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鈔票的反撲" 是近期今周刊的封面故事, 它的主題是說日圓先生木神園英資先生預言鈔票過剩, 全球經濟開始衰退. 其實不需要專家預言, 我們都知道鈔票已經印太多了; 不知道的是: 我們該怎麼辦?
羅傑斯說: “接下來的二十年, 你也看到了, 鈔票只有愈印愈多, 所以原物料的多頭趨勢也就不會改變!"
不過大家應該有注意到, 最近原物料確實下跌了. 這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這些原物料的價格都已經反映了經濟的成長. 一旦成長出現疑慮, 原物料就會回跌. 如果大家保持樂觀, 在大家有疑慮的時候進場反而是比較好的.
如下圖看到的, 2008 年金融海嘯造成原物料大跌. 現在雖然沒有突破前次高點, 大致也算漲回來了. 因此我們可以推論: 大跌之前必有過熱, 大家信心崩潰, 跌無可跌時就可以進場.
墨比爾斯說: “邊境市場像是新興市場中的新興市場, 潛力值得留意." “全球市場震盪之時, 很可能正是逢低布局的好時機."
重點在於非洲的奈及利亞, 肯亞, 迦納; 歐洲的羅馬尼亞, 哈薩克, 烏克蘭; 亞洲的越南和中東的杜拜.
史托克斯說: “公司債兼具避險與獲利功能." 這位是誰呢? 她是一家資產管理公司的副總, 雖然她對我是個生面孔, 但是她長得有點像摔角選手馬場先生, 所以也不能算太生份了.
公司債的避險特性在於欠債就是要還錢, 不管公司的股價跌到哪裡都一樣. 就獲利的角度而言, 隨然不能有爆炸性的成長, 但是決定優於定存. 它的風險在於景氣若是很不好, 這些公司可能會倒閉. 若是只倒一兩家或許不影響整體收益, 但是倒掉一片的話, 就會出問題了. 因此也要看公司債得投資標的是什麼公司? 基本上體質很好的公司, 大家只有搶著借錢給它, 利率絕對不會高.能否找到有潛力的又還得起錢的公司, 還得看操盤人的功力.
禮正投顧總經理毛仁傑說: “7000 點找買點, 8000 點找賣點. 鎖定中國內需股, 避免歐美景氣衰退衝擊."
這麼說很容易了解. 無奈國內股市大多在 7500 點附近打轉, 應該還得觀望一陣子.
總結以上幾位的說法, 就是買以澳幣 (原物料概念貨幣) 計價, 對中國有出口的 (中國內需) 邊境市場的 (不受歐美影響的避險概念) 公司債 (穩定收益). 哈!我是開玩笑的, 如果因此產生投資損失, 本人可是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