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SI 000 468 這本 spec. 是介紹關於 DVB (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 的 SI (Service Information), 完全 free, 可以從 ETSI (ETSI = European Telecommunications Standard Institute) 下載. 不過如果是嫌錢太多的人, 可以到ANSI 去買, 大約花個 58 USD, 就可以買到 1998 年的舊版. 呃, 這是個什麼世界啊! 一定是流動性不足的關係, 不然我可以到 ANSI 放空 100 本, 再到 ETSI 買進.
好, 閒話休提, 這本 spec. 的內容不外乎是介紹 TS (transport stream) 裡面 SI 的各種 table, 重頭戲就是第五章的 Service Information (SI) Tables 和第六章的 Descriptor. 它們就占了 68 頁之多 (總共 116 頁). 不過我比較感興趣的是附錄的部分. 附錄 D 加進了 E-AC (也就是 enhanced AC3 或是稱為 AC3 plus, AC3+), DTS 與 HE-AAC.
傳統的 AC3 當然還在用. 至於 AC3+ 要去看另外一本 TS 102 366 – Digital Audio Compression (AC-3, Enhanced AC-3) Standard. 同樣地, 隨便向 ETSI 註個冊就可以下載它來看了. 需要填寫的註冊內容比加入 facebook 還少, 只不過得承認 "台灣是中國的一省" 比較有爭議. ETSI 的註冊條款似乎只在於不可盜用其內容, 所以我不貼它的圖就是了.
TS 102 366 最令我嫌惡的地方並不是它有 214 頁厚, 而是它竟然還是同時支援 32, 44.1 和 48KHz 三種頻率, 在電信領域, 規格愈有彈性就愈討厭啊! 繼續往下看, 更討厭的來了.
DTS, 竟然堂堂支援 15 種頻率, 從 8 KHz ~ 192 KHz 都有. 還好 DTS descriptor 只給它 4 bits, 不然不知道它還會變出什麼花樣來!? TS 102 114 – DTS Coherent Acoustics; Core and Extensions 裡面說到, DTS 的 core 只支援 8/16/32, 11.025/22.05/44.1, 12/24/48 九種 sampling rate, 要加上 extension 才會鬧出 96 KHz.
[note2] 如果去看美規的 A/53 part5 – ATSC Television Standard / AC3 Audio System Characteristics, AC-3 只能夠有 48 KHz 一種頻率, 乾淨多了.
原來 DTS core 為了節省頻寬, 竟然會選擇傳 8KHz 那樣小家子氣的東西. Receiver 必須 up-sampling 2 倍到 4 倍, 以便做出傳統 32/44.1/48 KHz 的 DTS. 然後再加上 extansion 裡面要求支援 X-CH (也就是 6.1CH) 和 X96 (也就是 96KHz extrension), 做出更好的音效, 包括上看 8 channels.
[note] 在 TS 102 114 定義了 8CH 在 frame header 裡面, 但是回歸母體的 ETSI 000 468, descriptor 最多只有支援 5CH.
最後來到 AAC 與 HE-AAC, 這本規格說什麼呢? 沒說! 它說去看 ISO/IEC 14496-3. 因此只能推估頻率上限是和 AC3 相仿的 48 KHz 或是 AAC 上限的 96 KHz, 頻道是 5.1 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