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 «存好股, 我穩穩賺!»

這本書是上次去巨城時,為了抵停車費順便買的書 (結果花更多???).買它主要的原因是要參考價值型股票如果上漲了怎麼辦? 像是永記、中華食品…等等.

其實溫國信先生的這本書是寫給新手, 它詳細地說了怎麼看財務報表的重點, 連怎麼什麼是 EPS, ETF…都有解釋. 這些部分快快翻過即可, 值得畫重點的是下面幾項:

1. 不只是國外所得可以分離課稅 10%, 買台灣的 REITs (不動產投資信託)也可以分離課稅.[ref 1]

台灣一共只有出過 8 支, 卻有已經有 2 支清算下市下櫃, 經營地不太好. 存活下來的 6 支 REITs 每天成交量約 100~200 張, 只有 01002T 最熱門, 但上週五 (4/19) 也成交不到 500 張, 具有流動性風險. 想買的人容易買貴, 想賣的人容易賣低. 假如搶進最近漲不少的 01002T (17.28 –> 19.86 NTD), 殖利率大概只有 2% 多一點 (假如還是配 0.45 元左右).

2. 不要擔心健保補充費

這個大家應該都知道, 其實它影響不是很大. 只是非常不合理.

3. 假設股票的殖利率在 16 倍以下為便宜價, 20 倍為合理價, 32 倍以上為昂貴價.便宜的時候可以買進, 昂貴的時候可以賣出一點. 要存好股就要逢低買進. 所謂的低就是乏人問津, 線型如字型.買在殖利率 16 倍以下, 可以獲得 6.25% 的殖利率. 要是股價突然飆高, 可以獲得 80% 的獲利 – 假如原本買在 16 倍殖利率, 就相當於 2.88 倍殖利率賣出. 這三個關鍵字就叫做 168 曲線.

以前看過一個數據是美國例年來的本益比是 14 倍. 不過最近美股幾近歷史高點, 獲利卻沒有增加 – 據說是庫藏股暴增, 歷史本益比應該也上升了. 總之本益比不要超過 20 倍應該沒問題. 作者用的數字是殖利率而不是本益比, 其中的差別就在於公司賺錢之後, 不一定會用現金股利把所賺的錢都分出來, 必然會保留一部分. 所以殖利率一般會小於本益比.從資本公積發股利則是例外.

從財報上來看, 帳面上的獲利也未必是真正的獲利 – 例如應收帳款很多, 準備金未提撥等等, 所以發得出現金的部分, 作者才把它當作獲利. 這導致本書的精神都放在殖利率, 而不是本益比.

至於價值型的股票漲高之後, 作者比較偏好在昂貴價以上賣掉 (詳見本書 p197, 問題 12 的解答), 特別是在一次性利多曝光 (如處分土地) 導致股價大漲時. 我個人現在的結論是: 要關注本業的業績是否也在成長? 由於現在 IFRS 規範只需要出半年報和年報; 我們很容易知道公司的營收增加, 但比較難得知公司是否獲利也增加? 因此需要更高的判斷力, 搶先估計出未來的 EPS 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 儒鴻是一支讓我賺了倍數的股票, 不過事後還是覺得賣得早了. 戰術可能要這樣設計:

(1) 一次性利多出現 –> 賣在昂貴價以上

(2) 營收持續成長 –> 重新估計本益比, 考慮股東會行情、或是為了棄權而先做技術性拉抬

4. 景氣循環股不宜列入長期投資的標的

就算是非景氣循環股, 也要剔除 5 年內過高的一次配息, 以免拉高了計算的基礎.

另外我想到台灣公司有一招是既發現金股利, 又現金增資. 增資一次可以發好幾年現金股利, 這實在是令人無言了.

以上大概就是本書對我有貢獻的部份了. 因為我們平常很容易受人家的影響 (特別是理專, 哈!) 所以還是要求一些平安符來讓自己定下心來. 本書就算是一種平安符了! 這本書淺顯易懂, 很適合新手去讀. 唯一有個筆誤是 p188, “它美股淨值 (EPS) 高達 23 元..", 應該是 “每股盈餘 (EPS) 高達 23 元" , 宸鴻被罵翻天時, EPS 是 23 元, 如果淨值 23 元, 比咱們海產店 – 螃蟹公司的 36 元還低呢.

[Ref]

1. 臺灣不動產投資信託

2. 基本市況報導網站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