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是韓國新任總統李明博在首爾市長任內的自傳. 現在他當了韓國總統, 書名如此雖然符合現況, 但是不知道原來是否就叫做這個名字?
自傳當中, 當然會從李明博的出身說起. 他的家裡也是一個貧戶. 身為韓僑, 四歲的時候全家從日本回到韓國, 當時韓戰爆發, 父親失業, 李明博在小學時期就得四處販賣火柴, 壽司, 年糕來貼補家用. 一天只能吃兩餐, 主食是做酒的副產品酒糟. 由於李明博在高中時的成績為全校第一名, 因此校長特別准許他不用繳學費. 李明博唸的這個高中是個夜間部. 雖然他有意繼續升學, 但是所學的東西還是和考大學的科目有些差距. 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工讀, 他終於考上了高麗大學. 當然這時他還是繳不出學費來. 所幸他的媽媽因為在市場裡擺攤獲得很好的人緣, 其他商人得知李明博沒錢上大學的事, 就叫李明博當清潔工, 賺取學費.
李明博唸大學之後, 就像我們所認識的韓國大學生一樣不務正業, 喜歡示威遊行. 大三的時候, 李明博當選了學生會長. 大四的時候, 他為了抗議韓國和日本建交, 發起了有兩萬名學生參與的 “六三示威活動”. 當時政府也逮捕了數千人, 全城戒嚴, 並宣布無限期關閉室內所有的學校, 可見得事情搞得很大. 李明博因此被判勞役三年, 緩刑五年, 也以國家內亂煽動罪被關了六個月.
由於這個內亂的罪名背在身上, 李明博大學畢業以後就找不到工作. (我比較好奇的是, 這樣也能畢業喔?!) 由於每次面試都被刷掉, 李明博便直接寫信給當時的總統朴正熙. 反正當時李明博抗議的是金鐘泌政府, 朴正熙政府的秘書長李洛善在和李明博面談之後, 就取消了他的黑名單. 於是李明博得到了和現代建設的會長鄭周永面談的機會, 鄭周永覺得李明博是個人才, 就錄取了他. (我比較好奇的是, 難道韓國都是由董事長出來 interview 的嗎?)
進入現代建設之後, 李明博負責為工地提供裝備. 當時的推土機經常故障, 技術人員也不積極修復, 惹得李明博自己拆推土機來研究. 當時的鄭周永無意中看到這件事, 據說幫他加了不少分. 後來在泰國工地的時候, 李明博雖然只是個基層人員, 但是他認為這個工程會破產, 就準備了一些資料向上級報告. 不過, 沒人要理他, 工程果然後來就破產了. 出了問題之後, 大家把問題推來推去, 最後就推到李明博的身上. 李明博當然不是省油的燈, 他把他準備的資料提供給鄭周永, 鄭周永反而當天就把他升為泰國工地的負責人.
李明博每天只睡四個小時, 其他時間幾乎都在工作 (自稱一天工作十八個小時以上). 在現代企業的十二年之中, 都沒有休過假. 所以三十五歲那年, 就升到了現代建設的社長. 後來他又升到了會長. 由於鄭周永想要從政, 就把他得力的手下李明博也帶進了政治圈.
李明博從政之後, 也是從小選舉開始選起. 1995 年在首爾市長黨內初選時敗北 (民自黨), 1996 年選國會議員時在最大的選區得到最高票, 但是選舉經費超過規定, 被判敗選. 經過這些失敗, 他曾短暫到美國念書. 2002 年終於當選了首爾市長. 2006 年市長卸任, 2007 年當選韓國總統.
在李明博的市長任內, 大家應該都知道他整治了清溪川. 這個可能是他最有名的政績. 但是更厲害的是, 其實他做了許多突破的創舉. 以我自己覺得很棒的幾項來說, 他把市府電子化這件事, 推廣到許多的姐妹市去 (包括蒙古的烏蘭巴托, 莫斯科). 整治清溪川的功力, 也吸引河內市長來取經, 打算整治紅河. 他也重新分配了市內的公車路線, 建立新的公車系統. 市府 E 化這種事, 台灣有可能做得比南韓差嗎? 我想大家一定不認為韓國人比較會寫程式. 但是明明就是我們進口韓國的線上遊戲, 可見得台灣的電子王國, 這地位還不夠穩啊! 韓國人能, 為什麼我們不能呢?
