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女兒考基測, 陪考的我看著一本 "IC 如何創新" 度過中間的空檔. 這本書是我書架上的主要庫存品, 畢竟一般人不太可能去買它或讀它…我也是不得已的. 本書算是我進公司後, 為了要了解這個行業才買的書之一.
本書的第一章就是複習物理. 好像我們公司的創辦人楊兄和人討論電路一定會從電子學講起; 或是我們以前同事 Bryan 找我討論軟體一定會從 OS 的原理講起那樣. 凡事都要從基本功做起總是沒錯的~~~
不過這些很基本的東西很奇妙, 像是原子與分子的關係, 不就和公司與職員的關係有些相似嗎?
首先, 組織的強度有賴於分子力的大小. 如果成員之間是以共價鍵的方式結合, 雖然看起來很完美, 但這樣的話, 組織就没辦法做大!
在共價鍵的組合下, 雙方的合作算是互利共生, 不存在犧牲奉獻. 真要要讓一大群人互相分享, 簡直就是共產主義的最高境界。
如果人群是以金屬鍵的方式結合, 這是離子式結合的特例。無論是金屬鍵或是離子鍵, 兩者都存在著電子間施與受的關係。主要的差別是成員為同質或是異質。我想一個成員們能夠互相犧牲 – 有付出也有獲得的組織,才能夠成長茁壯。
組織成員的專長都相同的時候, 這是金屬鍵的結合。就像是以功能分別的部門, 這裡面的成員全部都懂得類似的技術, 比如軟體或是硬體。這樣的部門裡, 成員很容易就會產生共識. 正如同很多金屬都有硬度高,熔點高的特性。
組織成員的專長互補時, 這是個以離子鍵結合的部門。離子鍵同樣可以建立龐大而堅強的組織。不過如果外力適當地界入, 就可能讓它溶解,變形,或是融化; 因此必須小心地維護。
再說到電子和原子核的關係也很有趣。每個原子核都是獨特的, 就像每個人都是唯一的那樣。即使是雙胞胎,可能一個是 c12,另一個是同位素 c14。
然而, 在社會上生存, 大家除了期待原子核的特性 (能力, 潛力, 頭腦) 適合之外, 更希望團隊成員的電子軌道能夠配合其他成員, 也就是說外圍該多或少幾個電子(個性,態度) 才好。如果電子軌道不能配合,為了形成更穩定的個體, 只好換了一個比較適合的元素囉。
神奇的是: 原子核究竟多有料此時一點也不重要。化學上的结合只會考慮電子, 尤其是最外層的電子。就像是上班這回事,只要在職場上是該有的樣子。回到家人的身份時, 就可以和家人改回共價鍵的關係。
以上就是陪考期間的讀書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