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 «社會在走,歷史要懂:呂捷開講»

國慶假期到處塞車, 所以我去了大潤發. 看到呂捷這本書好像很適合消遣, 就買回來並且迅速看完. 簡單的結論是: … 繼續閱讀「我讀 «社會在走,歷史要懂:呂捷開講»」

國慶假期到處塞車, 所以我去了大潤發. 看到呂捷這本書好像很適合消遣, 就買回來並且迅速看完. 簡單的結論是: 呂捷在 Youtube 搭配齡于 (張庭瑜) 的時候更好笑, 但看書就是會有看書的收穫.

呂捷的文筆跟口語差不多, 自己捧哏, 自己逗哏. 把中國史前時代一直講到春秋戰國諸子百家. 搞笑之餘, 倒是可以重新用比較科學的角度認識三皇五帝. 但整本書令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子貢那段. “子貢一出,十年而存魯、亂齊、破吳、強晉、霸越" [1], 這還是我第一次聽到. 感覺有點震撼. 更由於出處是史記仲尼弟子列傳, 真實性好像也沒問題.

然而, “烽火戲諸侯" 也出自史記, 呂捷說這段是假的. 因為烽火制度出現在戰國時期. 什麼是真的? 什麼是假的? 學校教了褒姒誤國, 卻不教子貢救魯國, 若前者是假, 後者是真, 那豈不是很有趣.

However, 即使子貢的說服力真能改變歷史, 他也必須迅速穿梭魯、齊 (臨淄)、 吳 (蘇州)、 越 (會稽)、 晉 (山西) 約 3,000 公里路程,  並順利見到當地的國王, 才有施展口才的時效性.要是等齊國都忍不住滅掉魯國了, 子貢還沒走到錢塘江豈不是功虧一簣. 而整個蝴蝶效應持續十年之久, 都是因為當初的一段對話?

網友也說, 孔子當初只是要救魯國, 子貢搞這一齣大戲卻是滅了吳國, 並搶盡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的風采, 是否有依據歷史編造原因的爭議呢? 其實很多神話與信仰不也都是根據既定事實, 反推出神話故事或是神明旨意嗎? 像是天狗食月之類的.  果是真的, 但因不一定是真的.

根據史料、還原史實, 建立史觀. 確實是研究歷史的三部曲. 但有時人們也不太需要真相, 只需要一個看似合理的論述, 能自圓其說就好了. 畢竟古代發生了什麼並不是最重要的, 重要的是我們怎麼面對今天和明天的事, 有沒有足夠的 pattern 來幫助我們做判斷.
872o22nr07qn4p6p8n7pssq933qq699q
[此圖取自 春秋末期,吳國連敗齊國、楚國,為何最終被越國消滅呢?]

[Note]

  1. 孔子學生的實戰技巧:子貢巧言聯合三國滅吳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