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來一個新的 HDR 規格 – BT.2100 [1]. 難道它能讓我們看到更多顏色?不!比較 WIKI 2020 和 WIKI 2100 的 CIE 1931 chromaticity diagram, 兩者可是長得一模一樣.
那是有更多 bit ?也不是, 兩者都可以到 12 bit. 主要的差異是 BT. 2020 只定義了色域, 沒有定義 HDR 的 OTP (optical transfer function). 而 BT. 2100 明定了 HDR, 因此也有人說 BT. 2100 = BT. 2020 + HDR [2].
BT. 2100 的 HDR 有兩種選擇:
- PQ (Perceptual Quantization), 用於 HDR10 和 Dolby Vision.
- HLG (Hybrid Log-Gamma)
在 resolution 的方面, 它定義了 1080, 4K, 8K. Frame rate 則支持常用的幾種. 24, 25, 30, 50, 60, 100 and 120 fps (frames per second).
回過頭來看什麼是 PQ? PQ 是SMPTE ST 2084 中所描述的 HDR transfer function.一如它的名稱, perceptual 是感知的, quantization 是量化. 因此這條轉換曲線是根據人的視覺所覺能力所決定的. 在 ref [1] 裡面可以查到 OETF (Optical to Electro transfer function), EOTF 和 OOTF.
HLG 比較著重和 SDR 的相容性, 在 SDR 這段區間裡, 兩者沒有太大的差異. 因此公式也簡單多了. 這樣的好處是 HDR 的片子放在 SDR 的電視上看也不容易失真 [4]. 若是用 PQ 的HDR 播在 SDR TV 上就會變成慘白狀.
[Note] 上圖擷取自 WIKI [3].
再來解釋 PQ10 和 HLG10, 它和 HDR10 有何不同呢? HDR10 是完整的規格, 所以有色域 (BT. 2020), 有 EOTF (也就是 PQ), 有 10 bit, 有 metadata (BT. 2086, MaxCLL, MaxFALL). PQ10 和 HLG10 就只是 PQ 和 HLG 在 10 bit 的 EOTF/OETF 轉換方式.
其中, MaxCLL, MaxFALL 定義於 Blu-ray Disc 規格, 由於在後製的時候才能算出整個 program 的最大亮度, 故現場直播 (live program) 時, 這兩個值是 0.
- MaxxFALL – Maximum Frame Average Light Level; this is the largest average pixel light value of any video frame in the program
- MaxCLL – Maximum Content Light Level: this is the largest individual pixel light value of any video frame in the program
[R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