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石油的公司攤提方式和挖礦的公司差不多. 以 Texas Gulf Boducing (?) Company 在 1937 年, 估計石油儲備 26 M 桶, 淨資產 9.5 M USD. 因此攤銷費用為每桶 36.05 美分 (9.5 / 26). 一年攤提的費用是 689,000 美元, 也就是要攤提 9.5 M / 689K = 13.788 年.
然而 689 K USD 又分成 397 K USD 是自收入中提取, 另外 292 K USD 是從資產負債表中一個 “估值盈餘" 的科目中扣除. 根據公司的財報, 年度獲利攤銷前是每股 1.13 USD, 攤銷後是 0.68 元. 表示攤銷費用是 1.13 – 0.68 = 0.45 (USD). 但是放在估值盈餘應該還有 292 / 397 x 0.45 = 0.33 (USD). 因此完整的攤提將導致 EPS 變為 1.13 – 0.45 – 0.33 = 0.68 – 0.33 = 0.35.
這個股票的面值是 10 USD, 真實 EPS = 0.35, 因此股價在 2 ~ 9.625 之間飄動. 如果看 EPS = 1.13 當然認為 9.625 的股價超便宜. 把 EPS 視為 0.68 元的人, 以 15 倍本益比計算, 認為 9.625 元為合理價. 但是把 EPS 視為 0.35 元的人, 當然也認為股價 2 元並不離譜.
接下來本章講到專利的攤銷. 作者認為, 投資者很難判斷哪個專利值多少錢? 吉利刮鬍刀的專利到期之後, 公司反而大賺! 我想可能是山寨刮鬍刀紛紛上市, 炒熱了市場? 因此作者說到, 專利就將它估值為一美元吧! 如果公司的專利攤銷數字很大, 那麼可以加回到收益裡面去, 假設公司並沒有因此而少賺錢. 但公司若以盈餘來攤銷, 表示真的要花錢維護專利, 因此毋需做出調整.
P.579~P.582 舉了三家公司的例子, 說明若為專利過度攤銷以致 EPS 為負, 股價偏低有可能是買進的機會. 若公司研發能力很強, 一個專利尚未過期, 接著就研發出更厲害的專利, 那麼專利攤銷就不是問題. 最後是若公司其實沒有持續研發的能力, 主要專利到期之後, 真的無利可圖, 那麼可以仔細計算合理的買價, 以免買貴.
本章對於很多人來說並不重要, 所以某接節錄本根本就不選本章. 然而, 我們還是有始有終, 把作者的結論也記錄下來:
規則 1: 什麼樣的公司折舊費用可以分析?
A. 基於標準的會計規則計算出來的. B. 固定資產的淨值並沒有減少.
規則 2: 公司的折舊費用經常超出公司資產方面的現金支出, 應忽略多算的部分.
規則 3: 和規則 2 相反, 如果少算要加回去.
接下來討論的是緊急儲備金. 和折舊儲備金一樣, 這樣的費用會影響 EPS. 以可口可樂為例, 它在 1928 年共存了 4 M USD, 到 1939 年累積提列 13 M USD 左右. 這樣做的目的有三個: (1) 以備不時之需; (2) 掩蓋實際的損失; (3) 準備為未來的營收灌水.
以美國商業酒精公司為例, 1931 和 1932 年都是虧損, 但是依靠作帳, 讓 1932 年變成賺錢. 這題有點難懂, 我的理解如下.
該公司的股本總額原來是 8,500,698 美元, 這是資本. 但 1931 (?, 看起來像是 1930) 年年底, 其中的 4,875,000 美元被轉為資本公積, 所以資本剩下 8,500,698 – 4,875,000 = 3,625,698 元. P.584 說帳上是 3,746 K USD, 可能還是還有一些調整項目的關係.
接下來這 4,875,000 美元中的 576,000 美元當作各類的準備金, 並不是準備在未來應急, 而是直接拿來救火. 它用來抵減 1931~1932 年的各種損失, 例如存貨減值、原料材料費超支、固定資產減損、…林林總總有 1,588,000 美元之多. 當然, 公司的資產負債表還是會因此減少 1,588,000 – 576,000 = 912K (USD) 左右. 所以 1930 年的 8,803 K USD 資產, 到 1931、1932 年分別變成 7,230 和 7,481 K USD.
以兩年作為一個單位, 公司每股大虧 1,599,000 USD, 這是上述的各種損失 1,588,000 USD 加上帳面損失 11,000 USD 的總和. 然而, 靠著把 1931 年作成虧 597,000 美元, 1932 年作成賺 586,000 美元 – 合計虧損 11,000 USD, 反而像是公司轉虧為盈, EPS 從 -3.18 跳到 +3.01 (USD).
因此我們看到一家公司轉虧為盈的時候, 應該留意盈的部分有沒有超過虧的? 以及資產負債表的資產有沒有變化? 有沒有拿東牆去補西牆? 本書提到的作帳三部曲即是: 資本轉資本公積 –> 資本公積轉準備金 –> 準備金沖減損失或是虛增盈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