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工程師 vs 買 IP

這兩天在想一個問題, 我們養一個工程師比較划算? 還是買 IP, 不要用工程師比較划算? 這裡面的變數有很多: 1. 工程師的薪水, 2. royalty (授權金), 3. 出貨量, 4. 匯率, 5. IP 授權合約中的 royalty fee 的飽和曲線, 以及上下限在哪裡? 6. 產品毛利等等.

先不考慮合約中的 NRE (Non-Refundable Engineering) 或是頭期款, 也不管第 5、6..等項的影響. 假如美金兌台幣的匯率是 1:30, 工程師的平均月薪是 7 萬 5 台幣, 公司的 overhead 是兩倍, 也就是年薪是月薪的 24 (12×2) 倍. 那麼下表可以速查每一個 IP 的 royalty 是 0.1~0.5 USD, 出貨量每個月 10K~1M 個單位時, license IP 所花的錢, 可以請得起幾位工程師?

K pcs\USD 0.1 0.2 0.3 0.4 0.5
10 0.2 0.4 0.6 0.8 1
50 1 2 3 4 5
100 2 4 6 8 10
150 3 6 9 12 15
200 4 8 12 16 20
300 6 12 18 24 30
400 8 16 24 32 40
500 10 20 30 40 50
750 15 30 45 60 75
1000 20 40 60 80 100

當然, 在產品開發初期, 重點是搶 time-to-market 的時間. 不管挖角也好, 買 IP 也好, 都在趕著上市. 只有東西賣出去, 才有損益兩平的機會. 如果一個東西要做 12 人年, 市場有單月 200K 的規模, 花多少錢的 royalty 是划算的? 0.3 USD 嗎? 其實以搶錢的觀點, 花更多錢也是合理的.

關鍵在於本來這個 200K 根本賺不到, 必須等東西做出來. 所以該比較的是頭期款和自行開發的費用, 而是不是 royalty. 而 IP 的廠商本身就是一物多賣, 所以底價應該低於公司自行開發的費用. 當然, 這個技術如果難度很高, 或是歐美日公司的 IP, 所報的價錢難免會高一點.  

換個時間點來看, 就算是產品已經量產了, IP 的 royalty 費用仍然可以談到低於自行 maintain 的費用. 更何況當初就沒有投人在開發的話, 合約沒談好才嫌 royalty 貴, 自己想做也來不及了. 

因此重點不在於 royalty 的費用倒底可以養幾個工程師, 而是公司多麼善用這些工程師的價值. 假如這些人做完高科技 A 還會做高科技 B, 他們價值絕對高! 根本不需要跟 IP 比價, 儘量養就對了. 

可惜人們本身有慣性的, 很多人不想學完這個又學那個. 從客觀的角度來看, 公司並沒有給予終身僱用制度做保障, 或者萬一公司倒了, 那種什麼都做過的履歷表還不一定討喜. 因此叫人不停換專長的事情頗為違反人性.

照理說, 和大家做不一樣的事情才會成功. 所以我對這個標題的結論是: 1.  license IP 去. 2. 找到什麼都能做的人, 包養他到退休. 3. 買下有能力的小公司, 雖然沒省到後續的人事費用, 但買到了 time-to-mar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