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速度對照表

今天有考慮要買 PCI 的 USB 3.0 擴充卡, 店家有賣 2 port 的, 也有 4 port 的. 但直覺上, PCI 的速度並不是 USB 3.0 的 4 倍, 買 4 port 的其實沒有什麼好. 僅僅是湊個數量, 如果要 4 個 USB 3.0 同時動起來就悲劇了. 尤其若是把 PCI 擴充卡的 USB 又拿去接外接硬碟盒, 效率將會非常低.

為了避免自己記不住類似的事, 乾脆做一張表. 首先把每個規格的速度列出來. 然後和其他規格 PK 一下. 看看它對應到其他規格的哪個版本之上! 在那之下或是和自己比的就用 N/A 代替.

I/F

Version

Gbps

PCI-E

USB

SATA

PCI-E 

1.0

2

N/A

> 2.0

> 1.0

1.0a

1.1

2.0

4

> 2.0

2.1

3.0

8

> 3.0

> 3.0

4.0

16

> 3.1

USB

1.0

0.0015

N/A

N/A

N/A

1.1

0.012

2.0

0.48

3.0

5

> 2.1

> 2.0

3.1

10

> 3.0

> 3.0

SATA

1.0

1.5

N/A

> 2.0

N/A

2.0

3

> 1.1

3.0

6

> 2.0

> 3.0

 

Intel Rapid Storage Technology 小補充

這兩天用了 Intel 的 RAID 1, 發現有幾件事情很重要.

1. 在 BIOS 階段要設定 RAID 時, 一定要看到 Volume 的狀態變成 rebuild, 進去 Windows 之後, 它才會做 rebuild. 如果只是看到兩個 member disk, 內容若是不一致, Windows 不確定以誰為主, 會開不了機.

2. 在 Windows 下可以安裝 Intel Rapid Storage Technology (IRST) 的管理軟體 [1], 此時可以視覺化管理 RAID. 不過對於開機磁碟做成的 RAID, 能夠控制的地方很少, 充其量就是很快地建 RAID,  然後把它設為 RAID 1/5/10 之類的.

3. 當有一個 RAID 1 硬碟有錯誤, IRST 管理軟體會把這個硬碟標為黃色驚嘆號 (如下圖). 更神奇地是, 我們可以手動把狀態不正常的硬碟標示為正常. 不過若是這個硬碟真的有問題, 待會兒就不能開機了. 所以此時千萬不要手賤!

intel1

4. 這邊看到我用了 SATA 3 當 disk 0, 不過它竟然只有 1.5G bps. 仔細看了下我的布線, 因為這顆硬碟位置比較遠, 我用了一個 SATA 延長線, 所以 6 G bps 就降為 1.5 G bps. 把硬碟位置乾坤大挪移後, 速度就回來了.

5. 雖然我們在 BIOS 階段已經設好 rebuild, 但是 Win 8 底下的 IRST 軟體並不會自動 rebuild. 還是要手動去按. 雖然它可以設為自動 (在喜好設定裡), 不過手動還是比較安全的.

6. rebuild 的過程非常地長, 我估計大概有 8 小時吧! (或許是 1.5 G bps 惹得禍). 我因為是初學, 還沒有等 rebuild 完就打開系統自動更新之類的, 如果在這個期間發生重新開機, RAID 並不會提示我們. 結果一重開機, 還沒 rebuild 完的那顆就會被標成 error. 這就是先前為何我會一直看到有 error 的原因. 因此, 開始 rebuild 後就要耐心等待, 切勿做任何會重新開機的事以策安全.

intel2

7. IRST 有個地方很有趣, 它把我為重建完的磁碟標示成遺失, 而還在 rebuild 的那顆也存在, 所以先前的圖上看起來有三顆硬碟, 其實只有兩顆. 不過等到上面這張圖上的重現完成到 100% 後, 在重新開機, 那顆遺失的硬碟就不會再出現了.

[ref]

1. Intel Rapid Storage Technolog Download 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