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的作者是《日本經濟新聞》編輯委員太田泰彥, 日文書名叫做 《2030半導体の地政学》- 戦略物資を支配するのは誰か . 顧名思義, 作者不但想說明現況, 更期望未來日本的半導體業能夠復興, 在世界上佔有更重要的地位. 而且半導體要當作未來最重要的戰略物資來思考.
這本書非常值得一讀. 因為它可以提升我們的視野. 如果在網路上看一些論壇, 通常會把護國神山台積電的員工當作輪班星人, 認為他們就是在賣肝. 然後呢, 還會有 (一線?) 豬屎屋的擁護者或是歧視者不斷在跟 GGer 比誰錢多. 最後會外商純軟也加入混戰. 固然打工仔只看錢也是滿合理的. 但半導體即政治, 這整個行業的未來是我們比九合一大選更重要的事.
如果大家有看政論節目, 甚至只是因為長者開著電視打瞌睡才聽到, 應該多少吸收到台積電"不樂意地" 搬到亞利桑那設廠的事. 護國神山被搬走, 不管 GG 以後是賺是賠, 美國都能掌握到半導體的生產技術. 因為美國已經意識到只要台積電被中國搶走, 就會威脅到美國的國家安全. 而且這不是美國第一次出手, 過去早在 1986 年日美半導體協議 [1] 就上演過了.
當時日本的半導體在記憶體的領域是世界第一, 英特爾因此放棄記憶體生意而專注在 CPU 的開發. 由此可知, 日本在邏輯記憶體至少還不是第一名, 不然 Intel 的葛洛夫 [2] 就直接改行了. “談判" 的結果是美國判定日本的記憶體傾銷, 必須保證5年內國外公司獲得20%市場佔有率;並且對日本出口的晶片徵收100%懲罰性關稅.
上述這幾招都還不致命. 因為日本晶片的品質無可取代, 漲價後美國人還是有可能吸收. 不過美國要求日本開放上千件專利 (p. 246), 放韓國三星進來就太狠了. 韓國雖然也陪榜傾銷, 看似每人打五十大板. 但韓國的反傾銷稅卻只有 0.74% [1]. 美國擺明了要打倒日本第一. 眾所周知, 現在記憶體的老大是三星. 日本人丟了記憶體, 還剩下 NAND 就是了.
當然, 日本, 中國都有竊取美國技術的黑歷史 (p.534 三菱竊 IBM), 所以美國出手把第二名打下去是正常的操作, 甚至對美國國民也有解氣的效果. 不過, 日本好歹還是NAND、碳化矽功率半導體、3D立體封裝、半導體材料、汽車 (車用半導體大客戶) 的強者; 作者對於未來日本的半導體國防大業還充滿希望. 中國雖然被封了先進製程, 但沒人敢說它此後就不行. 反觀台灣最強的神山都出國留學了, 周邊企業也會跟著出走, 政府理當要有國家級的護國政策對應才對.
本書提到許多小國也都在半導體業有所布局, 像是新加坡、亞美尼亞. 大國就不用說了, 中美俄歐英也都各有盤算. 半導體產業雖然是早年政府佈的局, 並且幸運地在世界上佔有一席之地. 後續的政黨不論誰執政, 都應該要延續這個主軸, 在美中兩大強權中爭取關鍵地位. 而不是上台之後就想著搞新花樣. “兩兆雙星" 還算方向正確但面板沒有扎根. 其他更沒眼光更花錢的政策就不多批評了 (e.g. 亞大金融中心、前瞻計畫…etc.).
最後我得稱讚作者用心地收集了很多資料. 把世界上哪個國家、哪個公司擅長半導體中的那個環節做了詳盡的整理. 本書的內容也不只是談論半導體本身, 作者也把 IP, CAD, 軟體 (GAFA = Google, Apple , Facebook, Amazon)、網路 (海底電纜)、網路資料庫、光電、汽車、超級電腦、軍火都當作半導體政治的一環. 畢竟先有需求和市場, 才會有設計和生產. 雖然憂國憂民不是我輩主要的工作, 但值得大家都警覺到 “沒有半導體就沒有國防".
[後記]
這兩天因為台積擴大投資美國 [3], 拜登出席台積電移機典禮 [4], 網路上有很多討論. 反對者說此舉掏空台灣云云. 雖然拜登總統說明年就要量產了, 不過應該是指第一期的五奈米或四奈米, 第二期的三奈米才剛開始畫餅而已, 還算是符合 N-1 或 N-2 – 美國廠落後台灣一兩代的原則. 再怎麼說, 這比當初日本的處境好太多了. 畢竟現在有《晶片和科學法案》, 美國至少還出錢補助. 而不是開放韓國三星來打垮台積電. 我想美國心中有中國這個假想敵其實也對台灣也不錯, 不像當初日本強到可以當假想敵, 美國就沒那麼客氣了.
[REF]
1.《美日半導體協議》是如何擊沈日本晶片產業、順帶讓三星崛起? 這篇基本上就是抄本書, 如果用論文系統比對, 相似度大概 99% (?)
2. 安迪·葛洛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