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陣子沒什麼時間研究投資的事情, 今天則是第一次注意到 ETF 已經變成這麼多種了. 除了歷史比較悠久的 0050 台灣 50, 和 0051 的中型 100, 一直到 0061 都是 ETF 的股票, 更不用說還有連結上櫃和香港指數的那幾支.
當初會注意到台灣 50 當然是為了分散投資風險, 現在有更多東西可以投資, 這表示更分散? 還是更風險呢? 剛好 Google 到一個網站 (Money DJ 理財網) 有這些 ETF 的配息紀錄, 我就拿這個來當初步的參考.
股號 | 股票名稱 | 股價 | 配息 | 101 | 100 | 99 | 98 | 97 | 96 | 95 | 94 |
管理費 (%) |
0050 | 寶來台灣卓越 50 | 51.18 | 1.95 | 2.2 | 1 | 2 | 2.5 | 4 | 1.85 | 0.4884 | |
0051 | 寶來台灣中型 100 | 25.44 | 0.9 | 0.9 | 1.7 | 0 | 0.77 | ► | 0.718 | ||
0052 | 富邦台灣科技指數ETF | 30.34 | 2.374 | 0 | 1.4 | 1.461 | 0 | 0 | ► | 0.52 | |
0053 | 寶來台灣電子科技ETF | 22.23 | 1 | 1 | 0 | 0 | ► | 0.8231 | |||
0054 | 寶來台商收成ETF | 19.09 | 1 | 0.7 | 0 | 0 | 0.35► | 0.9376 | |||
0055 | 寶來台灣金融ETF | 10.41 | 0.3 | 0.4 | 0 | 0 | ► | 0.5521 | |||
0056 | 寶來台灣高股息ETF | 23.76 | 2.2 | 0 | 2 | 0 | ► | 0.8345 | |||
0057 | 富邦台灣摩根ETF | 29.15 | 0 | 0 | 0 | ► | 0.3 | ||||
0058 | 富邦台灣發達ETF | 29.31 | 1.998 | 0 | 2.2 | 0 | ► | 0.4 | |||
0059 | 富邦台灣金融ETF | 22.1 | 1.389 | 0 | 0 | 0 | ► | 0.55 | |||
0060 | 寶來新台灣ETF | 25.83 | 1.3 | 0 | 0 | ► | 0.9053 | ||||
0061 | 寶滬深ETF | 14.79 | 0 | 0 | ► | 0.4861 | |||||
0080 | 恆生H股(恆中國) | 361 | 8.7945 | 5.9244 | 1.48428 | 0 | 0 | 0 | 0 | 0.66 | |
00081 | 恆生指數(恆香港)ETF | 754 [779.65] | 24.0975 | 21.3072 | 8.246 | 0 | 0 | 0 | 0 | 0.14 | |
006201 | 寶來富櫃50ETF | 10.92 | 0.25► | 3.7179 | |||||||
006202 | 寶來富盈債券ETF | 19.25 [25.57] | ► | 0.227 | |||||||
006203 | 寶來摩臺ETF | 24.65 | 0.8► | 0.345 | |||||||
006204 | 永豐台灣加權ETF(豐台灣) | 36.71 | ► | 0.32 | |||||||
006205 | 富邦上証180 ETF | 20.25 | ► | 0.99 | |||||||
006206 | 元大上証 | 19.66 | ► | ? |
上表中記錄了我剛剛 google 到的訊息, '►' 表示這支 ETF 創立的時間, 至於配息為 0 的部分, 如果前後的年份都有配息, 那麼它就表示配息真的是 0. 如果它是一路 0 到基金的創立日, 我不敢保證是真的沒有配息或是資料不全所致.
由於今年只過了不到一半, 所以除了富邦系統的 ETF 之外, 其他人還沒有公布配息的數字. 也就是說那個股價可能是含權的.
綜觀過去的歷史, 台灣 50 的確表現較為穩健, 連金融海嘯期間都能付得出股息, 但是其它幾支的抵抗力就相對較差, 畢竟台灣 50 都是大型的股票, 體質還是比較好一點.
豐台灣 (006204) 號稱是台灣 200, 所以表現應該比 0050 + 0051 更加穩定. 不過從歷史資料來看, 中型一百從來不曾表現地比台灣 50 更好, 故台灣 200 應該是比台灣 50 的期望值更低.
另外一方面, 豐台灣的淨值 (869 M NTD) 比 0051 (965 M NTD) 都還要小很多, 更不用說和 0050 (82,903 M NTD) 相比. 加上豐台灣的管理費 (0.32%) 比 0050 (0.4884%) 和 0051 (0.718%) 還低一點, 永豐投信賺得比寶來投信少太多了.
如果對電子股的未來沒有信心的話, 寶來新台灣是一個不含電子股的台灣 50. 從它 2011 年的配息來看, 似乎比 0050 更厲害!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富盈債券和恆香港. 大部分的 ETF 基金淨值和股價都很接近, 但是這兩支 ETF 的價差真的引起了我的注意. 尤其是富盈債券的市值比淨值低那麼多, 是不是意味著這裡面有些債券會倒帳呢? 如果沒有信用風險, 它真是太便宜了.
[update]
1. 乾脆把管理費用也加上去.
2. 更正剛剛對富盈債券的說法. 它的官網說這是連結到台灣 5, 10, 20 年期公債的指數. 所以信用風險並不存在, 若公債倒閉, 我們都亡國了, 也不會再用到新台幣啦!
它的淨值與市值差異, 據我的分析是這樣: 它一開始有兩億的資本額, 發行 8,000,000 股. 可是操盤手只買了 1 億五千萬的債券, 所以對應到實物 (也就是債券) 的股票只有 6,000 張 (6,000,000 股). 為何不一口氣把錢買光光呢? 可能是因為要考慮債券到期需要汰舊換新, 萬一到時候要花更多錢買進, 口袋沒錢可不行, 總不能舉債買債券吧!
現在這些債券, 加上操盤人手上的現金已經上漲到 NT$ 204,501,717. 這個淨值分給 7,999 張股票, 每一股的淨值就是 25.5659 NTD. 而每一個買這種 ETF 的人, 都能分享 "每實物申購基數約當市值" = 6,000,000 x 25.5659 = NT$ 153,395,462 的權利. 所以此 ETF 的市值遠小淨值. 不過很抱歉, 這裡沒有套利的空間!
至於原來好端端地發行 8,000 張, 為何後來的計算少掉一張, 變成 7,999 張, 這就不關我的事了, 我絕對沒有本事把它 A 去當乾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