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 4G 頻段表

這次去韓國, 看到滿街都在賣 4G 手機. 從 2011年 7 月起佈建的 LTE 網路, 據說到 2013 年才能正式完工. 雖然現在沒有那麼完整的覆蓋率, 但是導遊都對他手上的 4G 手機深具信心, 號稱比 3G (3.75G 吧!) 快 5 倍. 我想民族自信心就是這樣來的吧! 雖然咱們導遊是拿台灣護照的, 他對 Samsung 可是讚不絕口.

反觀台灣這個 “科技島", 要到 2015 年才開始建設 4G, 估計要到 2017 年才能把 LTE 或 LTE-A 搞好, 感覺真是不可思議. 一來疑似圖利 WiMax 業者, 二來主要電信業者也過於怠惰. 如果電信業者自命為穩定獲利股, 恐怕真的不想花錢建基地台吧? 

[釜山市 LTE 充斥圖]

SONY DSC

雖然我們已經可以買到 4G 手機了, 但買到的 LTE 手機究竟能不能互通呢? 很抱歉! 看下表就知道基本上很難互通. 目前世界各國主流採用的頻段, 台灣都已經用掉了. 換言之, NCC 若不強制回收現有頻段, LTE 是不可能提早開工的! 更不用說我們的 4G 手機 (非 WiMax) 要買哪個規格都沒辦法預知. 

[世界各國 LTE 頻段表]

下表的 V 代表使用這個頻段,  X 代表這個頻段已經有人用了.

 MHz  700   800  900  1800 1900  2100  2300  2500  2600
 ITU
 北美  V  V
 西歐  V  V
 東歐  V  V  V  V
 亞太  V  V
 中東 / 非洲  V  V
 其他地區或國家  V  V
 預估主流  V  V  V  V
 香港  V  V  V
 日本  V
 韓國  SKT/LG  KT
 中國 (TD-LTE)  V  V
 台灣  X  X  X  X  X  X  X

修復 WordPress 上下標問題

先前就發現了, 即使在編輯器中修改好的上下標字形, 在部落格裡面就硬是爛的. 前陣子寫的幾篇剛好又用到不少上下標, 只好認真去解這個 bug. 

根據 3 年前 moshu 所寫的文章, 這個病因來自於 style sheet.

html, body, div, span, applet, object, iframe,
h1, h2, h3, h4, h5, h6, p, blockquote, pre,
a, abbr, acronym, address, big, cite, code,
del, dfn, em, font, img, ins, kbd, q, s, samp,
small, strike, strong, sub, sup, tt, var,
b, u, i, center,
dl, dt, dd, ol, ul, li,
fieldset, form, label, legend {
margin: 0;
padding: 0;
border: 0;
outline: 0;
font-size: 100%;
vertical-align: baseline;
background: transparent;
}

用來表示上下標的 sub (superscript), 包括 <sub></sub>, 以及表示下標的 sub (subscript), 包括 <sup></sup> 都被 style sheet reset 掉了. 因為單獨寫個測試 html 也是好的, 只不過被 wordpress 的主題給改壞掉.

這個要怎麼改呢?

在 "控制台" 選 "外觀" 的 "佈景主題", 找到 /* reset */, 把那兩個 keyword delete 掉, 再更新檔案就好了.

我讀 «我讀 “毒笑小說»

“毒笑小說" 是一本短篇小說集. 本書原名 “どくしょうしょうせつ", 完全照實翻譯. 至於 “毒" 在什麼地方?  倒是沒有那麼明顯. 例如綁架天國這篇在 “黑笑小說" 裡就出現過. 整體來說, 本書確實有幾篇都帶給讀者 “莫可奈何的人生" 的味道, 也把很普遍存在的微妙想法寫成一個個殊堪玩味的小故事.

Angel 說的人類對環保的概念, 其實講到全世界都在保護 Angel, 但日本人卻義正詞嚴地吃起 Angel 的那一段, 大家應該都會想到 “鯨魚" 吧! 當然故事不是這麼簡單, Angel 從珍貴稀有到後來氾濫成災而被棄養, 最後變成恐怖害 “蟲", 不但寫出了人類對環保的價值搖擺不定, 也暗示了核輻射的危害.

