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為換了工作, 發現報到前後還要準備一些有的沒的, 特別把它整理出來:
1. 畢業證書: 上次用它應該是 1997 年吧? 找了半天才在一個牛皮紙袋裡找到. 赫然發現以前放在帶黃穗子的黑色燙金字圓紙筒裡面也不是那麼矬, 至少一眼就可以發現.
2. 退伍令: 哇! 我已經快除役了吧! 嗯, Google 查證得知尉級是 50 歲才除役, 還差一點.
3. 進修記錄: 呃…過去十幾年沒上過什麼課耶, 會不會很丟臉啊? 搜了一下, 計找到:
Synopsys synthesis 上課 30 小時 (呃, 畢竟我不是 designer, 上了課也沒用過到),
Sun Service 開的 Java 課程結業證書 (其實我都忘光了) ,
即時作業系統 (這張上面還有打成績, 還好是滿分),
管理才能訓練研習營 (啊! 竟然有這張, 在螃蟹公司受訓時獲得的),
以及在自強基金會上日本語入門的結業證明.
好吧! 勉強擠出五張, 以後要設法多弄點這東西, 不然好像很沒有上進心.
4. 離職證明, 大概都會用到吧!
5. 勞健保退保單, 這是確認已經從前公司離職的另外一個方法. 據說法律上可以接受一個人在兩家公司都有勞健保. 因此確認拿到另外一家公司的退保證明, 就可以確認他/她已經不屬於那家公司了.
除了上述的有形準備, 另外就是心理準備了.
我們一進到新的環境, 就會看到很多和以前不一樣的地方. 讓我舉個誇張點的例子: 假如原來在 A 公司的 PC標準配備是 Win 7 / i7 主機加 16GB DDR3, 到了 B 公司忽然變成 Win XP / P4 主機加 2GB DDR2, 這樣工程師應該會嚇一大跳吧!
但是談 offer 的時候, 就算是最依賴 PC 的工程師也只可能會問上下班時間, 和軟體開發流程, 而不會問電腦的配備如何?
換言之, 我們接受了大環境, 小細節的差異就要跟著接受. 除非新的制度不合理而且很容易做出改善, 否則理應照單全收, 這是心理準備之一.
心理準備之二就是權責範圍的改變. 比方說 X 公司小, 很多事情都需要親自做決策, 到了 Y 公司, 裡面人山人海, 做什麼都要參考其他人的意見. 像這樣涉及工作方式的轉變, 更是優先要適應的項目.
畢竟換工作意味著改變, 如果什麼都不變就不用換了. 天下更沒有十全十美的工作, 不可能錢多事少離家近, 位高權重責任輕. 就算是出國規定只能坐頭等艙的公司, 也未必是你我的首選. 伴隨著改變而來的 "副作用", 當然是一定要接受的.
心理準備之三, 就是和真人互動. 換了一群同事, 也就換了一個生態圈. 哪些會要參加? 哪些事要經過誰的同意? 甚至哪個位置是同事開會時的固定座位, 這些都是新人需要適應的. 王建民轉到國民隊前, 國民隊就把 40 號空出來給他. 這是高調轉職的特例. 正常情況是: 任何巨砲強投轉到洋基隊後, 無論球團對他的期望多麼高, 想要 Jeter 把背號 2 號交出來都是不可能的!
以上三點就是我想到需要適應的心理準備, 分別對應到: 第一眼看到的物, 馬上要處理的事, 以及需要培養默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