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 «證券分析» 第六版 – 市場分析與證券分析

昨晚 (2020/2/27) 道瓊指數大跌 1190 點, 寫下歷史紀錄. 這種大日子當然值得剪報留念.

usa-historical-fall

然後讀點書來壓壓驚. 

第 52 章講市場分析與證券分析. 無疑地作者當然認為自己是證券分析師, 並且鼓勵大家做證券分析師. 假如我們認真地做市場分析, 而非主觀的臆測, 那麼市場分析有時能夠替代或是輔助證券分析. 畢竟 “掌握買賣時機或是選擇上漲最多、最快的股票的技巧, 顯然要比費力研究股票的內在價值帶來更豐厚的利潤 (p. 800).

市場分析可以分為兩類: 第一類只從股票市場的歷史表現中尋找資料來進行預測. 我想大家比較熟悉的講法叫做 “技術分析", 本書中叫它做 “圖表法". 第二類分析關注所有的經濟因素.

本書既然是價值投資的經典, 當然不可能大推技術分析. 因此 p. 802 講到:

  1. 圖表法不可能是一門科學.
  2. 並不存在一種可以保持長期預測準確性、同時又被眾人所知的圖表法. 只要大家都用某個方法, 它自然就會失效.
  3. 理論基礎有待商榷. 雖然我們可以精準分析過去, 但預測未來這件事未必能幫投資人賺錢. 雖然證券分析同樣是研究過去的數據, 但是證券分析強調用 “安全邊際" 來保障自己, 市場分析卻否認 (需要安全邊際) 這一點 (p.803).
  4. 技術分析中的停利停損會產生保護作用, 讓投資人不致損失太大並且獲得一些成果. 但頻繁進出、或是與大多數股民同進同出, 使得獲利進一步地受限.

第二類的市場分析法只看經濟數據, 例如以前看高爐 [1] 開工率、現在看用電量. 或是最近依然當紅的 “殖利率倒掛" 這些指標. 本書批評機械指標 (mechanical indices) 不夠科學的地方在於, 它只能定性預測, 不能定量預測. 例如股市會走低, 但是會多低、低多久? 如果不能提供對應的數據, 還不能算一門科學.

總結起來, 證券分析勝過市場分析:

  1. 證券分析有安全邊際, 市場分析只有對或是錯.
  2. 市場分析的停利停損增加交易成本. (當然現在有免傭金的證券公司, 這個問題就不存在).
  3. 市場分析是零和的鬥智遊戲. 只有幸運者能占其他人的便宜.

市場分析若要增加自己的勝率, 多少要做證券分析, 確保股價低於內在價值, 而不是預測股價會高於現值.


這一章的後半部 (P. 808~P.812) 開始轉換討論的重點, 不討論分析師採用哪種策略去分析, 而是討論投資人應該用哪種策略? 投資人可分為兩類: 有錢的跟沒錢的. 嗯, 資金多的跟資金少的.

A. 資金少的投資者, 又分成 3 類, 依據他們重視什麼而定:

  1. 收益型投資者: 適合買美債. 當然這是指美債利息很高的年代. 作者認為國債才能保證收益, 其他儲蓄商品、甚至是股票都不夠可靠.
  2. 利潤型投資者: 作者認為他們其實是想達到證券分析師想達到一樣的目標. 但叔叔才有練過, 因此書上建議投資人應該接受專業分析師的批評. (P. 809)
  3. 投機型投資者: 本書一貫認為, 購買股價低於內在價值的證券才是投資, 即使用過高的價錢買進 “成長型股票" 都算是投機 – 這已經算是比較有勝算的方式. 其他的投機行為包括創投、購買未上市、新上市、或者看起來上漲的股票都算. 這些的勝率都非常低, 需要非凡的聰明才智和運氣.

B. 資金較多的投資者, 顯然資金較多的投資者擁有明顯的優勢, 但也有三個劣勢, 前兩個我看不懂.

  1. 購買國債有數量限制. (P. 811)
  2. 通膨對他們的影響比較大.
  3. 只好投資在規模夠大的標的, 對發掘低調又優質小公司容易有偏見.

其實本書又花了一兩頁講企業和金融機構的投資. 對於企業而言, 本書依然建議買美國政府債券. 對金融機構, 作者說他不敢冒昧建議, 但是如果債券、優先股 (書上翻譯是: 高等級固定收益證券) 的收益對它們已經足夠的話, 他會建議就不要去買普通股的股票了. 如果認為這樣還是抵抗不了通膨, 可以用一部份的資金, 基於證券分析的標準和技巧去投資. 老實說, 這是極度保守的建議. 而且美國國債也早就不行了. 故坊間幾乎都不掃描這部分的英文原稿, 更別說翻譯了.

[Note]

1. 高爐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