“手工貴婦" 講到眾家夫人為了不想得罪上司的太太, 威屈求全地接收貴婦大方贈送的各種手工藝品,  吃的, 用的都有. 可惜貴婦並無自知之明, 每周聚會還要點名大家發表心得, 偶而也會拜訪老公的下屬, 確認大家使用 “產品" 的狀況, 造成每個家庭身心的折磨. 這位看似一無是處的貴婦,  最後成功地做出一個高難度的手工藝 —- 竊聽器, 她終於聽到了大家真正的心聲. 原來貴婦是讀理工的料, 不愧是 IC 設計公司主管的老婆.

“程序警察" 這篇諷刺官僚系統. 一時衝動殺了自己老婆的兇手想要去自首, 不過政府已經推動制式報案流程, 所以他要從掛號開始, 進入一連串荒謬的司法程序. 包括未按程序自首, 只好再跑一趟. 警方明知道他要自首, 還是調查他認不認識被害人? 勘查現場的時候, 則詢問他有沒有看到形跡可疑的人等等. 所以這位兇手變得每天要跑警局, 卻無法被起訴或是拘留. 最後一段最能夠引起我的共鳴, 我們只是默默承受著身邊的各種程序, 而說不定作者的靈感就是這樣來的.

“我要一個漢堡."

“您需要搭配套餐嗎?"

“不, 我只要漢堡."

“需要搭配薯條或飲料嗎?"

“我只要漢堡."

現在漢堡搭奶昔特價只要 XX 元, 加 Y 元升級特大漢堡需要嗎?"

“…."

“爺爺當家" 是說平日嚴肅的爺爺, 想初嘗禁果 – 偷看孫子的 A 片. 因此忍痛故意不和家人外出吃大餐. 誰知當天來了闖空門的小偷搗亂, 陰錯陽差之下, 不懂得操作電器的爺爺最後沒看成 A 片, 反倒引來警察把小偷抓住. 可惜爺爺的事蹟也敗露了. 老人看 A 片的點子不錯, 作者東野先生也把這個題材寫得很有趣. 爺爺的老花眼, 把 A 片女主角的山寨藝名看成本尊的藝名, 山寨女優又和正版女優激似, 以致爺爺當了真.  A片商的策略也變成小說題材, 真是好樣的.

“新郎人偶" 描述的事件都很單純, 由平鋪直敘中就可以知道作者在講強勢媽媽教出維維諾諾的兒子. “女作家" 只有一個梗, 那就是文壇只重包裝. “殺意使用說明書" 沒有特定的中心思想, 只是以幻想又詼諧的方式描述恨到想殺人的心理. 不過在參考了複雜的說明書之後, 殺意也慢慢消退了.

“補償" 這篇很巧妙地描述了這位工作狂其實只用了左腦, 職業和人生都是左腦選的, 右腦真是很無奈啊! 主角想刻意補償自己的 “右腦", 於是他主動改變自己, 把部分的人生還給右腦. 雖然說本篇的主角是切除胼胝體的患者, 不過很多人不是也都這樣的妥協嗎? 心裡可能想過另外一種生活,只不過一直都沒有補償過自己.

“光榮的證言" 說到平日不起眼的主角因為目擊殺人案件而受到矚目, 他在欣喜之餘, 也完全沉溺在這個案件中. 雖然他自己發覺指認錯了嫌犯, 不過為了他意外的光榮時刻, 他決定繼續堅持錯誤的證言.

“本格推理周邊鑑定秀" 的靈感大概來自 “開運鑑定團", 這個短篇不但有喜感, 更有推理. 窮老爸的遺產只是一個木棍, 但這根木棍卻可以藉由 “鑑定秀" 賣得 1000 萬元. 這筆錢不是 “鑑定秀" 節目上開出的買價, 而是勒索來的, 這個安排真是峰迴路轉.

