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 «龍紋身的女孩»

史迪格拉森 (Stieg Larssion) 是 “千禧三部曲" – 龍紋身的女孩, 玩火的女孩, 直搗蜂窩的女孩這三本書的作者, 他在 2004 年完成鉅作後不久就因心臟病去世, 連新書上市都沒能見到. 據說本書暢銷 6000 萬冊, 我也知道它被拍成了電影, 不過這些財富和名聲, 拉森先生都無緣享受.

這個傳奇給了我一個啟示, 寫好一本就應該趕快出書, 不要等寫好三本才一次出版 – 換句話說, 定期定額還是比單筆要好, 不要孤注一擲. 

“龍紋身的女孩" 屬於犯罪小說, 前半部都在鋪陳劇情, 包括男女主角 – 雜誌 “千禧年" 發行人布隆維斯特和駭客莎蘭德兩段原本不相干的故事. 由於鋪陳了太多, 個人感覺像是吃到佛跳牆之前先喝了三大壺紅茶.

大約在本書過了 280 頁之後, 劇情才開始緊湊起來. 後半本書算是相當地精彩 (本書內容共 555 頁). 雖然我沒看過電影版本, 不過把前半本書修剪一下可能比較好.

本書一開始男主角就因為毀謗罪被判入獄. 原本他打算在自家的雜誌上舉發企業家溫納斯壯的內幕, 結果反而被假情報所害, 使得雜誌失去公信力, 而自己又被判了三個月徒刑.

接著第二男主角 – 另外一個企業家范耶爾正式登場, 因為他而把男女主角連繫在一起.

范耶爾是個行將就木的有錢老人, 他想要在死前調查出失蹤 36 年的姪孫女海莉的下落, 所以雇用了布隆維斯特. 表面上布隆維斯特受託為他的家族寫傳記, 實際上是授予男主角調查每個家族成員的權力. 而女主角莎蘭德就是老人雇來調查男主角背景的米爾頓保全公司的人.

至於為啥范耶爾要找布隆維斯特調查他們家的事, 而不是直接透過保全公司呢? 理由包括布隆維斯特小時候恰好見過失蹤的海莉, 並且以偵探般的特質聞名, 而范耶爾本身又是千禧年雜誌的讀者. 既然布隆維斯特因毀謗案上了新聞, 成為公眾矚目的人物, 所以范耶爾想到找他也算是勉強有點道理.

莎蘭德調查完布隆斯維特之後, 不小心被布隆維斯特反查出自己的身分. 兩個人了解對方的陌生人化敵為友, 最後終於追出龐大的案外案. 本書的架構大致如此.

作者非常重視人物的描寫, 可說是不厭其煩地塑造男女主角的個性.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布隆維斯特並不怎麼像個英雄, 但為人還算是有大原則. 而外型弱小的女子莎蘭德有俠客之風, 她不把法律當作一回事, 完全用自己的倫理做人做事.

當然, 若是守法就當不成駭客; 若是什麼隱私都要揭發, 雜誌記者就成狗仔隊了. 這是男女角基本上的矛盾情結, 也是作者刻意著墨的地方. 只不過作者並不會跳出來說話, 也沒有藉著書中人物分辨是非善惡, 他只是呈現故事讓讀者自己去思考.

至於推理小說常見的元素 – 密碼 – 在本書也扮演重要的角色. 個人覺得本書中的密碼用得比較沒特色, 比較新奇的應該是男主角用到的另外一個招數 – “看照片". 從攝影的角度分析, 被害人眼光看到的方向可能就有兇手在內. 男主角根據當天每個人的所照的相片, 拼湊出消失數十年的現場, 這個手法還滿有趣的.

另外就是女主角的駭客功力很高, 這提醒了我們要把不用的 port 都封鎖起來才能安心!

最後, 男女主角的筆電都是蘋果的 – 女主角: powerbook, 男主角: ibook. 殺人犯用 Dell, 經濟犯用 IBM…作者可能是個果粉 (蘋果粉絲) 啊!

 

2012/4/17 補充

接著我用一週的時間把 “玩火的女孩" 和 “直搗蜂窩的女孩". 原來這三部曲真的是同個故事的延伸. 話說女主角 A 了壞人的錢賺很大之後, 原本也平靜無事. 不過男主角卻因為跑一則性交易醜聞, 而惹上了國安局裡面的人. 很不巧這個幕後的大黑手竟然是女主角莎蘭德的爸爸. 

在第二集中, 解釋了莎蘭德和她爸爸的深仇大恨, 也就交代了她的身世. 所謂 “玩火" 或 “直搗蜂窩", 說明了莎蘭德的主動出擊. 而男主角則以新聞報導的觀點, 挖掘性交易與國安局的內幕, 和女主角相互輝映. 有趣的是動手多的是女性那一方, 男方運籌帷幄, 多半出一張嘴.

後兩集中又出現了不少人物, 感覺故事都快講完了, 還有很多配角陸續登場. 除了作者在描述細節的部份還是和以前一樣累贅之外, 整體而言還是很刺激好看的一本書. 男女主角各自受到生命威脅, 卻又彼此相關連. 故事尤其布局完整, 讓每一本書都各自有其生命.

值得特別介紹的有兩個地方, 第一個就是女主角無論被通緝跑路或是被關在加護病房都能有戲, 這個安排非常有趣, 也顯示出作者說故事的功力. 第二個就是作者希望藉由莎蘭德數學優異來凸顯她的能力, 不過基本上只有描述, 沒辦法產生火花. 雖然她閒暇的時候證明了費馬最後定理. 不過作者連這個定理在證明什麼都沒說清楚, 只能列出方程式 a3 + b3 = c3. 我想作者畢竟有其極限, 頂多只能寫到這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