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DN與茉莉花

回想我大四的時候, ISDN 剛剛推出來, 老師在課堂上提出來, 這是一個可以整合所有通訊媒體, 並且連到每家每戶的基礎建設. 我的同學很有興趣地找我聊這個題目, 覺得這個東西很夯, 可能是以後發展的方向. 不過, 我還小, 我不太在意 ISDN 能不能賺錢?我只是想:如果每家每戶都知道世界的另外一頭發生什麼事, 彼此沒有隔閡, 不就實踐世界大同了嗎?"世界大同?" 我同學想了想, 也覺得不是沒道理.

最近世界掀起了茉莉花革命, 獨裁政權紛紛倒地. 其中 Twitter, Facebook 都扮演了以前我認為 ISDN 會做到的事情, 資訊可以讓人不再接受操控! 反觀獨裁者的特徵莫不包括儘力阻擋著資訊的流通. 像是鬼屋這種恐怖的事情, 只要全世界都知道, 就算真有鬼都被人嚇跑了, 何恐怖之有?這就是資訊公開的力量.

過了二十多年, 我看到的我 "遠見" 有一半成真, 還是滿高興的. 不過, 我更感興趣的, 變成了商機在哪裡?如果獨裁政權倒台, 這些國家最需要什麼?能夠賺到錢嗎?我猜他們最需要的應該是新的領導人吧!其他的民生物資, 奢侈品等等反而急不來.:P

我讀 «蘋果橘子經濟學»

這本書 (Freakonomics) 是由一位芝加哥大學的經濟學教授李維特 (Steven D. Levitt) 和一位紐約時報雜誌記者杜伯納 (Stephen J. Dubner) 所合寫的. 除了原來的版本之外, 我買的它的增訂版, 譯者是李明先生.

Freak (搞怪)+ Economics (經濟學)就是本書英文書名的由來, 也含有模仿 3K 黨密語的意思, 因為 3K 黨喜歡把所有 C 開頭的單字換成 KL. 由於本書花了很多篇幅介紹 3K 黨, 所以內容和書名也堪稱…裡應外合? 總之, 這本書是以統計社會學的觀點, 來解釋經濟現象. 因此裡面提到很多出現在大家身邊, 但是平常大家沒有想過的問題.

3K 黨和房仲業者有何相似之處?作者說他們都有隱藏的資訊, 比方說, 房屋真正的價值, 或誰是 3K 黨. 這種訊息社會大眾並不知道. 3K 黨到底有多恐怖呢?3K 黨只要曾經殺死過一兩個人, 大家就會把 “3K 黨很恐怖" 的印象銘記在心. 而房仲業者同樣操作著神秘的訊息, 老是恐嚇我們說很難找到這麼好的買 (賣) 家了. 作者透過數據分析, 發現房仲業者在賣自己的房子的時候, 成交期普遍更長 10 天而不是更 “有效率", 賣出的房價也比他的客戶高 3%.

說到這裡, 房仲業的朋友一定不滿意. 沒錯! 作者的分析得罪很多族群. 事實上, 他總是在身邊找可疑的題材. 如果他不是剛好要賣房子, 而是買了意外險. 他可能會類比保險推銷員和幫派份子在恐嚇不特定的對象方面的異同, 並且提出相關數據. 因為作者的數學不是太好, 上大學時還問旁邊同學 x’ 的那根東西 (‘) 是什麼? 但他的確是個 data mineing 的專家.

小學老師和相撲選手有何不同?作者強烈質疑日本的相撲比賽有弊端, 因為快要被淘汰的選手遇到一定晉級的選手勝率都超高(79.6%), 下次立場交換時勝負就會易位, 再下一次互不相欠時就會恢復 5 成勝率. 小學老師的飯碗和學測成績有關時, 全班的成績都會進步. 等他們重新測驗, 或是升上更高年級, 換了導師之後, 平均成績又打回原形.

因此, 作者認為只要從這些數據上, 就可以分析出大家都有道德風險…為人師表在飯碗保衛戰上可能會逾矩. 相撲選手縱然代表日本的國技, 但其中一成有舞弊的嫌疑. 話說棒球也是台灣的國球, 還不是…

當然, 以上的類比只會得罪少數人. 後面的章節涵蓋就更廣了!比較嚴肅的探討像是犯罪率為何下降?作者認為大家提出的原因都不是主因, 最重要的關鍵是墮胎合法化了. 不被喜歡的小孩沒有被生出來, 所以治安變好. 作者也說, 他只是探討問題. 如果要用墮胎所消滅掉的生命, 和因謀殺而死掉的人命相比, 其實大概是 100:1 以上的懸殊比例. 因此墮胎絕不是改善治安的良方.

