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原名 “Who Are You? What Do You Want?", 它的作者是兩位顧問公司的專家米克·尤克里耶 (Mick Ukleja) 和羅伯特·羅伯 (Robert L. Lobber), 誠如書名所說的, 算是一本提醒大家自我反省的書. 本書以讀完 85% 的程度躺在我桌上好長一段時間了. 今天為了清空桌面, 趕快把它告一段落.
首先, 本書要大家認識自己和所在的環境, 把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列出來, 然後去完成這些目標. 以上所說的都是老生常談了, 本書為什麼會吸引我買呢? 原因有兩個: 其一是它要讀者問自己很多問題, 我覺得值得多問自己幾次. 其二就是它特別強調 “幫手" 這觀念. 我們不一定要獨力完成目標, 我們可以找幫手 – 老師.
值得一再問自己的問題是什麼呢? 比方說, 大家也可以問一問自己, 我的完滿區間在哪裡? 自己擅長的、有興趣的、又有責任要去完成的事情是什麼呢? 如果領了人家的薪水, 無疑就是一種責任了. 那麼我喜歡做又做得很好的工作是什麼呢?
我在前公司有位很值得尊敬的長官 Yiyung 曾經說過: The way to make me different is “I have the passion on my job and really love what I am doing". Therefore, I could learn a lot of technical knowledge, management skill and keep myself growing. 我想熱情不只是對自己有用, 它甚至可以感染其他人, 進而提升其他人的士氣. 反之, 如果大家都抱怨, 不跟著抱怨也會成為異類. 所以熱情非常地重要!
完滿區間不只是適用於工作, 把場景換到家庭的話當然也行. 如果責任是當好爸爸, 熱愛教小孩功課, 強項是國小數學. 這樣也說得通. 而且很容易聯想出要如何進一步擴大自己的完滿區間. 同樣地, 我們也可以擴大熱愛的領域, 或是強項的數目, 讓我們的生命更充實. 好比說打電動很容易變成熱愛和強項, 萬一打得太好了, 最後再考慮出國比賽、為國爭光, 把它變成一種責任也不遲啊?
書上雖然沒有特別這樣寫, 不過我認為先專注在兩項上, 再培養出第三項確實是可能的. 比方說: 超級推銷員一開始入行時並不擅長推銷 (缺少強項), 很有天分的小學徒起先不愛自己的工作 (缺少熱愛), 以及先前舉出的打電動的例子 (缺少責任).
本書的第八章是最後的重點, 名為 48 小時的個人修練. 它說: 給自己 48 小時獨處的時間, 把 12 個修練 (自我審視) 做完. 當然, 方法和重點都已經提示在前面的七章了. 我就特別提一下幫手這部分吧!
書上說人的個性大概分成四類, 由兩個座標軸組成. “分離" 座標軸我解讀為獨立自主的能力, “凝聚" 座標軸我解讀為和群體相處的能力. 最理想的狀態是相互扶持: 我們很容易以別人為師, 又不致失去自己.
師者, 不一定要傳道授業解惑. 作者把老師擴張解釋成四類: 典範型, 朋友型, 砂紙型, 付出型. 典範型就是為您付出的人, 包括父母、老師、教練等等. 朋友型是陪伴您的人, 像是同學、同事等等. 砂紙型的人會與您產生摩擦, 但是也因此讓您進步. 最後付出型的老師, 不是他們在付出, 而是您要為他們付出時間、精力、和心思. 比方說學校的老師教導學生, 學生就是老師的付出型老師.
這些老師塑造我今日的我, 明日的我當然也會受到他們的影響. 因此這些人就是我們規劃自己走向目標的幫手. 如果我們身邊有好老師, 我們的成功機率會提高. 另外一方面, 我們也要當別人的好老師, 這樣才叫做互相扶持.
整體而言, 這本書不算是有趣 – 雖然也穿插了一些我最愛的小故事; 但是功能性十足 – 這是我覺得最好的地方.
前輩您好,我是來自對岸的一名後輩工程師,目前在系統廠商做LTE無線物理層算法設計。我想向您諮詢關於瑞昱在長沙新設立的運營據點湖南神鋒電子(apowertec)的信息,因爲我對其算法設計工程師的職位很感興趣。網路上的信息很少,只有提到業務方向爲無線網絡和多媒體。希望能從前輩您這裏聽到有關於apowertec的信息,謝謝了,如有打擾請多多包涵。
您好! 我對長沙據點的了解也是相當有限, 不好意思.
瑞昱過去都沒有 LTE 相關的職缺, 但只要您對算法職位有興趣的話, 不妨投個履歷和他們面談看看. 當然面談前還是要做點準備, 把做過的東西複習一下.
長沙的公司我沒有去過, 但蘇州和台灣的公司文化還算相似, 很多案子都是大家一起合作的. 當初長沙的第一批同事都在蘇州培訓過, 我推測文化上也不會差異太大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