退, 去年年底股價是 397.85, 今年底只剩 266.28, 跌了 33.07%. 但是我一買再買, 買了又買才讓它比例上升! 反觀 SPY一年只跌 19.48% (474.96–> 382.43), 大盤真的是比科技股穩重許多.
2022 | 名稱 | 最後比重 | 去年比重 |
維持 | SPY | 11.36% | 13.85% |
VIG (DRIP) | 9.48% | 10.38% | |
NOBL (DRIP) | 6.67% | 6.58% | |
KO | 8.4% | 7.68% | |
BRK.B | 5.25% | 4.99% | |
XLE | 5.77% | 3.6% | |
加碼 | QQQ (DRIP) | 27.46% | 24.11% |
SHEL (DRIP) | 14.76% | 10.56% | |
0050 | 9.5% | 11.25% | |
減碼 | 2882B 國泰金乙特 | 0% | 可忽略 |
其他 | 日股, 瑞昱和現金 | 1.35% | 7.01% |
哀悼完錯誤來講一下自己的亮點. XLE 自動漲了快一倍. 殼牌的部分, 則是不知道世人哪根筋不對, 忽然搞出個大跌, 所以我 48.4 USD 趕快買進 (2022/9/23). 這筆也貢獻良多. 至於石油股還能買嗎? 目前殼牌配息殖利率 3.5% 左右, 查爾斯國王還沒跟我要所得稅. XLE 配息殖利率約 2.5% (預扣 30% 稅後). 若沒有大跌就不夠誘人, 這種獲利靠美國公債就行.
其他操作都沒有特別可取的地方. 就是有錢就買一些 QQQ. 然後買一點 0050, 再買一張瑞昱. 買一點日股 ETF (TOPIX). 日股是亂買的, 主要是賭日幣和日股有一個會變好. 以後打算買波克夏 (BRK.B) 間接投資日本就好. 老巴買了不少能源股和日股, 又買了台股中的精華 – 台積電, 所以這幾方面的增持都靠他就好.
由於國泰金乙特終究不敵升息壓力下跌, 這是我今年唯一站在賣方的股票. (國泰金增資案的 81 股入賬就賣掉, 賺幾個便當錢除外.) 基本上, 我仍然秉持 buy and hold 的精神, 可以簡單就不要麻煩. 何況賣出任何一筆, 國稅局會算做我的海外所得, 還要我們自己舉證成本是多少? 自己講得還不算, 要券商或法院公證, 故我買了就不打算賣. 要賣就是準備要報稅.
最後, 今年破了很多個人紀錄. 我不像跑馬拉松的朋友們可以破跑幾小時幾分幾秒的 PB (personal best). 但是我今年破了下面幾種紀錄: 總資產創新高 (上半年 18 次, 下半年只有 7 次, 前次高點已遠在 2022/11/30)、單日股價上漲獲利 (約當 2022 綜所稅)、 單日股價下跌損失、單日匯兌收益、單日匯兌損失. 算是過了驚滔駭浪的一年. 人沒事、車能動、快拍照、速移車. 在此算是拍完照了, 讓我們往 2023 年移動! 大家新年快樂!
[Note] 美股本益比 18.9 (2022/12/17), 台股 10.92, 日股 14.8, 中國 12.78 (2022/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