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期的今周刊另外有一篇文章不錯, 這是張真卿先生寫的 “快富人生". 他的特色是勤做功課, 先根據總體經濟判斷該如何布局, 然後才會考慮如何投資. 這個觀念相當不錯. 如果我們無論何時何地都在找投資標的, 那麼非得要有做多, 做空又能做波段的本事. 這對於一般投資人來說實在太困難了. 伺機而動看來是比較可行的方法.
在上次 “鈔票的重量" 一書中, 黃國華先生說到很多指標都是沒有用的. 比方說宏達電的本益比高時, 股價反而是低點. 等到本益比回落, 股價反而高 – 其實這是因為是盈餘暴增, 而不是股價偏低. 市場一時沒有反應過來罷了!等到 2011 年股價飆高 (去平衡高獲利), 本益比才再度變高. 後來三千金的本益比高到太離譜, 又回到基本面. 不過此時 “鈔票的重量" 已經出書了, 無緣見證獲利和本益比互相追逐的整個歷程. 總而言之, 用本益比去選股票也是有漏洞的.
在本篇文章中, 作者並沒有特別偏重哪一種指標, 例如他也會看產業趨勢, 願景. 財報反而只是其中一項要素. 就像我們找工作不能只看公司財報, 卻又不能不了解公司的營運狀況. 經過 SOP 的步驟和 13 年的投資增例, 據說作者身價上億元.
好! 那麼作者現在看好甚麼股票呢? 他說因為大環境不好, 只適合持股 5%, 看好統一. 理由是中國內需成長, 農產品原料價跌. 另外一方面, 統一的股票在技術面上站穩所有均線, 所以第一二三關都過了. 另外作者看好族群的味全. 至於康師傅和旺旺, 因為是 TDR, 財務不夠透明故暫不考慮.
看到這邊我也很好奇康師傅如果 PK 統一, 到底誰更好? 康師傅股價約 46.8 元, 統一 45.6 元, 相差有限.
如果以經營數據來看, 統一有隱藏的營業額, 例如子公司統一中控是在香港掛牌. 這些業外收入讓統一的淨利率呈現出不合理地高水準. 如果比對台灣的統一營益率只有 4% 左右, 其實統一的合併營收和康師傅應該相差不遠. 當然這是我外行人的推測.
從賺錢能力來看, 康師傅顯然賺得比較多, 而且一直在進步當中. 因此市場給的本益比也高過於統一甚多, 這就是康師傅的風險所在. 如果早幾年就看出康師傅是黑馬, 買在低點就穩賺了. 當然, 那個 TDR 數字是我從港股換算出來的, TDR 上市才沒有多久, 價位也很高, 想買那麼便宜的 TDR 是不可能的任務. 另外, 康師傅給了很多認股權證之類的, 所以股利會被稀釋, 只是現在狀況還不嚴重.
小小做個結論, 統一比較便宜. 康師傅比較能夠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