“綁架電話網"  是非常有想像力的一篇.  綁架犯不跟家屬勒索, 而是隨機打電話找人付錢. “和您沒關係是吧!? 但是您不忍心無辜的小孩因為您的小氣而死吧?" 被勒索的人很無奈, 又被警告不能報警, 最後也想出打隨機電話找替死鬼的招數. 後來替死鬼又找他的替死鬼, 替死鬼再找他的替死鬼….. 直到電視報導有個嫌犯落網了,這個勒索鍊還是持續運作著. 誰知道他的上線是否是真的綁架犯? 電視上的那個? 還是單純找替死鬼的?

排列組合小註解

終於咱家女兒上到了排列組合, 這個令很多人一頭霧水的數學單元. 它大概有幾種情況.

1. N 個不同的東西依序排列, 其順序有意義的話, 第一個位置有 N 個可能, 第二個位置剩下 N -1 種可能, 依此類推, 共有 N! 種排列方式.

2. 如果有 N 種東西, 只能搶 K 個位置, 當然第一個位置仍然有 N 種可能, 第二個位置剩下 N -1 種可能, 第 K 個位置剩下 N – K + 1 個可能. 也就是 Pnk = N! / (N-K)!.

3. 如果 K 個位置中, N 個東西可以重複出現, 那麼排列就有 Nm 種, 稱為重複排列.

來個應用題, 7 個人搭 3 輛車, 可以有幾種排列方式? P73? 37, 73?

如果是 P73, 其實表示最後只有 3 個人上得了車, 每車一個人. 就像是玩大風吹那樣.

如果是 73, 表示每輛車可以從 7 個人中選一個人來上車 (我們就假設車子有意志好了), 第一輛車選上了甲, 而在重複排列的條件下, 第二輛車還是可以選甲. 以至於受歡迎的甲會被兩三輛車子載走 (how? 聽起來不合邏輯), 而其他人可能只得乾瞪眼.

因此可以放在假數 (mantissa ) 位置的, 必須是容器, 可以重複出現的. 放在指數 (exponent) 位置的, 必須是獨立不可切割的, 或是獨立事件.

4. 更進一步是, 若排列物的本身就無法分辨其差異, 例如紅球, 白球, 鉛筆之類的東西. 排列出來也要再打個折扣. 也就是要除以不能分辨的子集合的排列數. 三支鉛筆和五個橡皮擦的排列. 將會得到:

(3+5)! / 3!5!

5. 組合的概念和排列不同, 排列強調有序, 組合只考慮一堆一堆的. 這裡會出現大家熟悉的 Cnk. 也就是從 n 個東西裡面拿出 k 個的組合方式. 既然已經變成無差別的一堆了, 就等於 Pnk /K! = N! / (N-K)!K! = Cnk.

由於這個式子和情況 4 的狀態很像, 我們可以想像成把 n 個東西分成兩堆, 第一堆表示選上了, 第二堆表示沒選上. 選上的那堆無差別, 像是紅球或是鉛筆, 另一推落選的也無差別, 像是白球或是橡皮擦.

6. 再來就是重複組合, 重複組合的公式很簡單, 但是觀念比較難. 網路上的這個例題不錯.

候選人名,選舉人 18 名,且無廢票,下列各種情形之下結果有幾種?解答

  1. 記名投票之情形。

  2. 不記名投票之情形。

第一小題的答案當然是 418.

第二小題的部分, 此時可以把投票結果想像成票有 4 堆, 堆與堆之間用空格來分別那是誰的票.

由於每一堆代表一位候選人的票, 這個排列是有序的. 而選票本身未記名, 所以它是無差別的. 只要插入一些空格, 它完全符合情況 4 的描述.

因此本小題相當於 18 張票和 3 個空格在排列. 我們套用情況 4 的概念, 組合數是 C 4+18-1 3 或 C 4+18-1 18種. 

帕金森定律小註解

今天在買菜的時候看到一本書, 覺得很有意思. 書名"帕金森法則:管理課上教不到的人性工作學", 這是本翻譯書, 它在講帕金森定律 (Parkinson’s Law).

