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布朗的四本小說

當初看了達文西密碼不久, 就發生有人指控丹布朗抄襲他的作品. 也因為這樣, 號稱達文西密碼前傳的 “天使與魔鬼" 就成了這四本當中, 最引不起我興趣的一本書.

反之, 同樣以 XX 密碼命名的 “數位密碼", 就成了我讀到的第二本作品. 看了這本書之後, 覺得相當地過癮, 完全無法想像這才是他真正的第一本作品.

看到丹布朗也會寫科幻小說, 不禁令我對 “大騙局" 也很期待. 相信很多人都看過這本書. 然而, 這裡面的故事太直線了一點. 除了猜不出壞人是誰, 故事倒是很容易被看穿.

其他三本都看過了, 終於有一天有興致去看 “天使與魔鬼". 說實在的, 這本書其實非常非常有趣. 雖然書中有些不能自圓其說的布局, 但是規模和器度, 都令人相當激賞.

其中讓我印象深刻的一個片段是: 主角假設自己知道每一件事情的解法, 只是忘記了. 然後憑著 “回憶", 把方法找出來. 說實在的, 上次開大樂透之前, 我該試試這招的.

小說需要自己去看, 所以我也不寫甚麼摘要了. 只能說四本都很棒, 丹布郎是個了不起的作家.

以下是從 wiki 抄來的:

 

出版年度 英文原名 台灣譯名 中國譯名
1998年 Digital Fortress 數位密碼 數字城堡
2000年 Angels and Demons 天使與魔鬼 天使與魔鬼
2001年 Deception Point 大騙局 騙局
2003年 The Da Vinci Code 達文西密碼 達芬奇密碼
尚未出版

我讀 «世界十大股神»

正如標題, 這本書是講世界十大股神. 我覺得前面還好, 後面, 尤其是最後一篇, 變成了作者的觀點. (我想是代表指數投資已經過時了) 但總而言之, 這本書讓我有機會比較股市贏家的策略究竟有何不同?

排除旅行家羅傑斯之外, 幾乎所有的投資者都不主張 “分散風險". 也就是說, 他們寧可把精力放在比較少數的籃子裡. 如果有什麼法則是大家所遵循的, 我想應該就是專注了. 另外很多人也都重視停損, 如果相對比較不重視停損的人, 一定是下足了功課才去買股票 (例如巴菲特). 這時候若股價跌得更低, 他們反而會加碼. 我想這就是把時間配置在最前面, 或是留待後面收拾的問題.

有一點從書上看不出來的, 就是很多股神級的 “第一桶金" 究竟從何而來? 很多人都是窮苦出身, 如果奉行巴菲特的精神, 持有而不賣出, 那麼怎麼可能會有餘錢去買下另一家公司呢? 可見得最初一定要做一次投機, 才會得到第一筆錢. 投機多次之後, 才開始做投資. 這也許是我的偏見, 但是除了幾位本身就是華爾街金童的股神, 他們可以從自己的本業收入得到常人以上的報酬之外, 其他人似乎都沒有這樣的條件.

或許我應該找時間做一個統計, 把大家的看法畫成一張表, 這樣會更清楚些.

 

  

我讀 «少年馬英九»

這本算是滯銷書, 它是我在金石堂用 10 本 599 元買的書的其中一本. 畢竟要用原價買這本書覺得會有點虧. 但因為作者文筆好, 書很容易入手, 所以我很快地看了半本. 不過後來就被"解讀郭台銘語錄" 吸引了過去, 沒把它看完. 後來馬英九先生當選總統了, 才趕快連夜把整本看完…

我原先對馬總統的想法和黎智英是一樣的, 他是好人 (還有很帥), 但沒有甚麼特別的地方. 不過看了這本書, 真的使我對馬總統的印象加分不少. 另外, 就是解釋了幾大疑點, 雖然傳記都是寫好的一面, 包括那本我只看了幾頁的 海珊的 “一個人的抵抗" 也都是說海珊的好話, 但是有個參考, 總算是有了個交代.

1. 為什麼自由時報說馬英九反日呢? 原來過去他在美國和台灣都參加保釣運動, 在台灣遊行那次尤為積極, 上了很多媒體. 書上說他還寫了抗議標語的血書.

2. 為什麼大家會說他是 “政治學生" 呢? 因為他在美國參與了波士頓通訊的編輯. 玩過社團都可以體會, 沒有人投稿的社刊, 都是社長一個人用筆名寫一大堆文章. 包括他寫到中央日報, 記錄索忍尼辛演講的文章都是用筆名. 以至於小蔣總統都要調查一下才知道他的身分, 因此才有機會把他延攬為秘書. 再加上他一貫反台獨的立場, 自然是個很政治化的學生.

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 他應該不等同於我們認知的政治學生, 因為先被某個團體吸收, 然後以學生身分行政治運動之實才是標準的政治學生. 但程序反過來就不同了. 不能說一個學生股票炒得很好, 畢業被證券公司吸收, 就說他是股市學生吧!

3. 為什麼傳說準第一夫人偷書咧? 連這本書上也說到, 在美國的留學生雖然政治立場不同, 但是並不互相敵視. 因為馬總統讀博士班的時候沒有生活費, 因此馬夫人就近在哈佛的圖書館打工. 書上提到, 每次台灣來的黨外雜誌不見了, 大家都會說是周美菁女士藏起來了. 因此我猜想這就是謠言的根源. 畢竟我不是神探, 但這本早在總統大選前就滯銷拍賣的書, 給了我一些想像的空間. 如果是我們班的老王在哈佛, 他也會把黨外雜誌和書都拿去墊床腳吧, 我想.

現在還沒有看到立論和本書完全相反的著作, 如果有的話, 也可以參考看看. 不過馬總統上任在即, 未來 3 年應該沒有這種書可以看了. 可能要到下一次大選之前, 才會出現反面教材吧!?

以上是我看這本書的心得. 至於我老婆的心得是: 馬總統以前真的長得肥滋滋的, 一點都不帥. 沒錯, 以前他的綽號就叫"馬胖", 可恥的是, 我現在比他更胖, 嗚嗚嗚….

我讀 «好人緣 7 大法則»

這本書是續訂 Cheer 雜誌送的書, 作者是江口克彥. 他的主要經歷是 “陪伴" 松下幸之助, 並且擔任 PHP 綜合研究所社長.

為什麼說是陪伴呢? 因為書中完全看不出他曾經給過松下任何建議, 好像一直都在被罵, 以及被信任. 由於我不曉得兩人之間的其他互動, 姑且用陪伴稱之. 按照書名, 江口先生當然提出了 7 個原則.

1. 掌握作人的基本原則.

2. 掌握傾聽與說話的秘訣.

3. 謙虛以對, 以禮相待.

4. 開朗, 親和的人際魅力.

5. 小心人際的陷阱.

6. 和主管及部屬好好相處.

7. 磨練自我.

但是我只對其中幾點有比較深刻的體認. 其一就是, 對不熟識的人裝熟是不必要的. 雖然每個人要放下自己, 真心和他人打成一片, 但這和第一時間就熱烈攏絡對方是不同的. 再來就是, 松下先生也太神奇了. 他只要說他很想念部屬, 就可以一直叫江口先生去加班. 與其說江口先生有甚麼可以把人緣變好的招數要教給我們, 還不如說他真的很崇拜松下先生的魅力吧! 即使是一直被罵, 也毫無怨言地為松下賣命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