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來上課的講師是管科 64 級的方國健學長,他給我們的演講題目是 “掌握趨勢左右你的一生". 方學長是交大管科第一屆的系狀元,原本比較內向的他, 在交大成長為一個帶頭大哥型的人. 他以自身的經歷, 告訴我們掌握趨勢、以及熱情的重要.
為何要特別強調趨勢呢? 學長以他慧眼發掘宸鴻,大膽投資這家公司並且獲得巨大回報作為例子. 由於學長本身是蘋果迷 – 也就是俗稱的 “果粉", 當他聽到宸鴻要幫蘋果代工 iphone 的觸控面板, 即使 iphone 都還沒有上市, 他就信心十足地將自身創投公司麥實創投十分之一的資金 – 600 萬美金砸進去! 果然 iphone 是一個大賣的產品, 2010 年宸鴻上市之後, 學長的基金也回收了 30 億台幣. 當然, 金錢的收益只是一個指標, 後面學長會讓我們看到他的完整投入.
什麼是熱情呢? 正好可以從學長的學經歷講起.學長很喜歡音樂, 也組過 band. 在大學的時代, 每次要辦活動, 都少不了他的 “幸福牌電唱機". 我還記得那個廣告最後結尾就是 “幸福牌 – Lucky~~~~". 英文歌唱多了, 英文程度也不錯, 畢業後就到了外商 RCA 做採購. 因為學長是管科系的第一屆, 前面沒有學長開路,所以經歷也和其他工學院的學長不太相同. 當時社會上很流行打電玩, 包括大型機台或是餐廳和路邊的桌上型遊樂機.我記得我小學的時候, 路邊的大型電玩若打個磚塊就很多人圍觀了.店家裡面擺的小精靈, 只有聽說, 還沒見過.
遊戲雖然簡單, 但是很吸引人. 學長對這些店家也 “貢獻" 了不少. 他注意很多大型電玩機都是 ATARI 這家公司出的. 因此學長立下宏願, 將來無論如何一定要到這家去上班! 結果就在學長工作三年多之後, 報紙上果真出現 ATARI 的徵才廣告. 只不過, 他們來台灣設廠, 第一波要徵的都是管理階層, 以學長適合的職缺來說, 得要具備八年以上的採購與管理經驗. 換作一般人, 可能就再等他們招募專員, 工程師的那一波再來應徵吧! 不過學長早就鎖定這家公司, 完全不想錯過這次機會. 因此他把自己三年多來累積的名片全部整理出來, 將可以找到的各類零件商, 業務窗口, 連絡電話製作出 8 頁的打字稿. 要知道那個時代只有打字機,還沒有個人電腦,和網際網路,能夠拿到這份資料, 就相當於掌握了供應鏈.
果然學長的求職信引起了對方的注意,也獲得面試的機會. 不過, 他的年資實在太淺,任何有規模的公司都要慎重考慮才能決定是否破格錄取.我想早早就做好準備的人, 跟只是投履歷試試看的人畢竟是有差別的. 學長以他的熱情和口才, 說服了他未來的直屬主管和總經理, 他就是最努力最適合的人選, 而不是讓他試試看. 當然, 學長被 ATARI 錄取了.他和幾個年紀比他大很多的主管同時成為 ATARI 在台灣的第一批幹部. 學長說, 錄取是一回事; 等到他開始招募、帶人, 其實中間有很多的辛苦. 不過學長果真非常努力, 證明他可以貨真價實地和其他前輩平起平坐.
雖然 ATARI 是學長的夢幻工作,不過採購的工作做久了, 學長也想出來創業試試看. 因此他找了幾個朋友, 合夥開了間 6 個人的小貿易公司. 由於當時的 PC 業還在百家爭鳴的階段, 因此學長也順利地賺到相當的收入.不過好景不常, 他們的某個大客戶要求了 60 天的放款條件,貨出去幾個月之後, 錢還是沒有進來,原來是對方惡性倒閉了. 這麼一來學長原先所累積的老本也就都賠了進去. 當時是 1990 年, 學長已經 38 歲. 他想說以前一直都沒出國留學, 乾脆就趁此機會到國外唸書好了. 在學長考完托福, 還沒申請學校的這段時間, 另外一個機緣發生了.