這個定律在講什麼呢? 可以說是 “工作能夠自動填滿員工人數", 或者說組織會自行長大, 不管有沒有事情要做.

也就是說, 當一個人能力無法應付它的工作時, 除非他選擇急流勇退, 否則只好多找幾個人來分攤工作. 如果找來的人能力超過自己, 難免以後會被這個競爭對手比下去, 所以會找比較弱的人來當手下. 又因為這個手下能不怎麼樣, 所以本來只需要找一個厲害的, 卻變成需要兩個比較差的. 按照這個規則進行下去, 組織裡面就會充滿能力差的人, 而且團隊愈來愈大.

這個定律還有兩個公式. 第一個說 :

第二個說:

我在書店翻書很難消化這個公式, 回來想一想, 覺得應該這樣解釋. 首先看到公式一的 X, 這是每年需要新增的人數.第二個公式的 X 表示人員增加比例, 因為它多除了 Y, Y 代表整個團隊的人數. 而 100 就是為了讓這個數字變成百分比. 帕金森認為不管有沒有那麼多事情要做, 公式二的 X  都會落在 5.17~6.56% 之間. 當然, 這是帕金森所統計出來的. 至於那些 K, m, L 反而只是他建立模型用的.

其中, K = 能力不足的主管人數, 2 表示要找兩個人, m 表示內部文書作業的工作量, 單位是人-小時 (man-hour). 而 L 表示職涯的長度, 不同的行業應該會有不同的值. 而 n 是部門的數目, 看起來 N 也是. 總而言之, 帕金森希望表達出人就是會愈來愈多, 和實際工作多少沒有關係, 和文書作業這種 overhead 的複雜度倒是有關係.

為了避免組織老化, 首先就是需要找優秀的人進公司. 而且每個主管都要試圖找出比他自己更優秀的員工. 在這種情況下, 組織的膨脹就可以得到適當的抑制. 不過在另外一方面, 會發生帕金森所說的症狀也是基於人性. 若公司一直晉用年輕有幹勁的新人, 長此以往, 老員工的地位的確岌岌可危. 為了不要危害組織, 老員工應該從第一線自動引退比較好. 換言之, 公司的制度應該設計為鼓勵員工在適當的年紀退休, 這樣才能兩全其美.

畢竟員工會變得衰老, 不只是能力好不好的問題. 當員工已經不再能勝任他現在的工作, 他上面的老闆除了把他辭退, 也只能多找幾個人來學新把戲. 於是乎組織仍然會愈長愈大, 這就是 L  這個變數在公式中的妙用. 無論是我們行業中的工程師, manager, director, executive 都有自己的保鮮期. 可惜學校不教這些, 等我們自己體會到的時候又已經太老了啦!

在讀這本書的時候, 本書出版於 1958 年,不過作者舉得例子仍然很鮮活. 作者提到, 逼退一個人的最佳方式有兩種: 第一種是叫他不斷地出差, 讓他搞不清楚東西南北, 白天黑夜. 第二就是叫他填一大堆表格, 做很多 paper work. 個人覺得 AE 好像一直在做這樣的工作嘛! 常常被客戶叫去罰站, 又要寫一大堆作業解釋那裏做錯了? 會改進什麼? 什麼還沒改好? 什麼時間可以改完? 嗯, 能夠撐下去的人真是英雄好漢啊!

另外在書中的某一章, 還有第三種逼退方法, 聽起來有點搞笑. 那就是大家都在會議室裡面張口假裝講話, 但什麼也沒說, 讓對方以為自己已經老到重聽, 該退休了, 哈! 總之, 帕金森先生對人性的分析很有趣. 一個人從什麼都不懂, 進步到慢慢可以做出貢獻, 產生成就, 再到能夠獨當一面, 成為重要人物. 最後卻又落得跟不上時代被大家嫌棄, 像是花開又花落. 旁觀者清, 就怕當局者迷 – 不曉得自己已經不是花, 應該是果了. 若沒能修成正果, 也是責無旁貸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