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明天起 台股可能就會放寬跌幅 3.5% 的限制了. 根據自由時報以及電視新聞的長篇累牘的抱怨, 大家好像都希望可以把跌幅限制恢復到 7%, 以便降低流動性風險.
什麼是流動性風險呢? 就是流動性不足的風險. 流動性風險包括市場流動性風險, 或是資金流動性風險. (see 衍生品交易流動性風險及其防范)
市場流動性風險是指市場規模限縮, 因此買或賣方無法將手上的有價證券或是期貨, 選擇權合約交易出去. 資金流動性風險是指資金不足, 以至於無法繳交合約或是放空證券的保證金.
以現在媒體的抱怨來說, 指的應該是市場流動性風險. 如果是資金流動性風險, 跌得愈快, 斷頭的壓力應該是愈快才對吧!
那麼倒底誰有市場流動性風險呢? 是指外資大賣台積電, 鴻海, 卻因為跌停太靠近而賣不掉嗎? 意思是說: 如果跌幅可以完全沒有限制的話, 外資可以用大家都覺得很便宜的一元起標, 把台股都賣光光, 以便應付基金贖回, 以及償還日圓的借款嗎? 難道外資不知道賣貴一點的話, 可以拿到比較多錢嗎? 非也非也, 外資如果是為了求現的目的, 並不會對於跌幅限制有這麼大的反彈才對!
那麼是誰在靠夭呢? 顯然是不計價格, 只需要大量出貨的人. 網路搜尋的結果:
(1) 證券商公會理事長黃敏助指出,縮小跌幅只是延長下跌時間。他建議,主管機關應恢復7%的漲跌幅,並且恢復信用交易的融資融券當日沖銷,市場才會有量,維持流動性。
(2) 瑞展產經研究董事長陳忠瑞表示,跌幅減半應僅限於歐美立即性金融崩潰危機時的非常措施,但在歐美大國紛紛出手保護金融機購,台股還限制跌幅減半,已造成流動性問題。他說,小型股賣不掉,績優的權值股已成為套現賣壓中心,這對市場沒有幫助,建議政府趕快回歸市場正常機制。
(3) 限制跌幅造成的流動性壓力,讓法人、散戶幾乎不計成本拋股套現。外資上周賣超213億元,本周來已賣158億元,投信更從買超變成兩周賣超51億元,散戶融資餘額昨天跌破1600億元,都凸顯市場遭限制後,投資人更想從股市變現的心理。
(4) 造成流動性風險的提升, 量能無法出來.
OK! 檯面上有這幾種講法 待會兒再來看檯面下的因素.
由於跌幅減半, 很多股票被賣到跌跌就賣不下去了. 買方覺得價錢不夠低, 所以不肯買. 這樣應該符合第一種聲音的狀況. 因此, 按照這種說法, 開放跌幅之後, 應該會跌到個 3000 點之類的, 實在跌無可跌, 終於有買方進場, 消除掉市場流動性風險. 不過顯然這個是時間問題, 就算是每天只能跌 1%, 總有一天會跌到買方進場. 反而是賣方賤價求售的願望一旦實現, 日後反而要悲憤不已. 所以這個聲音可以不用去理會.
至於開放信用交易, 指的是開放無劵的放空. 若是跌幅太小與買方想要等低價有關. 會去買反彈股票的人不是更加豬頭? 跌停不買, 卻去追別人放空的漲停, 這不是嫌錢太多又是甚麼? 站在券商的觀點, 只要有量, 別人輸死也的確不干他的事, 他要的只是手續費而已. 所以開放無劵放空受益的是券商與空方, 受害的是傻瓜投資人. 如果反轉軋空時, 受害的也是笨蛋空方, 受益的先轉空為多的聰明空方. 所以我看這個政策還是不要開放的好.
至於績優的權值股成為套現賣壓中心這件事. 除非是說外資可以很方便地以跌停賣出, 根本不用看盤, 否則跌幅限制與外資賣出並無任何關連. 小型股賣不掉的原因在於, 投資人根本無力承接, 或者是退場觀望. 無力承接就不用說了, 這頂多算是資金流動性風險. 補救之道在於提出獎勵消費或減輕負擔的財經政策. 若是大家怕住進套房, 而不願意投資小型股, 甚至是中大型股, 這個還是出在信心危機.
畢竟投資人當初有錢可以投資的, 本來並無變現壓力. 有壓力的是融資戶、期指多方, 而未來會有壓力的融券戶、期指空方. 當政府買進現股或是成立保本保息基金, 多方投資人的信心就可以恢復. 唯一必須要大聲唱衰漲跌幅限制的, 看起來剩下兩種人: 急於獲利了結的空方, 和只會看指標做事的書呆子.
急於獲利了結的空方知道再跌其實也有限, 因此要找出底部, 以便暫時入袋為安. 以便進行下一波的布局. 若是每天的指數向下範圍較小, 那麼每一天都有反彈的壓力. 為了多賺 3.5% (再乘上指數或期貨的槓桿), 可能還有反手虧 7% 的風險. 反之若是恢復跌幅限制, 空方可以選一個大跌日回補, 以便明哲保身.
至於說沒有量, 以致於沒有價的人. 我雖然是個財經的門外漢, 我也都認為這是書呆子的說法. 沒有量是因為不能無券放空, 所以空方缺少武器. 影響多空交戰的熱鬧程度. 但是戰爭的規則既然有利於多方, 多方卻不能大獲全勝. 顯現多方投資人的信心不足. 連規則有利都不敢買, 當然不會有高價. 若是股價因此跌到一家公司剩下一元, 那還會沒有量嗎? 只是那樣子的話, 價說不定比現在還難看!
綜合以上的觀察, 我個人認為 “跌幅減半並不會造成流動性風險", 信心不振才是流動性低的主因. 放寬跌幅只會讓股價更低, 大家信心更加不振. 但是這也有一個好處, 那就是空方投資人必然會見好就收, 等到融券多到一個程度, 自然可以造成軋空反彈. 只不過這仍然是金錢遊戲, 如果這次華爾街胡搞瞎搞是錯的, 放任投資人多空交戰也同樣是錯的. 美國政府如果都已經介入公司, 台灣政府也應該設定規則, 杜絕多空大戰, 這樣才是保護多數傻瓜投資人的良方. 畢竟賺大錢的多方或空方都有, 不過大家不是張松允, 沒那個本事的話, 作空都會賠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