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 «金錢游戲»

這本就是安德烈·科斯托蘭尼的三本裝套書的最後一集, 實際上它卻是最早發行的 (1978 年). 原文的書名叫做 “kostolanys beste geldgeschichten: 1000 profitable ideen für geldanleger und spekulanten" (科斯托蘭尼最佳金錢故事:給投资者和投機者的一千個賺錢的想法), 一般在 wiki 上也查不到這本書. 

我覺得商業周刊把這三本書整理成一套倒是很有智慧, 因為它和另外兩本幾乎都在講一樣的事.比方說, 同樣是講自己的哥哥炒作酒椰葉失利, 這本書主要講投資過程中遇到行情起伏, 然後說爸爸為了幫哥哥平倉, 連他買紅色自行車的預算都賠了進去. 在 “一個投機者的告白", 同樣的故事是以紅色自行車為主軸, 但故事還是一樣, 哈!

話說什麼是酒椰葉呢? 看起來是一種棕櫚樹的葉子. 書上又說這是 “值錢的乾草", 顯然它真的是乾的葉子,而不是取用其中的棕櫚汁 – 有些民族確實有用棕櫚汁製酒的習慣 (海南島黎族). 另外是葉子怎麼做 “絲膠"? 並且製造出酒? 這段敘述真是令人摸不著頭腦啊!?

基本上, 本書有別於另外兩書的特點有兩個. 第一個就是第 23 頁開始的投機天賦大考驗, 後面共有 38 個選擇題, 如果得到 85 分以上, 就可以稱為專家作手.敝人只得了 71 分, 歸類到 “有前途的好手", 算是差強我意. 

另外一個重點就是書中強調了匯率和債券的運作.作者往往能從被低估的國債中獲利. 例如法國國債, 德國國債. 他也從被高估的國債中獲利. 像是他的鄰居之一是丹麥國王的女婿, 科斯托蘭尼透過駙馬爺的牽線, 得以拜訪丹麥大使. 大使告訴他丹麥將無力贖回 1941 年到期的債券.所以趁著這種債券價格好, 並且配息 6% 之後, 作者就賣掉他手上所有的債券.

當我看到科斯托蘭尼縱橫國際債市與匯市, 實在是不得不佩服他的國際觀. 我知道作者的同鄉: 索羅斯老兄也有這種本領,但是索羅斯沒有這種反覆說老故事的習慣,因此我也就沒辦法進一步地瞭解他的思路. 只有像 “托斯卡" (作者暱稱) 這樣個性的人, 講了又講, 講了又講, 我才終於能參悟一二.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那個問卷. 對照答案後, 我覺得書上有點錯誤. 

12. 行情在小成交額下攀升時, 這對市場是:

(a) 有利

(b) 不利

答案是(a) 有利. 但註解是說: “當行情下跌且成交額小時, 買入的股票更保險, 因為這些買主比只在行情上升時買股票的人, 一定擁有更強的實力. 相反的, 當行情上升成交額變小時, 您可以得出結論, 股票會從資本實力強的手中轉到資本實力弱的手中, 這對市場不利." 所以答案應該是 (b).

27. 國家政治對股市的影響:

(a) 大

(b) 小

(c) 毫無影響

答案是 (b) 大得 3 分, (a)小得 0 分. 顯然是印刷錯誤, (a)(b) 內容不一致. 註解也說, “利息和稅收是政府的事, 政治潮流(左或右)影響投資者的心理與企業的未來."

除了這些小錯誤,這本書還是挺好的. 如果要在這套三本書中只選讀一本, 其實這本也不錯!至少可以做做問券.

 

我讀 «證券心理學»

這本書同樣是安德烈·科斯托蘭尼的作品, 寫於他將近 85 歲的時候, 大概是 1991 年吧! 如果讀過 “一個投機者的告白" (1999 年出版), 應該可以跳過這一本.

舉例來說, 同樣是描述景氣循環, 這本書是用文字描述 3 個時期: 修正階段 (股價盤整)、調整或相隨階段 (順勢波動)、和過熱階段 (急速擴張). 等於只講到起漲的過程. 但是 “一個投機者的告白" 中, 作者改用 “科斯托蘭尼的雞蛋" 來描述漲跌的週而復始. 作者的功力愈老愈好, 所以 85 歲之後還是有所進步.

