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個投顧公司的專員介紹我一檔低風險的基金, 因為本人從來不買基金, 所以慎重地觀察了一下這個標的. 他介紹給我的基金叫做 “瀚亞美國優質債券基金“.
這支基金主要投資美國政府或是企業的債券, 信用評級從 BB 到 AAA 都有, 平均評級在 BBB+ 級. 屬於風險較低的 RR2 (RR1 風險最低, RR5 最高). 看資料似乎還不錯, 抱久了也會有一定的成績. 它的資料上說年化報酬約 3.6%, 比我自己算的低一點點, 不知道和隱藏費用是否有關?
既然講到美國的債券, 不如就來看一下 TIPS (treasury inflation protected securities) 吧! 我記得某位大師曾經建議大家買一點 TIPS, 因為它可以稍為抗通膨. 一旦通膨發生, 美國政府可以在債券到期時貼補您的本金. 只要油價上漲, 大家就會預期有通膨, 這種抗通膨債券就會比較搶手. 最近油價每桶跌破 80 美元, TIPS 應該也會走低, 或許這是一個買進的機會.
不過 TIPS 的信用評級高達 AAA, 所以殖利率硬是比較低一點. 扣掉手續費管理費分銷費經理費.., 好像沒剩多少啦! 就算本來還有 3%, 扣掉那些隱藏費用就沒剩多少了. 不知道這樣的投資有意義嗎? 不過很有趣的是, 先鋒基金超市似乎是我往來的金融機構中唯一有賣 TIPS 的. 如果不跟它買, 就只能去 first trade 找了.
在搜尋的過程中, 我發現中國信託竟然有在賣外國的 ETF! 也就是說其實我們不需要跑到海外開戶, 就可以買到 S&P 500 的 ETF. 不過中國信託能夠買到的 ETF 也很有限, 像是新興國家的 ETF 就買不到. 其實那些新興國家甚至是邊境國家的 ETF 才是比較值得期待的. 大家可以參考這篇, 找到更多的 ETF. 我們先來個表格吧!
Fund | Bank | Type | 發行時間 | 現在時間 | 現在淨值 | 配息 | 年數 | 年化報酬 |
S&P500 | 中國信託 | ETF | 93/1/29 | 12/6/23 | 132.44 | Y | 19.4 | 14.24% |
Nasdaq 100 | 中國信託 | ETF | 99/3/10 | 12/6/23 | 62.69 | Y | 13.3 | 14.80% |
D&J 30 | 中國信託 | ETF | 98/1/20 | 12/6/23 | 125.44 | Y | 14.4 | 19.15% |
MSCI 香港 | 中國信託 | ETF | 96/3/12 | 12/6/23 | 15.81 | Y | 16.3 | 2.85% |
MSCI 日本 | 中國信託 | ETF | 96/3/12 | 12/6/23 | 9 | Y | 16.3 | -0.64% |
MSCI 南韓 | 中國信託 | ETF | 00/5/9 | 12/6/23 | 58.21 | Y | 12.1 | 15.63% |
DJ 歐盟 50 | 中國信託 | ETF | 02/10/21 | 12/6/23 | 26.75 | Y | 9.7 | 10.70% |
MFS 美國 TIPS A1 | 先鋒 | TIPS | 05/9/26 | 12/6/23 | 15.12 | N | 6.7 | 6.32% |
MFS 美國 TIPS A2 | 先鋒 | TIPS | 05/9/26 | 12/6/23 | 12.16 | Y | 6.7 | 2.94% |
MFS 美國公債 A1 | 先鋒 | TIPS | 89/3/20 | 12/6/23 | 16.73 | N | 23.3 | 2.24% |
MFS 美國公債 A2 | 先鋒 | TIPS | 89/3/20 | 12/6/23 | 12.16 | Y | 23.3 | 0.84% |
瀚亞美國優質債券基金 | 先鋒 | Bonds | 02/7/15 | 12/6/23 | 14.954 | Y | 9.9 | 4.13% |
現在大家都被灌輸了長抱 ETF 可以賺錢的觀念, 剛剛看了一下 S&P500, Nasdaq, 和 D&J 30 的線型 (來自 Yahoo Finance), 摘要如下. 這些數字應該不包含配息, 如果配息會賺更多.
Nasdaq 從 1971/2/5 到 2012/1/1 漲了 2,629.47%,
S&P 500 從 1950/1/3 到 2012/4/2 漲了 7,621.34%,
D&J 從 1928/10/1 到 2012/4/12 漲了 4,113.59%.
不過從這裡只會看到光明面, 看不出真正的風險. 其實從最近的 25 年的資料, 很容易就可以發現原本緩步上漲的曲線變成了鋸齒狀. 簡單地說, 衍生性金融商品發揮了寅吃卯糧的效果, 有時候讓大家賺到暴利, 有時候又讓大家輸光. 既然起伏如此劇烈, 使得長抱本身就變成一件困難的事情, 並不只是投資者心理素質的問題而已. 就算不用停利, 也一定要懂得停損.
在這個顛覆的年代, 國家的信用評級甚至不如大銀行, 而大銀行的信用有時也不如大公司. 雖然有人質疑惠譽或是穆迪的作為, 但是現在信用評價混亂確實是一個事實. 如果一昧相信政府債優於企業債, 恐怕有點 “烙印效果", 而不是個事實. 在這種考量下, 抗通膨的債券可能會有點用, 但是政府債券就沒有優質債券有吸引力 (假設信用差不多, 但利差較明顯), 垃圾債券說不定還比希臘或西班牙政府更穩定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