話說李明博推動了許多轟轟烈烈的政策, 他的憑藉是甚麼呢? 這是我買這本書時最想知道的. 不過看了書之後, 我覺得其實沒甚麼耶! 一言以蔽之, 就是當老闆的人, 叫下面的人去執行他的命令, 然後貫徹到底而已. 雖然李明博一直強調自己是說服, 而不是命令. 但是看書中的字裡行間, 他根本就是在命令嘛! 舉例來說, 他希望市府的美術館能夠在假日開放, 於是他找來負責人問話. 他說他想要在假日的時候去看美術館, 不知道行不行? 負責人當然說可以安排. 但李明博表示這是特權, 就沒有再多說甚麼. 下一次開會的時候, 李明博又說他有個學美術的朋友, 想要在假日參觀美術館, 應該怎麼辦? 雖然李明博心理是想聽到 “開館時間將會變更”, 但是他沒聽到這個答案, 也只是悶在心裡. 過了一個多月, 李明博又把負責人找來, 表示那些展示品如果不能夠被假日才有空的人, 實在是很可惜. 這時候美術館負責人終於可以揣摩出上意了, 過了三個月, 李明博收到了改善美術館開放時間的提案. 鄉親啊! 這個主管未免太難纏了吧!!
所謂說服, 應該是指雙方的意見不同, 因此必須使得對方徹底瞭解我方的想法, 而達到一種共識. 反之, 最後對方的想法似乎比我方來得好, 我方也可能會被說服. 若是雙方始終不能瞭解對方的想法, 應該視為互相不能說服. 在這個例子裡面, 李明博並沒有給屬下發表意見的機會. 只是把對方當作次等, 需要教導的人. 因此他也不選擇開誠布公地和對方溝通, 而是一再”修理”對方. 等到屬下終於摸到他那丈二高的頭腦時, 才有機會表達出他們認同的版本. 若是這個版本不夠完美, 那麼李市長豈不是又要出新招來”啟發”屬下? 萬一李明博和負責人開門見山地一談, 對方就恍然大悟, 豈不是更加完美. 不但遂自己之願, 也成屬下之美. 讓這個可以迅速完成的工作, 白白拖了好幾個月, 看起來並不高明.
李明博對於很多事情, 其實有自己的堅持. 比方說他想要在首爾廣場建溜冰場時, 他的民意依據也不過是問了幾個抽樣對象而已. 但是他一旦下定決心, 就不管屬下的反對, 堅持要這件事情成真. 這樣的堅持, 加上他的正直個性, 使得他在公車系統重整案中, 從一片叫罵聲中挺過來, 反而成為國際上矚目的成功案例. 清溪川的整治案也是如此, 當初叫他下台的人還不少, 他也上過電視道歉. 不過道歉歸道歉, 他指道歉對民眾不便, 做法還是堅持己見, 把他認為對的事情做到完. 一件事情做完了, 自然會有一定的分數, 比意志不堅, 半途而廢總是要好一點. 何況如果這件事最後果然利大於弊, 就反而變成大家歌頌的對象了.
現在李明博總統任內也是搞得風風雨雨, 民調比初當選時嚴重下滑. 不過看到他在市長任內也是這樣一路走來, 我覺得他還是可以挺過總統之路. 只要他的出發點一樣是好的, 一樣是照顧弱勢, 一樣眼光遠大. 那麼只要不是被刺殺, 總會做出一些東西出來. 比起韓國總統李明博, 我們的馬總統也是新官上任. 一個在國際上沒什麼地位的南韓的總統, 都有雄心要讓首爾變成世界第一流的文化城市, 讓韓國變成世界第七大經濟體. 我們的政治人物的確是應該加以效法. 不要只效法到說的那一半, 做的那一半始終做不出來.
另外, 好的固然要學, 壞的千萬不要學. 我看到李明博在自傳中的幾個自豪的手法, 不免為他的手下感到頭皮發麻, 這個就不要模仿了. 大家有空可以去翻翻這本書, 他花了一些篇幅, 講到他看到所有的同仁都喜歡 A 案的時候, 他就會故意表示喜歡 B 案, 讓大家更更心去思考. 當另一次兩方人為了 A 案和 B 案相持不下的時候, 他又不表達意見, 讓雙方苦戰 N 回合, 終於有一方覺得對方似乎比較有道理而放棄. 這兩個例子, 我覺得都是負面教材. 如果他會問問題, 兩個案子都可以較為迅速地解決. “為什麼大家都一致喜歡 A 案?”, “如果五十年之後進行公民投票, 那一案會占上風?”我的功力可能還不太夠, 問得問題水準還不夠, 但是我更不喜歡耍員工的老闆, 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