如果說本書有什麼特殊之處, 我想就是這裡特別強調了股價是資和心理的綜合結果:

T (趨勢) = G (資金) + P (心理)

科斯托蘭尼是匈牙利人, 但他習慣以德文寫作. 因此 T 可以想像為 Trend, G 是 Gold, P 是 Phychology 比較好記. 雖然作者非常反對金本位制, 也認為黃金是不恰當的投資, 因此用 Gold 取代 Geld (德文的錢) 有點不敬啦…

這有什麼了不起呢? 它可以解釋一些現象. 人們常常說, 為何業績很好股價卻不漲? 重點是在上述的公式中, 完全沒有業績這個項目在裡面! 若不是利率低, 資金浮濫導致上漲; 就是股民預期買了這支股票後會上漲. 若是沒有人帶頭買, 一般人也不敢去買. 這就導致了股價與業績之間的落差.

相對地, 如果一開始業績極差, 差到不能再差了, 反倒是會有買盤進駐. 好比是 3527 的聚積, 上半年獲利衰退 -62.64%, 該退場的都嚇走了. 於是 8 月初來了一波買盤. 不過因為很多人是融資買的, 等於它從 70 漲到 75, 一旦先買的人獲利了結, 後繼者馬上做鳥獸散, 現在又跌回 70 元左右.

人腦的不理性造成股價忽上忽下, 但電腦的程式交易更是不可靠. 一張烏龍單就可以引發連鎖買賣, 造成更激烈的漲跌. 作者說我們不可能預測股市, 因此只有長期持有和逆勢操作可以賺錢. 看技術線形有時候賺有時候賠, 但最後總是要賠掉! 最適合在股市投機的人是醫生, 選股好比幫企業診斷一樣. 最不適合投資的人是工程師, 因為我們最講究邏輯性, 而股市是沒有邏輯的 (難怪, 出書的有很多都是醫生…><|||).

一般人都推崇作者由總經來判斷是否應該投資的功力, 在本書中他也大方地介紹了他熟悉的五大洲三大洋的每個交易所. 但是對於去過的城市還沒有作者去過的股市多的平常人來說, 應該可以把他的大浴缸理論移植到小浴缸.

作者說整體資金氾濫的話, 就像是大浴缸的水滿了, 會流到旁邊的小浴缸之中. 小浴缸就是股市. 但我們也可以把個股看成小浴缸旁邊的小水瓢. 只要常保樂觀, 還是有機會賺到錢. 畢竟逆勢操作的難度似乎更高~~~

最近一期的錢雜誌昨天才拆封. 它的封面是賺 13 倍的定存股, 翻開之後第一篇是讀者投書: “我的分紅保單每年只分紅 50 元怎麼辦? "  可想而知, 做對和做錯的結果差很大. 雖然我不是醫生, 還是可以多做對的事賺錢.

我讀 «一個投機者的告白»

這本書是有 “德國的巴菲特" 之稱的安德烈·科斯托蘭尼 (Andre Kostolany) 的遺作.其實這本書相當有名氣,很多名句都是出自本書, 只是我沒有機會拜讀.上次剛好看到科斯托蘭尼的三本書特價 629 元, 於是就一口氣都買下來.

雖然科斯托蘭尼號稱 “巴菲特", 但是他的操作理念可是和老巴完全不同.首先他把投資人分為 3 類: 長期持有股票的投資人、賭徒一般的證券玩家、以及有遠見的戰略家 – 投機家. 後者的頭銜這麼崇高, 當然就是在說他自己了.

投機家最大的特色是有自己的想法, 也就是說, 看著線形操作的玩家不能算是投機家. 而在諸多投 “機" 標的中, 科斯托蘭尼最熱衷的就是股票和債券了. 兩者的獲利都與利率/貨幣+心理有關. 雖然證券才是本書的主軸, 但是科斯托蘭尼的也從債券賺到不少錢.

