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十六屆高階經人培訓班的開學日, 校友會請到 63 級電信的蕭蕃學長做為開幕講師. 原本好幾屆之前我就想報名這個培訓班, 不過當時突然有很多出差的需求, 只好暫時打消念頭. 這次是在前公司狀況不好時報的名, 不料正式上課時, 我已經回到螃蟹公司了.
據說蕭學長已經多次獲邀開課, 所以這次他特別準備了一些不同於以往的內容. 當然我只聽過這一次, 無法分辦哪些內容是老生常談, 哪些是新貨上架. "老生常談" 是蕭學長引用張忠謀先生所說過的話, 據說雖然是老生常談, 還是要一直講, 這樣才能慢慢發生作用. 這點我也聽某同事說過, 大概很多人都有這種體驗. 本人比較不喜歡重複的東西, 所以雖然完全同意, 但是只領略了三四分吧! 以後還要加油.
學長從世界大勢開始說起, 穿插自己對環保的體驗, 最後引導到 "品牌" 這個主題. 雖然很多小話題只能說是 "穿插", 但是相當能吸引聽眾. 我想同班同學應該都很記得學長和石斑魚在大堡礁的合照; 以及學長穿 199 元的牛仔褲, 兒子穿 1990 元的名牌, 而學嫂要穿 19900 元的笑話吧. 前者告訴我們環保的重要, 再不去就沒有了. 後者告訴我們便宜也有好貨, 但品牌價值可以讓產品賣更高的價錢.
台灣製造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我們的確有機會做品牌. 電影 "世界末日" 裡面, 太空船故障時, 美國人叫俄國人不要插手修她的機器, 美國人說 "Stop! You don't know the components", 俄國人說 "The components of American, components of Russia, components all made in Taiwan". (大約在第 50 秒左右).
學長說台灣做代工已經走到盡頭了. 只要哪裡工資便宜, 工廠自動就會搬過去. 中國大陸為了減緩人民幣升值, 採用了強制調薪的方法. 人民幣升值雖然能提升民眾的購買力, 但加薪同樣可以做到, 而同時又能維持匯率與出口競爭力. 人民幣升值會減少的企業競爭力, 加薪當然也會; 無論怎麼做, 這個成本都由廠商吸收, 普通老百姓只蒙加薪之利, 而不受其害. 學長認為這是中國政府聰明的地方, 他也預測未來中國將會產生世界級的大品牌.
學長的中心思想是: "要做品牌不難", 但是要避免陷入迷思, 避免犯一些前人犯過的錯誤. 比方說, 做品牌不見得要花大錢打廣告. 廣告的內容要訴求功能, Asus Pad Phone 的重點就是 phone 拿起來可以打電話, 插回去就變成 Pad. 清楚地告訴潛在客戶我們為什麼可以賣比較貴, 就是做廣告的重點. 最便宜的廣告是參加雜誌的評比. 只要 PK 出好成績, 就是最好的廣告. 所需要的成本, 不過是樣機, 現成的新聞稿,…等等. 不要說是 HTC 要懂得便宜有效的宣傳, 老婆做劇團時, 都知道要直接把新聞稿寫好拿到記者公會去這種撇步, 大公司豈可不善用.
還有哪些做品牌時容易犯的錯誤呢? 在人才不足的時候貿然開拓海外據點就是其一. 公司有多少人具備外語能力的高階主管、業務、會計…, 決定了海外事業能否成功. 此外, 購併國外品牌也不代表可以 "借殼上市", 台灣好多公司都買過外國的牌子, 成功者非常稀少. 還不如 Vizio 的老闆王蔚出身大同的 QA, 深知畫質好最重要, 反而自創出一流的品牌. 學長說 Vizio 的電視每台 RGB 色溫都是 6500 度的自然色, 出廠前都已經調校完成, 用了好幾年顏色也不會跑掉, 連 Sony、LG 都比不上. 由於大廠的售後服務都是外包, 只要客戶打個電話問個問題, 品牌公司就花掉 25 USD, 因此品質才是賣好價錢的重點.
做品牌還有哪些要注意的呢? 有兩位同學提了問題. 第一位說公司雖然做品牌, 但是上下不同調, 員工也不用自家的產品. 第二位同學說家裡種米要如何做品牌? 蕭學長說如果企業能夠集中火力, 把一兩樣產品做好就很不得了了, 不需要讓產品線包山包海. 與其每年虧幾百億, 不如拿幾億來做好研發. 品牌沒有那麼貴, 初期雖然辛苦, 但是後面有回收總比一直虧錢好. 台灣的農業太精緻, 種茶的都好像藝術家, 茶葉再好, 沒有量就不值得做品牌. 但可以考慮像法國做紅酒一樣, 法國紅酒的同一個品牌還是有很多檔次. 假設賣茶賺錢了就多買個山頭, 即使生產出來的茶葉等級有差異, 還是可以分級去賣, 這樣至少可以達到做品牌的經濟規模.
當然, 學長還講了很多好東西. 但我應該去洗澡睡覺了. 就讓我用學長的開場白做為結語: 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如果我們什麼都準備好了, 無論是創業、做品牌成功的機率都會高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