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的作者是林茂昌先生. 他的本行就是金融業, 曾經擔任台証期貨總經理. 而他退休之後, 就以投資為本業, 閒暇的時候種花, 練習水墨, 並且兼做翻譯. 這本書是他的第一部作品. 我也正好買了他翻譯的 “大債時代".
講股票的書可謂一火車又一火車, 為何我要特別看這本呢? 主要的原因是本書講得特別有系統. 我就沿用本書的五堂課的順序來記錄心得吧!
第一講: 請給我一支飆股
所謂的飆股, 在作者的定義之中就是成長股. 成長股之父湯瑪士普萊斯 (Thomas Rowe Price) 說: 公司和人一樣, 有成長期和成熟期. 在成長期進行投資, 而在成熟期獲利了結. 成長股有兩種:
1. 在景氣高點, 銷售量和盈餘不斷創新高的公司. 此時可以賺到價差.
2. 在景氣低點, 銷售量和盈節節上升的公司. 此時可以賺到穩定的報酬.
然而, 這樣的公司往往具有: 優秀的經營團隊, 研究發展領先同業, 產品擁有專利權, 受法規保護, 良好的勞資關係, 勞動成本低. 在財務報表上, 可以看到堅實的資產負債表, 高淨值報酬率, 高營業利益率, 以及超出同業的盈餘成長率.
至於何時可以買? 何時可以賣? 這裡面頗有學問. 理論上沒有一定的公式可循.
第二講: 請把我變成巴菲特
這一個部分, 就是在講不要怕買到冷門會變人家笑的公司, 只要我們確實知道它是價值型股票就好了. 話說回來, 我們又沒有內線, 也不是公司派, 怎麼知道哪家公司可以投資呢? 最簡單的考驗方法就是是否每年分派股利, 並且殖利率夠高. 假設公司在不增資的情況下還可以連續分派現金股利, 那麼做假的機會就非常小了.
第三講: 抓到大漲潮
這一部分主要在講技術分析. 最後結論是技術分析沒有用. 那還有什麼可談的呢? 我想最重要的部分是, 作者講到了順勢或是逆勢操作兩種型態, 一種是低買高賣的逆勢操作法, 一種是追高殺低的順勢操作法. 後者的難度較高, 故更加考驗投資人的心臟強度, 但是有機會賺到大錢, 或是賠光光的投資人都是這一種.
第四講: 跟股市高手們過招
這個單元複習了隨機漫步, 均數回歸, 效率市場, 效率前緣 (Efficient Frontier), alpha (低市值/股價淨值比/本益比的股票表現較好), Sharp (單位風險報酬 – 其實就是報酬正規化), 以及指數基金.
最後的結論當然就是買大盤 – 愈大的指數型基金愈好.
第五講: 股災是大展身手的機會
這裡面講到布朗運動, 列維飛行, 黑天鵝. 總之效率市場也會失靈, 要把握超跌的機會.
當然, 作者自己還寫了一個結論, 就是叫大家奉行價值型投資, 不要玩零和遊戲 (賺價差), 而是以正和 (收取股利) 為目標.
我倒是從這本書想起兩件事. 其一是有關隨機漫步. 如果股價隨機漫步, 有時候就會變成負的. 因此股價雖然看起來很亂, 但是它本身不是一個隨機的數字, 而是一堆隨機變數的函數, 包括政府有沒有介入干預都會影響股價指數.
另外一件事是有關效率市場, 其實我們本身就是市場的一部分, 如果我們看到該出手的時候, 卻猶豫不出手, 這樣的市場自然效率不佳. 直到有 “勇者" 挺身而出, 真正買進或是賣出, 市場的效率才得以發揮. 我們就是市場, 這個觀念我第一次想通. 既然市場就是我們這些形形色色的人所組成的, 沒效率, 超跌, 超漲都是再平凡也不過的家常便飯了. 而等到資訊傳到神經末梢, 市場就會變得超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