1989 年, 戈巴契夫和西方世界的關係開始好轉. 科斯托蘭尼預見到俄國一定會向西方國家借債, 而俄國物產豐富, 俄國的債信又一向不錯 (雖然到了 1998 年就搞垮 LTCM), 如果俄國能清償沙皇時代的債券,發債就能成功. 於是乎作者就慢慢地買進已經變成壁紙的沙皇時期債券.

到了 1991 年,科斯托蘭尼的預言成真, 這些不被列寧承認的舊債券漲了數十倍. 到了 1996 年, 作者已經獲利 60 倍, 只好吃點魚子醬和喝點伏特加來回饋俄國人…呃, 這像話嗎? 但是看到這段之後, 大家想比可以理解, 為什麼投機家要有想法, 也不一定要投資股票, 像是匯率的套利也是早年可以賺錢的工具之一.

那麼, 一個普通人怎麼可能想像到要投資壁紙呢? 原來作者在年輕的時候就投資過德國的青年公債. 二次大戰結束後, 德國根本是一片廢墟. 作者很愛國地買了國債, 並且相信總理阿德勞爾 (Konrad Adenauer) 一定能還得出錢. 結果作者買的法郎計價公債, 最後竟然是比照上漲的美元和英鎊償還,而不是貶值的法郎. 這種豪氣使得科斯托蘭尼大賺 140 倍. 這也難怪作者對他們總理的評價是 “偉大的政治家".

科斯托蘭尼的另外一戰在義大利. 二次大戰之後, 最早兵敗的義大利其實受害不深, 於是在美國的幫助之下迅速地復甦. 作者到義大利一遊之後, 就忙著找投資標的. 可惜他進場太晚, 紡織股已經漲太高了. 但是幾週後, 他忽然注意到美國的汽車廠也在和義大利合作, 於是他大膽地買了一家義大利最爛的汽車公司的股票.

聽說快破產的法西尼汽車曾經是大明星的最愛, 科斯托蘭尼決定下注在外國公司一定有興趣入主這個曾經輝煌的 “低價股". 果然, 這支股票漲了至少 3 倍. 現在這家公司已經被併購, 而作者當然是老早落袋為安, 這就是科斯托蘭尼和巴菲特在 “價值型" 選股上最大的分歧.

對科斯托蘭尼來說, 投資是 2×2=5-1. 雖然預想的事情終究會發生, 但是我們無法知道它是 5-1 來的, 還是 12 – 8 來的. 投資家要有耐心等待減 1 這個動作發生, 不能在 5 發生的時候破產. 因此他歸納成功的投資必須要有自由的資金. 甚至於認為擁有 10 萬元而投資 5 萬元的人, 比擁有 100 萬但投資槓桿達 500 萬的人有錢.

有趣的是, 作者也靠放空發財, 崩盤總是能夠讓他大賺, 但是身邊的人都賠錢, 在一片悲哀的氣氛下, 使他也感受不到賺錢的樂趣. 因此最後他也轉為做多, 以便和大家一起同甘共苦.他說他已經賺到比體重還重很多倍的黃金了, 和別人一起賺錢不是更好? 

我記得 Master Card 在很多年以前辦過一個活動, 得主可以得到和體重一樣重的黃金. 如果那個活動擺在今天, 那對我可是意味著上億元啊, 哈!

總之, 科斯托蘭尼是個逆勢操作專家. 他不會去看指數和線型, 而是靠著自己的判斷力. 他說: 凡是證交所裡面人盡皆知的事, 不會令我激動. 作者當初就是不小心看到石油公司送錯的電報而大膽投資, 最後虧光光. 經過這次的教訓, 他認為就算是殼牌和標準石油的總裁也看不清石油公司的股價.

這本書的最後有十律和十戒, 網路上也都查得到. 基本上, 作者把投機視為一種藝術, 他沒有什麼 SOP 可以教大家, 只能說這都是經驗. 畢竟從自己的腦袋想出來, 又由手中實現出來的才是可靠的經驗.仿照前人的成功模式, 只是按部就班來操作, 很容易就會變成最後一隻老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