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 «少年馬英九»

這本算是滯銷書, 它是我在金石堂用 10 本 599 元買的書的其中一本. 畢竟要用原價買這本書覺得會有點虧. 但因為作者文筆好, 書很容易入手, 所以我很快地看了半本. 不過後來就被"解讀郭台銘語錄" 吸引了過去, 沒把它看完. 後來馬英九先生當選總統了, 才趕快連夜把整本看完…

我原先對馬總統的想法和黎智英是一樣的, 他是好人 (還有很帥), 但沒有甚麼特別的地方. 不過看了這本書, 真的使我對馬總統的印象加分不少. 另外, 就是解釋了幾大疑點, 雖然傳記都是寫好的一面, 包括那本我只看了幾頁的 海珊的 “一個人的抵抗" 也都是說海珊的好話, 但是有個參考, 總算是有了個交代.

1. 為什麼自由時報說馬英九反日呢? 原來過去他在美國和台灣都參加保釣運動, 在台灣遊行那次尤為積極, 上了很多媒體. 書上說他還寫了抗議標語的血書.

2. 為什麼大家會說他是 “政治學生" 呢? 因為他在美國參與了波士頓通訊的編輯. 玩過社團都可以體會, 沒有人投稿的社刊, 都是社長一個人用筆名寫一大堆文章. 包括他寫到中央日報, 記錄索忍尼辛演講的文章都是用筆名. 以至於小蔣總統都要調查一下才知道他的身分, 因此才有機會把他延攬為秘書. 再加上他一貫反台獨的立場, 自然是個很政治化的學生.

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 他應該不等同於我們認知的政治學生, 因為先被某個團體吸收, 然後以學生身分行政治運動之實才是標準的政治學生. 但程序反過來就不同了. 不能說一個學生股票炒得很好, 畢業被證券公司吸收, 就說他是股市學生吧!

3. 為什麼傳說準第一夫人偷書咧? 連這本書上也說到, 在美國的留學生雖然政治立場不同, 但是並不互相敵視. 因為馬總統讀博士班的時候沒有生活費, 因此馬夫人就近在哈佛的圖書館打工. 書上提到, 每次台灣來的黨外雜誌不見了, 大家都會說是周美菁女士藏起來了. 因此我猜想這就是謠言的根源. 畢竟我不是神探, 但這本早在總統大選前就滯銷拍賣的書, 給了我一些想像的空間. 如果是我們班的老王在哈佛, 他也會把黨外雜誌和書都拿去墊床腳吧, 我想.

現在還沒有看到立論和本書完全相反的著作, 如果有的話, 也可以參考看看. 不過馬總統上任在即, 未來 3 年應該沒有這種書可以看了. 可能要到下一次大選之前, 才會出現反面教材吧!?

以上是我看這本書的心得. 至於我老婆的心得是: 馬總統以前真的長得肥滋滋的, 一點都不帥. 沒錯, 以前他的綽號就叫"馬胖", 可恥的是, 我現在比他更胖, 嗚嗚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