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吸引我的當然是書名囉! 因為現在股市不好, 如果 20 萬可以變十億的話, 我還是有機會變有錢的, 呵!
其實這是一本舊書, 出版於 2004/6/1, 然後印到第 12 版. 作者預測未來的部分, 他都沒有再修飾過, 所以我們剛好可以驗證他的預言能力如何? 我直接講答案好了, 這證明沒有人能夠遇見未來.
這本書是期貨大師張松允的訪問稿, 然後用第一人稱寫成. 如果要從中間看到任何撇步的話, 非要失望不可. 因為作者並沒有甚麼絕招. 硬要說的話, 就是有一套心法: “順勢操作, 多空皆宜, 資金控管, 克服心魔“. 這個部份是在任何時空中都適用的.
所謂順勢操作, 就是不要預設立場. 市場多就跟著多, 市場空就跟著空. 多空皆宜再次重覆這個敘述. 很多人只做多, 不做空. 因此只能活在多頭市場, 空頭時就不知所措. 資金控管的意思是, 不要把全部的錢投進股市. 尤其作者是專門做期貨的, 他在錢不多的時候是做股票, 等到有了一定的資金, 就開始做選擇權, 指數期貨. 因為期貨的槓桿較大, 所以要預留資金. 一但看錯一次, 還有同等的實力再戰一次. 至於克服心魔, 等於說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
這幾句大概就是本書的精髓. 不過除了心法之外, 招式也是很重要的. 所以我再來補充一下實例. 作者初入股市, 其實也是一開始賺小錢, 然後了犯小錯, 經過反省, 終於鍛鍊出有效的操作方法. 以下是他犯過的幾個錯誤:
1. 追漲殺跌, 頻繁換股: 股市由 4000 點漲到 8000 點, 但是他的財產只從 20 萬漲到 40 萬.
2. 沒選龍頭指標股, 選了次等的補漲股: 補漲的股票漲得慢, 跌得快.
==> 改進: 縮小投資標的, 最多留 5 檔, 只挑最強的指標股. 指數從 8000 點漲到 12000 點時, 財產從 40 萬漲到 100 萬.
後來作者開始往對的方向移動, 最主要的一戰是. 等到有了 100 萬, 發現大部分的股票要不是開高走低, 就是無緣無故大跌, 所以判斷空頭市場來了. 於是作者開始放空, 主要針對食品股大成 (1210), 從 100 多空到 30 多元, 所以財產也從 100 萬增加到 300 萬.
3. 前面雖然做得很順, 但是終於又上當了. 許多媒體吹噓輪胎股的泰豐有土地題材, 將來可以蓋電影院, 俱樂部, 購物中心等等. 所以作者受不了誘惑, 跑進去買泰豐. 當作者買進之後, 股票開始無量跌停, 一連跌了將近十根停板, 好不容易才把股票賣掉. 結果虧了 100 多萬. 後來泰豐從低點反彈, 這次作者學乖了, 知道一切是主力在養套殺, 於是開始放空, 小賺一些貼補家用.
到了 1990 年,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 股市跌到 2000 多點. 作者也一路放空. 等到美國進軍伊拉克, 台股再度暴跌. 可是跌停的股票沒有跌到底, 反而陸續打開跌停. 因此作者研判利空不跌, 應該是股市落底了. 於是反手回補空單, 逆向作多. 沒想到尾盤真的開低走高, 全面大漲. 黃金價格也從每盎司 400 多美元一路重挫. 作者反空為多的結果, 財產從 300 萬漲到 1000 萬.
1992~1997 年, 台股雖然漲了回來, 但是出現雞肋行情, 盤來盤去, 作多也不是, 作空也不是. 因此作者退出股市, 只留一點錢來回操作. 因為觀念正確, 所以這 5 年間也把 1000 萬操作到 3000 萬.
作者有了 3000 萬之後, 做了一個很重要的決定, 那就是不再融資. 因為槓桿愈大, 愈容易輸光. 好不容易晉身千萬級, 歸零的感覺會很差. 所以他從此就不再使用融資.
這裡有一個趣事要寫一下. 因為作者專職玩股票, 所以他的小孩沒辦法和老師說爸爸做甚麼職業. 作者為了想要有一個職業, 就到元富投顧當營業員. 但是他不接客人的單子, 只操作自己的單. 光是這樣也成了元富的頭號營業員!
由於營業員的消息較多, 進出貨也比較快. 因此作者利用 1997 年電子股當道的時機, 短短一年多就從 3000 萬身價進步到 1 億元男. 沒看出電子股熱潮的人都沒賺到. 作者因為沒有定見, 所以順勢抱到了電子股. 當時電子股每年發股利都可以填權, 所以抱住就賺到!
然而 1997~1999 這幾年年頭不好, 戰禍頻傳, 除了電子股, 其他股票連續走了 3 年的空頭, 一直到千禧年. 特別是遇到 921 大地震, 台股跌到 7415 點, 作者又撿到更多好股票. 等到股市重回萬點, 作者的財產也從 1 億漲到 4 億元.
台股上一萬兩千點之後, 全市場一片樂觀,外資也喊到一萬五千點! 但是作者看到美股已經往下, 日股回檔, 只有台股逆勢挺在萬點之上. 因此市場由盛轉衰, 又被作者看出來, 一路放空的結果, 2000 年作者就從 3 億元身價衝到 5 億.
為什麼本來 4 億後來變 3 億呢? 就是國安基金進場護盤吧! 作者看對空頭, 但是政府逆向做多. 2000 年 10 月, 作者被國安基金軋掉 1 億. 後來國安基金操盤人變笨了, 把台指期貨拉得太高, 到了期指結算前一天還比現貨高 200 點. 作者看準政府不可能一天把現貨拉上去 200 點, 把握期指結算日 (11/16) 大舉放空, 所以…扳回一城, 接著衝上 5 億男.
2002 年股市從 4040 點攻上 6484 點, 因為景氣不如預期, 過高點之後又翻空. 作者在這一戰中又再度撈到錢. 2003 年的財產正式站上 10 億元大關.
OK! 總結了作者身價成長的歷程, 大家是否感受到做空好像很好賺? 呵! 其實應該不是這樣. 最重要的一點是: 看出市場要偏多還是偏空. 看得遠一點, 才不會做多被斷頭, 作空被軋空. 這句話也是股市作手回憶錄裡面滿經典的一句話.
看對趨勢之後, 作者雖然沒有用融資買股票, 但是他用了期貨, 現貨 (股票), 選擇權三項商品, 交叉活用, 結果大賺特賺. 值得一提的還有兩點:
1. 作者的現貨和期貨不是逆向布局, 一個做多一個做空. 後者是所羅斯的做法, 但作者認為無論如何這樣都是自相殘殺, 所以他指布局在同一邊.
這樣風險不是很大嗎? 沒錯! 但是作者只用一半的資金在裡面. 萬一被打敗了, 還有一個分身可以復仇.
2. 作者再次提到景氣循環股要買在高本益比, 賣在低本益比. 這句話我見過 N 次了, 今天終於把它搞懂! 因為景氣不好, 公司獲利就會降低, 但是股價不會等比例地跌下去. 因為歷史記錄是一百元的股票, 假設賺十元, 本益比是十倍. 若是它只能賺 2 元了, 股價不見得會跌到 20 元, 而是跌到 40 元之類的. 所以本益比就了 20 倍. 本益比雖然高, 但是股價相對低. 40 元不買, 以後漲到 60 元, 一定是預期獲利變成了 3 元甚至更多. 這時再買也遲了.
呃, 大概是颱風天太宅了. 已經看完第二本書, 繼續向第三本與第四本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