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flix 花了一些功夫在影片播放的品質上, 力抗有片源但是 UI 和翻譯還不到位的 Disney+. 以前我聽到的都是 “content 為王", 不知道有獨門 content 但介面比較陽春的那家未來會不會勝出? 先說到 Netflix 在 NRDP 先後推出 NFR (Native Frame Rate), VRR (Variable Refresh Rate), QMS (Quick Media Switching). 在此整理一下它們的差異.
NFR 要求先固定選擇 50 or 60Hz, 這個依據電視的規格是 PAL 或 NTSC 制而定. 實際上的值也可能是有頻篇的 49.95 或 59.94Hz, 然後以這個值做為上限. 以下假設輸出就是預設 60Hz.
Netflix 開 NFR 目的是切換片源時 frame rate 不要重設 (免得 reset HDMI 畫面會閃黑), 所以即使 NFR = flase, 會以軟體外插 source 的頻率到 60 Hz 播出. 假設 NFR = true 呢? 此時就會以最接近 60 Hz 但不超過 60 Hz 的倍數播放, 以 24Hz 為例, 就是 mapping 到 48Hz. 當然若 HDMI RX 不支援 48Hz, 就不在 frame rate map 裡面, 還是得輸出 60 Hz.
但 VRR 就不一樣了 (一開始我會跟 RISC-V 的 RVV 搞混), VRR 會讓 HDMI 的輸出與輸入完全同步. 這個功能對玩遊戲最有幫助, 因為遊戲的 frame rate 本來就是忽快忽慢, 明明很靜態的時候, 每秒外插個 120、144 張有點浪費電. 只要 HDMI 輸入端 (如電視) 知道遊戲機的幀率, 那麼快慢變化就不是問題了, 當然也不需要黑屏重置.
這招對播電影來說是大材小用, 不過 Netflix 也要做遊戲了, 所以 NRDP 要求未來要有 VRR 也是剛好而已.
至於 QMS, 也是避免切換幀率中的黑屏. 或曰, 都有 VRR 了, 何必有 QMS. QMS 的重點不在於單一 HDMI 的內容如何改變幀率, 而在於電視切不同 HDMI 輸入, 在遇到不同幀率變化時也不黑屏. 對 HDMI TX 來說, 這件事很單純. 比較要花功夫的應該是 HDMI RX 吧.
上圖擷取自 [1]
[R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