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 «避開價值陷阱 只買好公司» – 4

本書的第五章還能給我們一些啟示, 如果折現率很高 (例如 d = 15%), 那麼公司在成長階段和緩慢成長的末期階段, 其實本益比差不了多少.  但是折現率很低, 假設 d = 1%, 那麼公司緩慢成長的這 10年,能貢獻的本益比非常地驚人 – 假如我們把成長期賺到的錢全部投進去的話. 

成長階段成長率 (%) 內在價值本益比 末期階段本益比 總內在價值本益比
g = d = 15%, t = 4%, m = n = 10
10 7.9 3.8 11.7
15 10.0 6.0 16.0
20 12.7 9.2 21.9
25 16.3 13.8 30.1
g = d = 1%, t = 4%, m = n = 10
10 16.5 27.7 44.2
15 21.9 43.2 65
20 29.1 66.1 95.2
25 38.7 99.4  138.1

反觀我們是在末期才加入的話, 即使折現率給 1%, 本益比只有 9.5~12.5 倍的空間. 折現率如果是 3%, 本益比頂多給 11.1 倍. 前面講過, 若中華電信至少撐 20 年的話, 折現率 = 1%, 本益比 17.82 倍.也就是說要靠撐得久來維持企業的價值.

末期階段成長率 末期階段本益比 (總本益比) 末期階段本益比 (總本益比)
t =  d = 1%,  m = 10 d = 3%,  m = 10
0 9.5 8.5
1 10 9
2 10.6 9.5
3 11.2 10
4 11.8 10.5
5 12.5 11.1

當然, 估計公司的內在價值不是只有折現價值一種方法而已, 何況公司存活時間和折現率這兩個變數都會對內在價值產生巨大的影響. P.175 提到, 看盈餘來估計成長率會比自由現金流準確, 因為公司有時會拿錢去投資固定資產, 導致自由現金流下降.

在第五章最後, 作者提到股市會因為奇怪的恐慌而下跌, 平均每幾年都會發生一次. 如果我們對企業的價值深具信心, 就可以適時地進場撿便宜. 以 ETF 來說, 它的壽命可以假設是無限的, 成長率就看是哪個市場. 但是只要撐得久, 不至於買貴, 也不會把公司買下來. 當然…能否在有生之年變有錢, 這就不一定了.

[Note]

  1. P. 174 的內在價值公式錯了, 少乘一個 x, 錯法跟先前一樣.  P. 180 的內在價值公式當然也錯了. 但在這行下方的 “合理本益比" 卻對了. 我想這可能是翻譯時沒把字母 X 和乘號× 正確區分所致. 所以有 y 的時候不會錯, 沒被乘項的時候也不會錯.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