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是我很久以前買的, 讀到一半的時候, 馬總統才有 “識正書簡" 的說法出來. 當然 “識正書簡" 又被獨派媒體大事炒作了一番, 做為馬總統準備賣台的證據. 哈!
撇開政治不論, 當我去 Costco 人擠人的時候, 我發現周遭的人根本都不面熟, 不知道是哪裡冒出來的? 只有一次遇到 Richard 和他的老婆沅蓁 (應該是這樣寫吧? 我都是用大哉乾元, 元貞利亨來記她姓和名的) 算是碰到熟人了. 既然小小的新竹市都有這麼多人了, 整個大陸的人當然是多到不像話. 既然如此, 怎麼能不多了解一下對岸的文化呢!
本書分為四大部分, 第一個部份是兩岸用語對照, 內容包括生活用語, 食品與用品, 稱呼, 教育與文化, 電腦網路與國名翻譯. 比方說台灣人講傷口要貼 OK 繃, 大陸人大概就是說創面要用創可貼之類的. 第二部份是大陸常用用語解釋, 第三, 第四部分是中國和台灣諺語大全. 感覺作者並沒有用電腦好好地排版, 有時會有重複的名詞或是漏字.
看本書可以感覺出大陸同胞很喜歡用簡稱, 舉例來說: “人流" 是指人工流產, 把常用的兩個字 (人, 流) 結合成為一個台灣罕用的名詞, 這顯然是拜一胎化政策之賜. 但是 “盲流" 可不是盲人流產, 而是遊民盲目流動. “手拖" 是指手扶拖拉機, 但是 “打托" 就是指商人雇用工讀生假裝有買氣…上述猶可理解, 但是 “卡貧" 可不是指卡奴, 而是苛扣國家下撥的扶貧款項; 能夠如此擋人財路的當然就是 “卡爺" 囉!
另外還有些半生半熟的名詞, 約略也能猜中. 比方說 “少年宮" 就是少年活動中心, “麵包車" 就是轎車.台灣說沙龍照, 大陸叫"小芳照“. 大陸說 “旱冰鞋“, 指得就是台灣的輪式溜冰鞋了. 絕對不可能猜中的, 包括 “洋白條“, 這是說假裝有外商投資, 但其實沒有. 整體而言, 名詞和用語反映了一國的文化. 如是沒有那種情境, 就不會出現那種名詞. 所以翻翻這本書還算是有趣的!
這本書還欠缺的應該就是火星文了. 我記得以前去大陸面試的時候, 我們都會上學校的網站去看同學的反應. 如果看到面試過的同學寫道 “一個帥氣的年輕人", 郁斌就會搶著說這是指他, 而我是那個 “微胖的年輕人", 是啦! 沒說我是肥胖的中年人我已經賺到了… 同學們慣用的 mm, plmm, gg, xdjm 都不在本書的內容, 實在有些缺憾.
本書最後的諺語大全算是有趣, 但些許過時了. 比方說 “驢騎後, 馬騎前, 騾子騎在腰中間." 這等經驗法則, 我們可能一輩子都不會用上. 至於台灣俗語的部分, 我覺得平日聽到好笑的, 並沒有全部收錄在其中. 但是也有一些見了就很難忘, 例如: 和尚死某不敢哭; 呷著阿爹, 探錢私家; 別人的查某睏勿會燒, 看起來台灣的俚語比較直接一點. 另外 “鴉片仙, 走路倥悾顛" 則反映台灣過去抽鴉片的文化. 至於兩岸都有的諺語, 無非是教人少吃少菸少酒, 勤儉, 和睦, 孝順, 多做事. 這些道理應該放諸四海而皆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