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是一個檢核單, 在買股票之前要問自己這些問題:
- 我了解這家企業嗎?
- 保護這家公司的經濟護城河是什麼? 讓它在5年或10年之後,還能銷售相同或類似的產品?
- 這是變動快的產業嗎?
- 這家公司是否有多樣化的顧客基礎?
- 這家企業的資產是不是很少?
- 它是景氣循環性企業嗎?
- 這家公司是否仍有成長空間?
- 過去10年,不管景氣好壞,這家公司是否持續獲利?
- 這家公司是否有穩定的兩位數營業利益率?
- 這家公司的利潤率是否高於競爭對手?
- 過去10年,這家公司的投資資本報酬率是否達15%, 或是更高?
- 這家公司的營收和盈餘是否持續以兩位數成長?
- 這家公司是否有強健的資產負債表?
- 公司高階主管是否持有公司相當多的股份?
- 和規模類似的其他公司相比,高階主管的薪資待遇如何?
- 內部人士有買進嗎?
- 以內在價值或本益比衡量的股票估值是否合理?
- 與歷史的範圍相比,目前的估值顯得如何?
- 前幾次的經濟衰退期間, 這家公司的股價表現如何?
- 我對自己的研究多有信心?
除了上面這些問題, 這章提到很多指標. 像是阿特曼 Z 分數 (NYU Stern 的 Edward Altman 提出的破產訊號指標), 提奧特洛斯基 F 分數 (University of Chicago 的 Joseph Piotroski 提出獲利能力指標),貝內斯 M 分數 (Indiana University 的 Messod Beneish 提出的盈餘品質指標), 史隆比率 (University of Michigan 的 Richard Sloan 提出的盈餘品質指標),….etc.
如果大家想要使用這些指標, 書上都有網址. But…使用者付費. 要先輸入信用卡資料才能試用. 所以大家心領神會要怎麼檢驗公司就好了. 認真起來都要付出代價的.
本章 P.201 的翻譯有點問題, 應該是漏字了. 我補上紅色字體讓句子完整. “他發現, 如果一家公司的盈餘, 包括金額顯著的非現金盈餘, 佔總資產的比重太低, 它的股價表現就會落後". 從 [1] 可以抄到史隆比例的原始資料.
Formula: The Secret Sloan Ratio
Sloan Ratio = (Net Income – CFO – CFI) / Total Assets
CFO = Cash From Operations
CFI = Cash From Investments
If the Sloan Ratio is between -10% and 10%, the company is in the safe zone and there is no funny business with accruals.
If the Sloan Ratio is less than between -25% and -10% on the negative side, and between 10% and 25% on the positive side, this is a warning stage of accrual (應付未付費用) build up.
If the Sloan Ratio is less than -25% or greater than 25%, and this ratio is consistent over several quarters or even years, be careful. Earnings are highly likely to be made up of accruals.
P. 206 講到一件重要的事. 對任何企業來說, 即使營運水準相同, 營運成本還是會逐漸提高. 因為通膨會導致薪資、租金、和維護成本的增加. 那麼怎麼樣讓利潤成長呢? (1) 複製營運模式, 例如連鎖店的展店; (2) 靠生產力的提升. 這兩種成長可以同時發生.
[Note]
您好,因為有您的文章分享,讓我這個週日收益良多,勘錯如下,供您參考,謝謝您!(請勿發表留言)
2.保護這家”估斯”的經濟護城河是什麼?
8.過去10年,不管景氣好壞,這家公司是否”持續利”?
12.這家公司的營收和盈餘是否”持纘”以兩位數成長?
15.和規模類似的其他公司相比,高階主管的薪資”行遇”如何?
感謝您, 我馬上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