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的時候讀了陳曉林學長的 <青青子衿> 後相當受到感動, 所以去圖書館借了他推崇的史書來看. 轉眼過了快三十年, 只能依稀記得湯恩比和 <歷史研究>, 史賓格勒和 <西方的沒落>. 不但細節全部忘光光, 就連 "粗節" 也不復記憶. 總之, <歷史研究> 這兩冊書我看了很久 (據說英文版是 12 大本). 不過讀書花得時間再多, 也比不上陳曉林學長翻譯它花的工夫就是了.
湯恩比說, 每個文明都會經歷成長, 茁壯, 茂盛, 枯萎的階段, 而根據史賓格勒的觀察, 每個文明都會盛極而衰, 正如四季的變化. "西方即將沒落, 中國還很有搞頭!" 這個說法, 對當年的我們相當地有激勵作用. 果然今天中國很有地位, 雖然台灣還沒有… "盛極必衰" 的概念在中華文化也是個基本常識, 不用治史也能理解. 倒是把春夏秋冬四個階段考慮進來的這個說法, 讓我有了個靈感. 它不但能套在文化上, 也能套在股票上~~~
春夏秋冬意味著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動作 –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 有些股票就像一年生草本植物, 今年的大利多發酵之後, 以後就要打回原形. 有些是多年生草本植物, 它能夠讓我們賺個好幾年, 然後才完蛋大吉. 更厲害一些的是木本植物, 它們可以活幾十年、幾百年, 包括股價低的灌木, 以及股價高的喬木. 喬木又分為: 穩定獲利的長綠喬木, 如台積電; 和大起大落的落葉喬木. 後者每次葉子掉光光時, 都讓人覺得它大概快死了. 至於是不是真的是最後一個冬天, 也沒有人能知道. 比方說: HTC.
年少時候讓人正面思考的能量, 中年時候卻變成了賺錢的點子, 這好像有點怪怪的. 不過, 呃…, 現在的正面能量都要靠自己從資源回收場提煉. 如果還要靠從前的養分, 應該是沒辦法撐這麼久. 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