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 «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

這本書 (The Crowd: A Study of the Popular Mind) 大約是一百年前的作品, 由古斯塔夫勒龐 (Gustave Le Bon) 所著. 主要是探討群眾的特性, 由於作者是法國人, 書中多次提及法國大革命, 拿破崙的歷史背景, 這些事件也影響到作者對群眾行為的認知.

我們過去在學校讀歷史, 大概就讀到 “攻佔巴士底監獄" 這樣的程度, 對於上斷頭台這部分描述不多. 對社會學家勒龐而言, “瘋狂地把人送上斷頭台" 則是研究大眾心理的重要史實.

由於皇室干預議會運作, 民眾心生不滿. 1789 年 7 月 14 日巴黎市民攻進巴士底監獄, 企圖搶奪武器彈藥以對抗皇室. 由於城內守衛只有 114 人, 最後寡不敵眾監獄被佔領. 監獄的管理者侯爵洛奈被團團圍住, 民眾從各方面對他拳打腳踢, 有人建議將他吊死, 砍下頭吊在馬尾巴上. 結果反抗中的監獄長踢到其中一位廚師, 大家就公推廚師用小刀割斷他的喉嚨. 此時的群眾都認為自己是正義的, 廚師也以自己的好手藝幫助大家完成了這項任務  (p170~p171).

那囚犯怎麼辦呢?這群異質性的團體, 動手搭起一座審判台, 扮演法官處理起這些囚犯. 他們首先將貴族, 僧侶, 官員和王室僕役不分案件大小統統處以死刑. 接著有人提議, 監獄裡的老人, 乞丐, 流浪漢活著也是沒用, 可以把他們全部殺掉, 他的意見馬上被採納. (p172~174)

至於那些真正被赤腳法官審判的對象, 如果被判無罪, 衛兵, 劊子手在內的所有人都會和他擁抱, 熱烈鼓掌送他離開. 若是被判有罪的話, 就要好好殺一殺了. 大概得凌遲半小時. 特別是貴族被殺的話, 還要設立婦女保障席, 確保她們清楚地享受處死貴族的表演. 大夥兒在屍體旁跳舞唱歌, 歡樂地伸張正義. 這段期間大約審判了 1,200~1,500 個死刑. (p173)

一群庶民 (其實也是暴民) 替天行道的心理狀態, 顯然有別於 “正常的" 個別人類. 這就是作者想要探討的主題. 然而勒龐只是這個領域的先行者, 所以書名也很單純地著名 “a study of …".  為本書作序的羅伯特墨頓 (Robert Merton) 顯然有後見之明的優勢, 他那 34 頁厚的長文 <勒龐 «烏合之眾»的得失>中, 肯定了勒龐發現這個題目的可貴之處, 也批判了勒龐的盲點. 確實啦!勒龐把女人, 兒童, 野蠻人的判斷能力 (智力) 都歸在同一等級 (p11). 對於 “種族" 決定 “群眾命運" 的分類法也有點草率. 要完全肯定作者實在做不到. 不如重點式地探討作者精準之處.

作者認為群眾分為同質性的和異質性的. 異質性的群體又分為有名稱和無名稱的 (p166):

  • 異質性群體
    • 無名稱的群體: 街頭運動成員
    • 有名稱的群體: 陪審團, 議會.
  • 同質性群體
    • 黨員, 教徒.
    • 身份團體: 軍公教, 僧侶, 勞工.
    • 階級: 中產階級,

作者雖然主要討論異質性群體, 但是對教徒也說得很多. 主要在於誰能夠領導群體?憑什麼?作者認為最重要的是領導者的聲望 (prestige – 本書翻譯成名望, 但聲望比較常用) , 聲望高才能帶動群眾 (p.143, 英文版 chapter 3, Book II). 但聲望可能在轉眼間就失去. 譬如法國大革命之後, 原本應該變成共和國, 但拿破崙靠著崇高的聲望 在 1804 年, 以高票 (wiki: 99.93%) 通過加冕為皇帝. 這就是聲望的威力.

但聲望怎麼來呢?作者認為是因為民眾需要神, 沒有神就造神. 但誰可以被造為神呢, 就要需獨特的個性 – 通常這表示能夠堅持到不正常的程度, 並獲得成功, 這樣就能得到聲望. 基本上這是天生而不能被模仿的. 但單純變有錢也可以得到聲望, 好比王永慶, 李嘉誠, 馬雲和郭董.

領導群眾的人需要能堅持信念, 鐵口直斷才能被信奉為神或者半人半神. 手法包括: 斷言, 重複, 傳染 (Affirmation, Repetition, Contagion. p.138) 說自己是神的兒子, 二兒子都可以, 但一定要堅持並反覆強調. 不可讓人議論, 甚至 “理性地討論". 此外, 光是自己說沒用, 神必須要有信徒. 有了基本的信徒, 才有機會讓人模仿而後傳染. 或者舉台灣共和國為例, 人家可是一口咬定自己的正當性, 毫不鬆口啊!

然而, 人類也有毀神的潛意識. 一旦那個神表現不行了, 影響力很快就跌落谷底. 像是大多數的政治人物, 當紅時與落魄時不可同日而語. 舉例來說, 美國總統候選人川普如今靠著斷言, 重複和傳染獲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 就算他分不清烏克蘭和克里米亞, 憑著講話的氣勢, 也一定會得到大量的選票. 但假如今天川普的公司突然又破產了 – 顯然這無關國家治理的大是大非, 卻很可能頓失民心.

原本我選讀這本書, 是希望在讀證券分析上下冊之間有個喘息. 並且顧名思義, 這本書應該要教我們 “人多的地方不要去" 等等. 不過看完之後, 覺得作者在反議會政治, 反宗教信仰方面的打擊力道還比較大, 絲毫沒有分析股民是怎麼樣的一個群體. 的確, 不只是 18 世紀的議會, 即使到了今天的社會, 鄉民都還能反映作者所看到的某些事實.

訊息 1 剛出來的時候, 鄉民倒向 A, 訊息 2 出來之後, 鄉民又倒向 B. 無時無刻, 大家都認為自己是正義的一方. 即使站錯邊被打臉也沒關係, 有時候這只是暫時的, 過幾天就平反了呀. 就算一開始贊成 B 罵 A, 後來看風向沒看新聞, 改為贊成 A 而罵 B, 還是可以再改回來啊! 再罵 A 兇一點就補過了! 鄉民的正義和法國大革命的斷頭台差不多, 只差在是否直接要人命.

正因為民眾的意見變來變去, 所以才需要 “神級" (不容質疑) 的領導人來統合大家. 若政府本身只知道順從民意, 很可能會產生 lag (延遲), 用舊民意去管理新民意, 而造成更多的罵聲. “領袖很少比民意要超前, 他所做的一切都可以說是在順應民意." (p.196) 領導人若充分了解民眾需要被領導, 他應該是設法走在前面. 就像菲律賓總統羅德里戈·杜特蒂, 他就是要殺毒販, 這確保了他走在民意的前面.

我買的這本書是華志文化出版, 不知道是作者寫得難懂?還是翻譯得不道地. 整本書讀起來非常吃力. 另外校對上也出了問題, p.160 痛加責" “, p.163 予以痛" “, p199 破口大" “, 這三個字沒印出來, 成了填空題. 克漏字剛好全部發生在本書的第三部分. 請出版社注意一下.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