此外, 作者花了很多篇幅在分析好父母是什麼?我直接講結論吧!影響小孩成就高低的因素, 主要就是遺傳, 父母地位高, 家中有錢, 藏書多. 這些都是小孩的成就正相關的. 至於家人關係是否親密? 有沒有帶小孩去博物館? 都和小孩未來的求學順利與否無關. 您只能 “" 好父母, 不能 “ "  好父母. 當然, 幫小孩取個好名字就更無關了!! 

作者分析指出, 菜市場名起源於家長在模仿某個成功者, 這位被模仿對象不用是郭台銘或張忠謀先生, 而是他們身邊的成功者,可能只是街坊親戚之流. 等到某個名字爆紅之後, 根據大數法則, 成功與失敗者應該各半, 大家就漸漸不喜歡這個名字了.

如果改名有用的話, 書上說: 男的要叫做 Benjamin, 女的要叫做 Alexandra. 哈!這是指白人而言. 美國黑人的名字有自己的文化, 至今仍然不喜歡取聽起來像白人的名字. 1990 年的黑人男菜市場名是 Michael, 2000 年是 Isaiah.

我讀 «一口氣讀懂經濟學»

本書其實是 “大陸同胞" 董典波, 黃曉林兩位先生所寫的, 由台灣的臉譜出版社出版. 書名的口氣相當大, 但其實誰也知道經濟學不是一口氣可以讀懂的. 我都被老婆虧說你到底用了幾口氣啊!?

這本書吸引我的地方, 就是它在解釋 100 個關鍵詞的時候, 儘量用了小故事來開頭. 例子舉得好的話, 介紹起理論當然是事半功倍. 然而, 幫每個觀念編一個, 甚至是引用一個現成的故事都不是那麼容易. 所以少數地方還是會覺得故事歸故事, 和它想解釋的觀念還是有點距離.

全書的架構先分為十一篇, 像是入門篇, 思維篇, 篇名的後面, 還有一句話概括它的範圍 例如:"賽局篇: 創造一個多元的結局"…等等.  基本上一目了然! 不過有些章節比較生硬, 即使補充教材放得很多, 趣味性還是比較低一點. 像是傾銷, 壟斷相關的段落, 看了難免會忘記微笑~~~但大致上這本書如我第一眼看到的, 算是一本比較有趣的入門書.

以賽局篇來說, 大家或許會先想到囚犯的兩難. 但是本書整理的方式別出心裁.  這篇首先從五個海盜分 100 枚金幣的小故事開始 (大家可以去 Google 這個 keyword, 有很多篇), 說明賽局理論 (game theory).

然後分別用黔驢技窮的故事說明 “不完全資訊賽局", 用賣二手車的例子說明資訊不對稱 (information asymmetry), 用單車失竊險介紹道德風險 (moral hazard), 再用英國圈地政策介紹哈定悲劇 (tragedy of Commons), 這才講到智豬賽局 (大豬小豬合作) 和納許均衡 ( 不合作的賽局).

後面再用三個臭皮匠勝過諸葛亮來介紹 “正和賽局", 和楊朱的 “一毛不拔" 說明 “帕雷托最優" (Pareto efficiency), 最後用囚犯的兩難 (prisoner’s dilema) 介紹弱雞賽局 (chicken game) 做結尾. 這裡面的故事古今中外都有, 作者也算是儘量讓這些名詞大眾化了.

當然, 從解釋名詞入手是了解經濟學的一個方法, 從數學去了解是另外一個. 過幾天我比較有空的時候, 再來介紹第三種經濟學入門. 他是由學院派教授以非正規論點, 所寫的 “爆柑經濟學" – 呃, 是 “超爆蘋果橘子經濟學". 這裡面引人入勝的故事更多喔!

 

餐廳 – 綠洋台

下這個標題之前, 我一直很猶豫要不要在餐廳的後面打一個問號? 因為這家餐廳比較像是工藝展示館, 更甚於吃飯的地方. 實際上, 他的餐廳在二樓, 而一樓就是工藝教室.

據老闆的說法, 他花了一年的時間才把它佈置起來, 而裡面的這些擺設, 包括室內外裝潢,和桌椅, 都是老闆自己手工做的. 我們根據愛買的折價券才找到這個非常偏僻的地方, 而老闆看到有客人上門也顯得很不適應…"可以用餐嗎?", “也是…可以啦, 不過沒有預約的話, 我們只有牛肉…"

據說點牛肉是最快的, 只要 20 分鐘. 所以在徵得老闆同意之後, 我就用這個空檔拍起他的餐廳了…等到食物上桌, 我正好讓我的手休息, alpha 350 + 閃燈還是挺重的! 這家 “餐廳" 的食物也 OK, 手工小麵包紮實, 南瓜湯濃稠, 牛腩飯軟嫩, 三個人花了七百多也不貴. 只是老闆娘對算帳似乎不太在行, 可能是練習太少了, 哈!

https://www.facebook.com/GreenBalcony2008

我讀 «綠角的基金 8 堂課»

“綠角財經筆記" 是台灣最強的財經部落格. 看到綠角兄出書, 我也去買了一本. 拜今天開車時紅燈都等很久之賜, 我終於把這本書看完了!