昔日老同事 (Dean Chandler) 剛加入 Dell 這個新創公司,他發傳真給學長說: 他們公司很有朝氣, 老闆 Michael Dell 本事很大, 創業六年公司就長到 4000 多人, 還在 Nasdaq 上市. 他想請學長幫忙他蒐集一些台灣供應鏈方面的資訊. 於是學長放棄了念書的打算, 成為 Dell 在台灣的一人辦事處. 最早連辦公室都沒有, 學長還是在書房辦公. 11 年後, 學長已經把 Dell 在台灣的辦事處發展為 Dell 亞太區的供應鏈管理中心. 隨著 Dell 的市佔率排名愈來愈高, 學長也成為各個 PC 系統廠老闆的座上貴賓, 業界大老對他固然畢恭畢敬, 但是學長對他們其實也有扶持的作用.
畢竟在 Dell 剛起來的時候, PC 品牌還是非常多, 品牌和系統廠必須雙贏, 才能把其他競爭者擠下去. Dell 選廣達當 OEM 是一種結果,若是選了倫飛,說不定最後是雙輸? 或者倫飛起來, 廣達下去. 總之, 隨著百家爭鳴的結束, 連 Dell 自己也起了質變. Dell 狂砍 OEM 的價格, 使得系統廠的新技術都不願意用在 Dell 的身上, 結果 Dell 只能要求到價錢最低的 OEM, 系統廠寧願把比較值錢, 可以做 ODM 的技術拿去接別家的單子. 在學長的大作 <魔法與胡同> 一書當中, 就記載了林百里先生在 Dell 總部代表面前, 氣得滿臉通紅, 憤而撕碎了 “某款型號的機種,系統廠只能賺 50 USD" 的建議書的事.
和系統廠議價的工作, 是屬於 Dell 總部而不是學長可以處理的. 長久下來, 學長自認在 Dell 已經沒有什麼可以做的, 就決定提早退休.一般人或許沒有這種急流勇退的想法, 但學長從最高點退下來, 反而是開啟了他成立創投的更寬廣的人生. 此處學長展示了一封 Michael Dell 在他退休儀式上的公開信, 裡面寫到 “Generarions of Dell employees to come will thank you for all your great work." 這正好最為學長 11 年 Dell 生涯的最佳註腳.
前面講到學長愛好音樂, 從電唱機玩到 Walk Man, 再從 MP3 玩到 iPod. 自從接觸 iPod 之後, 學長就對賈伯斯這個人產生了興趣. 特別是在賈伯斯做了對史丹佛大學畢業生的知名演講之後, 學長對 Jobs 崇敬又提升了一個層次. 為此, 他做了深入的研究, 並且把 Steve Jobs 和他熟悉的 Michael Dell 做了一個完整的比對. 這份 Powerpoint 後來應政大 EMBA 和交大管科所的邀請, 分別都開過專題演講. 大家想知道它的內容的話, 請參閱 <魔法與胡同> 一書.
正是因為這樣, 當宸鴻的老闆江朝瑞江董獲得與蘋果對話機會, 跑來向學長請教和大廠做生意之道時, 學長就決定要掌握這次投資的機會! 當時宸鴻的電容式觸控技術還只是在實驗室的階段, 如果要能做到量產, 所需要的資金規模大概是 8,000 萬歐元. 這個數量級遠超過學長的投資能力, 但機緣巧合, 先前曾經倒過宸鴻前身 TVM 帳的 Maxdata 公司的總經理, 後來跑去做了寶德的 CEO. 這位 CEO 為了還 TVM 的人情, 也拿出 4,000 萬歐元投資宸鴻 – 當然後來賺很大, 這說明好心有好報. 相對地, 在資金還沒有到位之前, 學長幫宸鴻說服了孫大年先生來做 CEO, 對這家公司的成長, 不僅僅是出錢而已.
學長的創投成績不只是宸鴻, 也包括前一陣子我們公司同事專注過的 “奇揚". 奇揚的 Miracast – like 技術和我們做的東西很類似. 除了科技業, 學長也開始投資文創. 前一陣子曾經鬧得沸沸揚揚的魔術師 Yif 就是他們簽下的藝人. 雖然 Yif 年輕, 比較容易穿梆, 但是大家能多關心文創總是件好事. 有關奇揚和麥實文創基金的相關故事, 就請參照 <魔法與胡同> 了. 學長的演說和這本書的內容 60% 相同, 所以我得幫學長的作品保留一點神祕感! 學長的文字相當流暢, 真的是可以一口氣讀完! 非常值得推薦大家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