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 «背對問題的思考» – 上

這本書的書名很有趣, 我隨手翻了翻覺得還不錯, 就這樣買下了它. 什麼是 “背對問題的思考"? 我覺得翻譯地直白了點, 英文的書名是 “Thinking Backwards – the art of problem solving in business", 這裡面沒有提到 “問題" 這個關鍵字. 如果不嫌麻煩, 我覺得書名應該類似: 思考問題的背後的解答. 但無疑地現在這個書名比較吸引人注意.

本書的作者有兩位, 他們分別是波士頓顧問集團前顧問 – 范.哈斯垂特, 和麥肯錫顧問公司前顧問馬汀.史波瓦, 譯者是謝樹寬先生. 簡單地說, 作者認為大家花太多時間在分析問題了. 有時問題牽扯不清, 有時問題也會被推來推去. 比較好的狀況下, 大家即使不互相卸責, 也很難找出出錯的環節. 既然大家都可能有點責任, 解決這些問題當然就顯得很困難.

作者認為不如先看企業想要達到的野心是什麼? 我們只要往終極目標去做就對了, 不要執著於問自己問題出在哪裡? 整體而言, 企業要做這三件事:

1. Think backwards (p19: 翻譯為背對問題的思考) – 找出目標, 把野心講清楚, 制訂達成目標的方法.

2. 不要懷疑 – 軍中有這麼一句名言. 本書翻譯為 “排除合理的懷疑", 似乎暗示著 “只需要做不合理的懷疑".  而這個標題的說明是 “想法的改變來自於事實和經過考驗的邏輯推論, 而不是因為懷疑就改變想法."  看來並沒有要強調懷疑的好, 而是強調懷疑的不好. 所以我乾脆記住 “不要懷疑" 比較簡單.

3. 決定不是最重要的, 重要的是追蹤和互動 – 書上說: “做決定無關痛癢, 干預才是王道." 這和我們追同仁的 bug 一樣. 因為大家都很忙, 光是發 bug 不保證會有進度, 我們要確實知道同仁已經注意到這個 bug, 而且排進他或她的行事曆才能保證進度一如預期. 如果同仁實在沒空解這個 bug, 至少主管會在第一天知道, 而不是最後一秒.

接下來我們就要設定正確的目標啦! 什麼是正確的目標? 世界上有太多人討論這個問題了, 所以幾乎不用浪費唇舌. 雖然作者把 smart 原則摘要成 S (有方向) + M (可度量) + A (有標準),  我們可以當作沒看見 . 作者提到真正重要的事情是: 用野心取代目標. 不消說, 野心是指做大事 –  像是信長之野望. ^^ 

當我們要解決的是規模較小問題 (如: 財務小漏洞) – 那麼我們需要一個小團隊投入幾個星期的心力. 如果是公司策略的改變 – 收購領導品牌或是建立有競爭力的新部門, 這種問題就不只是微幅改進, 而是應該由執行長親自出馬, 率領內部高階主管與外援來完成. 當我們用錯誤的規模去解決問題, 作者認為這是對野心的認識不清楚. 既使花了很多力氣, 也會徒勞無功.

因此, 一般人所採用的 “問題處理法" 是作者認為比較不妥的. 他們認為要直視 “解答處理法". 與其一直在分析問題, 找出問題背後的問題, 不如直接進入解答問題的模式 – 也就是作者所說的 “建立分析架構". 只要看到問題, 就先想解法. 如果問題很大很複雜, 就各個擊破 – 書上稱之為 “步步為營處理法".

各位讀到這裡, 應該知道這兩位作者和別的管理顧問有甚麼不同了.  大多數的管理顧問並沒有完整的解決問題方式, 他們花很多的時間收集資料, 了解狀況, 分析資料. 最後誘導經理人自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而在本書中, 顧問們竟然強調要一針見血, 直擊正確解答, 避免不必要的分析拖延病情, 確實需要不小的道德勇氣.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