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是由一位職業股東倫迪·卡普契 (Randy Cepuch) 所撰寫的, 讀起來相當有趣. 其實作者是金融圈的人, 在 1980 年代為共同基金 “美國基金" (American Funds) 撰寫年報, 最初的投資方式也是以買基金為主. 在 2000 網路泡沫之際, 因為看到華倫巴菲特的預言實現, 才逐步把投資方向轉到股票.
90 年代末期, 作者看到大家都買網路股和科技股, 想到人多的地方不要去, 所以逆勢買了一股波克夏的股票. 這也是他的第一支單一公司的股票 (相較於基金會買很多公司). 於是他從 1999 年開始, 每年都會到奧瑪哈市參加巴菲特的股東會.
基於對老巴的認同, 他開始把不知道為何要買的股票一一出脫, 買進一些基礎穩固, 能夠了解的生意. 到了 2001 年, 他辭掉原本的工作, 以投資作為主要的收入. 網路上沒寫作者的年紀, 以 Linkedin 上說他 1973 年讀 Colleage 來推測, 他大概是 46 歲退休.
作者為了確保自己的投資回報, 於是決定要親自參加每家公司的股東會 – 不論他們歡不歡迎, 並且比較他們和巴菲特的股東會有何差別? 作者花了大概五年的時間, 跑遍美國、歐洲和澳洲的投資標的, 參加了五十場以上的股東會. 最後把心得寫成了這本書.
本書的中文譯名強打巴菲特, 不過吸引我的地方並不適巴菲特的股東會怎麼開? 因為那在別的書裡面都找得到. 正如作者原本的書名所透露的, 他想要提供我們的是: “A Weekend with Warren Buffett and Other Shareholder Meeting Adventures", 後面的探險之旅對我而言更是寶貴的經驗. 畢竟我一生中也只參加過一場股東會 (然它後就倒了.) 所以能知道其他公司在做什麼當然很讚!
作者有點搞笑地把書上的每家公司的股東會都以 A~F 打分數, 不是說他們經營得多好, 而是分為: 教育性, 娛樂性, 贈品, 飲食這四個項目, 來評斷股東到底值不值得去參加, 最後他會加上自己的觀察, 有時候是認真地講公司的營運, 有時候只是記下最有趣的部分. 我想對於一個退休的大叔, 到處跑場子本身也是一種娛樂啊!
以教育性來說, 波克夏海瑟威的股東會當然是第一名! 巴菲特和孟格會親自回答股東的問題, 所以獲得 A+. 另外會場有餘興節目, 也有股東回饋好禮, 這些項目都可以得高分. 不過吃的就差多了. 相對地星巴克的股東會就有 buffet 可以吃, 還有喝不完的咖啡, 並贈送儲值過的隨行卡. 不過星巴克的老闆對股東就不太友善 – 提案要在幾個月前就提交, 還要通過公司審議才會排入議程. 由於星巴克主要是法人所投資的, 所以他們並不怎麼需要理會小股東. 會場上只有歌功頌德, 所以教育性得 D.
公司 | 教育性 | 娛樂性 | 贈品 | 飲食 |
波克夏海瑟威 | A+ | A | A | C |
星巴克 | D | B | A | A |
奧特泰爾電力公司 | B | B | C | B |
賀喜巧克力 | B | B | A | D |
甘尼特媒體出版社 | D | B | B | C |
V-One | D | C | F | C |
夏威夷電力公司 | D | C | F | C |
花花公子 | C | F | A | B+ |
沃爾瑪 | B | A | D | C |
微軟 | C | D | F | D |
美國保齡球運動公司 | A | B | A | C |
迪士尼 | A | A | F | F |
杜邦 | A | A | F | C |
米高梅娛樂集團 | B | A | F | B |
夏隆葡萄酒集團 | C | A | B | A+ |
eBay | B | A | A | B |
安全衛生公司 (澳洲) | C | C | B | D |
道瓊通訊社 | C | C | C | C |
洲際酒店集團 | C | B | F | B |
花旗集團 | C | A | F | F |
圖西軟糖公司 | B | A | A+ | B |
B+ | B+ | B | A+ |
美國有一些地方性的小公用企業, 像是奧特泰爾電力公司, 他們發電給自己的城市用, 所以股東會差不多就是里民大會. 但即便是如此, 公司還是會請歌手來表演, 並且提供免費的午餐. 賀喜巧克力 (HerShey’s) 在飲食只得到 D 是因為它只有免費咖啡, 沒供餐. 贈品得 A 是因為送一盒賀喜的糖果. 至於娛樂性 B 不是因為歌手, 是因為股東會上勞資發生口角衝突的火爆場面~~ 類似的公司還有杜邦.
另外, 不只是台灣才有鬧場的職業股東, 在美國、澳洲也都有. 作者因為場子跑多了, 也跟這些職業鬧場的股東一起參加了很多場股東會. 根據作者的描述, 他們一直問問題不見得能得到什麼好處, 只是會把時間拖長而已. 作者本來也想買一些日本公司的股票去聽聽日本的股東會, 但日本公司為了迴避黑道 “總會屋" 的鬧場, 所以股東會都選在同一天開. 因此作者就放棄了日本的市場.
其實作者有提到幾家可以讓股東自己知難而退的公司, 例如迪士尼. 迪士尼從八點開放入場, 到下午三點多才開完, 其中不提供餐點, 餓得受不了的人自己就會先離席了… 相對地, 也有熱情招待大餐, 提供好酒好菜的公司 (A+ 的夏隆和 Google). 一切取決於公司怎麼規劃這些會議. 有些公司會把它搞成員工大會 (如沃爾瑪), 一直呼口號; 有的會選擇最偏僻難以找到地方當場地 (如 eBay), 也有的公司光是股東會場地就會想要讓人去朝聖 (例如花旗選在卡內基音樂廳).
作者有時也很搞笑. 因為他憧憬參加花花公子的股東會可以近距離看見兔女郎, 所以買了這家公司的股票. 但是不但沒有兔女郎, 老闆因為擁有絕對的表決權, 還不太希望開股東會, 作者把它的贈品評為 A, 是因為送了最新一期的 Playboy 吧!
我猜台灣的股東會有咖啡和小蛋糕, 大概能夠得到 C. 不管飯應該是得 F. 贈品是 A~F 都有. 其他也就是看公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