我就直接講重點吧!想要知道細節的人可以去翻書. 我總不能把每堂課的講義都列出來, 哈!

首先, 作者強烈反對基金的手續費, 將它視為洪水猛獸. 因此我們只剩逃出台灣, 到美國買 ETF 一途.

很多前輩都說過, 買低手續費或無佣金的基金是唯一可以戰勝大盤的投資工具. 先做對了這步, 才考慮股債平衡, 資產配置, 重新配置.

其次, 作者也討論了很多投資策略. 對於停利, 停損, 他都不以為然. 在作者的心目中, 定期定額是最好的策略, 只要隨著收入增加和通膨把定額的 “額" 適當地增加就可以了. 至於定股 (不論價錢都買一樣多股) 和定期定值 (事先決定每一期資產的目標, 買到那個總市值為止)的投資, 並不見得會比較好.

投資策略這件事本來就是見仁見智, 只有贏家沒有專家. 既然侯文詠先生叫我們要用自己的腦袋思考, 我就稍稍質疑一下. 既然停利和停損不好, 那麼何必要做資產重新配置呢?假設美國:歐洲 : 亞洲 :  新興 : 台股採用 20:20:20:20:20 的資產配置好了, 現在要做資產重新分配, 把漲多的新興市場賣掉, 去買低迷東歐市場. 不就等於是對新興市場停利嗎? 如果有信心到不用停利, 停損, 又何必做資產重新配置呢?這只不過是巨觀和微觀的差異罷了.

此外, 在這本書中雖然舉了很多例子. 但是用來說明停利沒好處的例子 (先緩漲後緩跌), 用來說明停損就很讚啊! 只要從最高點往下 10% ~ 20% 時停損, 獲利就會比定期定額不停損更大!作者認為, 停損之後, 如果很快就投入市場, 等於是沒有停損. 何況停損之後的資金要放到哪裡去呢?不過, 我覺得還好耶,  停損之後, 當然是去買完全不同的標的囉. 就算抱著現金也不是壞事.

我自己向來有一個疑惑, 現在似乎比較清楚了. “主動式的基金為何常常輸給大盤, 難道真的只是因為人算不如天算嗎?"

所謂主動型基金, 就是主動挑選好公司的基金. 被動式的 ETF, 則是買進整個指數成分股的基金. 而大盤指數呢?它根本是一個不實在的數字, 只是用來反應股價的相對高低. 任何一家公司上下市都不會影響指數. 不管大環境怎麼變, 只要代公式算一算, 新的指數就出來了! 道瓊工業指數的原始成分股, 只剩下一支通用電氣還在, 其他全部都新的股票被取代了!未來也許連通用都不能保住自己的地位. 這個指數又怎麼反映真正的基本面呢?

舉個誇張一點的例子, 就算台股只剩一家上市公司, 台指都有機會上萬點呢! 假設其他公司都倒了, 只剩台積電從上週低點漲破 100 元, 這樣台股加權指數就等於  100 / 71.4 x 8609.86 = 12058.63, 正式宣告突破一萬兩千點!反觀某支主動型基金若沒買到台積電, 淨值就會直接歸零. 就算是有買台積電的主動式基金, 因為買了其他下市的公司, 績效還是輸給大盤. 您看看, 要打敗大盤真的很難吧!

因此輸給大盤並不可恥, 沒買到會上漲會長期配息的股票才是真正的輸家. 被動式的 ETF 幫我們買了夠多的股票, 又依據指數的遊戲規則來分配持股比重, 這樣和無情無義的加權指數比賽起來, 至少顯得公平多了.

主動式的基金績效和風險都不會輸給 ETF. ETF 就是 ETF, 又不是真正的股價加權指數或大盤, 實在沒道理說, 主動式基金輸給大盤, 績效就一定要輸給 ETF!  只能說指數型基金風險一定比較低, 這個我是完全同意的.

畢竟主動與被動式基金都可以動態調整持股. 對投資人來說, 真正的差別只是抽成的多少. 投資人想賺錢, 就一定要選手續費低, 最好無佣金的基金. 本書的作者對此極有研究, 大家可以去他的網站看更生動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