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一直匯損讓人有點受不了, 忽然想到美元指數這個名詞, 如果美元指數也有 ETF, 那不就可以對抗美金跌價這件事了嗎? 一找, 真有! 台灣就有元大發行的幾種指數 ETF, 國外當然也有 .
國內 | 00682U | 元大美元指數 |
00683L | 元大美元指數正2ETF | |
00684R | 元大美元指數反1ETF | |
國外 | UUP | PowerShare 做多美元指數 ETF |
USDU | Wisdom彭博做多美元指數 ETF | |
UDN | PowerShare 放空美元指數 ETF |
要從美元貶值補償損失, 理論上是買進放空美元指數的 ETF, 但是要解決幾個問題:
- 台幣或港幣貶值能反映在美元指數嗎?
- 指數追蹤得夠準嗎?
- 買了會被兩面都挨巴掌? 匯損之外又多了 ETF 跌價損失嗎?
首先科普第一題, 美元指數是六種貨幣對美元的幾何加權平均數 [2], (當然)沒有台幣和港幣. 分別是一塊美元可以兌換多少外幣 (歐元, 日圓, 英鎊, 加幣, 瑞典克郎, 瑞士法郎), 並正規化初始值為 100 (可理解為 100%). 此數值愈大, 表示美元愈值錢.

USINDEX = EUR/USD0.576 + JPY/USD0.136+ GBP/USD0.119+ CAD/USD0.091+ SEK/USD0.042+ CHF/USD0.036.
雖然台幣不在公式裡面, 但兩者趨勢一樣嗎? 從玩股網 [3] 抓了一張美元指數 1 年日K 線放在下圖.

怎麼看都不像美元對台幣的匯率 [4] (下圖).

因為兩者太不像了, 所以 ETF 追蹤得再好也沒有意義. 被兩面打巴掌看來也是免不了. 而且美元指數基本上最近滿穩的, 參考 [3] 的美元指數的五年月 K 線. 要讓它劇烈震盪很可能是歐洲發生了大事, 而不是台灣怎麼了. 下圖那個 2018/2 的低點應該就是反映當時歐元的強勁.

結論就是, 買 ETF 幫 ETF 避匯率風險這招還行不通, 還得再研究.
[R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