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利教官本名楊禮軒, 因為家境不好, 所以從軍. 後來在華夏科大當教官, 教官之名就是這樣來的. 說到華夏科大, 以前叫華夏工專, 小時候我都去那邊打籃球…呵!至於 “算利" 是怎麼回事呢?應該是指他精於計算得失, 一點小錢或是機會成本都不放過之故.
本書分為四章, 第一章 “致富軌跡" 就是教官本人的成長歷程. 我很喜歡看別人的成長故事, 所以這一章我很喜歡. 教官真是從小就有賺錢的頭腦, 例如賣零食給同學之類的. 大家可以去翻翻這部分, 回憶一下台灣錢淹腳目的那段歷史.
第二章 “存股教學" 算是全書的重點. 主要敘述如何選擇好股票. 基本上教官信奉彼得林區從日常生活選股的精神, 所買的股票都是和民生必需品有關. 另外他奉行 “錢不要存銀行“ 的宗旨, 所有的錢都拿去投資, 並且借錢去投資.
看到日常生活中出現好的投資標的, 教官會用下面五個條件篩選:
- 十年平均現金殖利率 > 5%
- 護城河強大, 具有獨佔利基或龍頭地位
- 獲利能力佳, 近十年每年穩健獲利
- 歷年獲利穩健, 且 EPS > 1
- 毛利率 > 20%
- 本業賺錢, 營業利益為正
- 月營收維持穩定
- 業外投資穩健
- 股利穩定: 連 10 年股利發放政策波動小
- 進場價位低: 低於合理價才值得買
基本上, 這和其他價值資者的策略差不多. 主要不一樣的地方是: 毛利率比巴菲特要求的 15% 高一點. 重視業外收入, 甚至業外收入大於業內也投資 (台汽電, 大台北…等). 按照我先前的認知, 太多業外收入是不好的.
在出場的方面, 教官看的指標:
- 股價上漲, 殖利率下跌, 部分賣出實現獲利
- 股利來源吃公司股本, 趕緊換股操作
- 市場環境有疑慮, 趕緊出清持股
- 看到好股票非理性大跌, 適當換股調節
- 業外投資高額衍生性商品, 列入觀察名單
這裡每一個條目下都有實例, 大家可以參考案例來加深瞭解.
第三章 “案例分享" 也是一個很棒的部分, 全部都是案例分析。首先討論的就是我心中的小痛 – 聚陽 (1477),這檔佔教官持股的三成 (31%, P.90),顯見對他貢獻不小。我也曾經想長期持有它,但不爽它發完股利又增資就把它全賣了。
教官看到的點在於聚陽長期佈局越南等國家,這點當初我也很認同。也偷偷追蹤了兩三位聚陽員工的部落格。最後和教官產生分歧的點在於他堅定意志後,連金融海嘯或是漲到 300 元都不動搖, 真是軍紀如山的啊!長期來看, 教官持有是對的, 我賣出是錯的.
第二個案例是台汽電 (8926). 其實台汽電有好幾年本業都是虧錢 (2012~2013), 全靠業外收入彌補. 我曾經小買過這檔股票, 看到本業虧損就沒興趣了. 教官根據數字, 認為這家公司業外擁有五家同業的股份, 既然還在賺錢, 作者撇開公平會和台電的訴訟, 仍然堅定持有, 這檔佔他持股的 4.3%.
第三個案例是大台北 (9908), 這檔佔作者的 11.3%. 它的特性是營收下滑, 但盈餘沒有等比例下降, 2015 降 7.8%, 2016 前三季增 18.4%. 加上業外有可收租金的物業, 和一大堆股票, 故教官認為這檔值得持有. 我個人比較不喜歡業外佔那麼多的公司, 不過考量大台北這樣的公司是靠著不能跨區經營作為護城河, 別人跨不進來, 自己也跨不出去. 不經營業外, 好像確實沒搞頭.
值得一提的是, 不管業外的股票放在 “透過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金融資產利益", 或是 “備供出售金融資產", 會或不會影響 EPS, 股票虧就是虧, 放在不同籃子只是作帳的方法不同. 某投資宏達電大虧的公司, 就是把宏達電從前者移到後者, 當作沒這回事而已啊!
第四個案例作者沒買跳過, 第五個案例是爭議很大的大豐電 (6184), 這檔佔作者的 24.1%. 這檔是傳統的定存股, 它的護城河是有線電視不能跨區經營, 但這個法令限制已經被打破了! 因此艾蜜莉的新書說這檔不再是定存股. 教官出書的時候大約是 2015年底, 他認為大股東都沒有出脫, 應該可以繼續持有.
根據神秘金字塔的截圖, 大股東的持股確實在增加, 而不是減少. 即使大豐電今年前三季已經虧 1.4 元之多, 今年應該沒有股息可領了. 假如教官都沒有賣, 他持有的大豐電佔他持股的 24.1%, 猜對或猜錯應該會影響教官的生活品質.
為何大豐電虧這麼多呢?成書之時 (2015Q3 財報公布後), 作者還看不出它會虧錢. 它是第四季才開始虧 0.1 元的. 現在虧這麼多, 主要是毛利從去年同期累積的 51% 降到 19%, 並且還在下降之中. 2016Q3 單季來到 17%. 不管是推銷費用或是營業費用, 公司都已經在降低, 無奈就是賺的錢變少了.
如果是因為幫客戶裝機上盒, 需要攤提折舊, 這樣我絕對可以買單. 看財報, 2016Q3 比 2015Q3 多折舊 1.4 億, 可能就是這個意思. 然而, 電視費毛利變低, 應該是一去不回頭的事情. 等到電視盒折舊完, 又要買一次新的電視盒, 這樣週而復始, 似乎不太容易賺到錢耶!要不要考慮改買敝部門經濟實惠的盒子啊?
第四章 “算利精髓", 主要在於強調只要有利差, 可以提早退休, 可以拿房子去抵押, 去借信用貸款…用各種手段去買定存股, 畢竟中華電 (2412) 這樣的標的明擺在那裡, 5% 的殖利率為何不轉呢?各位讀者有沒有勇氣跟進就看個人了!
值得一提的還有幾個地方. 首先是借券. 我很佩服教官把股票信託之後, 拿去借給人家收利息. 我很想模仿他, 但是我的主要持股都沒人借, 我把利率從 6.9% 降到 3%, 又降到 2%, 還是沒人來借. 難道大家都不想放空匯僑和花仙子嗎?
因為借券規定最高利息是 7%, 我最早設成 6.9% 是想說有人情急之下來借券我就賺到了. 結果和以前玩"夢幻西餐廳" 這遊戲一樣, 我把菜價定成天價, 結果一個客人都沒有, 哎!
另外, 本書提到. 若公司的借款利率過高, 可能就是有問題了. 像是味全未出事前, 無擔保借款利率都是 1.3~1.35%, 食安風暴後, 銀行要 2.014% 才願意借, 其他就要有擔保. 我看到匯僑去年也借了 4,950 萬, 利率 1.2~1.25%, 看起來銀行有幫我把關.
最後做個結論, 這本書滿不錯的. 我省略了幾個案例和細節, 請大家去看教官的書. 雖然教官自己說, 上班的時候花錢買書, 退休之後以借書為主, 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