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多少點?

這幾天台股大跌, 讓期待開紅盤的民眾大失所望, 荷包也大失血. 但什麼是台股加權指數呢?大家其實多數並不關心, 以至於有 "大盤漲, 為何我的股票不漲?"之類的疑問. 說穿了, 就是一般人都不看說明書, 因此只憑自己的理解去操作~~~

台股加權指數本名叫做 "發行量加權股價指數及產業分類指數 ", 根據台灣證券交易所的定義: 它是將計算時點的平均股價與某一特定時點平均股價相比,再乘上一特定數值,如100或1000等,該特定時點即為「基期」,而該指數在基期時即訂為100或1000等。編算股價指數時,必須在全體上市股票中選取部份具代表性的「樣本」股票,使根據樣本所計算得之股價指數或平均數,能充分顯示其與全體股票的變動具有一致性。例如,樣本僅限於食品股的股價指數當然不適合用來代表整個市場的股價走勢。當採樣股票限於某一產業時,我們可據以算出該產業之分類股價指數或平均數。在目前上市公司家數日益增多,各股股價走勢互有差異的情況下,股價指數實為認識股票市場的一項有利工具,也是從事股票投資必備的知識。

[note] 請留意, 上述的句子中本來有講到股價平均數, 但是這部分大家較少接觸, 民國 95 年 1 月 2 日起, 連證交所都不再編制它, 我就把它給刪了.

在計算發行量加權股價指數時,為了避免非市場交易的因素,影響指數的連續性,當採樣股票異動或增資除權時進行調整,使股價指數不致因此產生變動. 但是,當上市公司發放現金股利時,則不予調整,使得該股價指數會因現金股利的發放而減少,這種調整方式為目前世界各國證券市場所通用,臺灣證券交易所發行量加權股價指數,亦採此種方式。

換言之, 台股指數具有自我穩定的特性. 即使公司上市下市, 增資減資都不會發生變化. 因此過了十年之後, 台股仍然在 4,000~10,000 點間打轉是有可能的 (不考慮通膨). 如果台股真的上了兩萬點, 那就表示樣本股價全都比現在貴一倍以上, 享有 30 倍的本益比, 請問這有可能嗎? 我覺得滿困難的. 這麼說吧! 假設現在台股 10,000 點, 總市值 20 兆, 根據公式, 反推基值是 0.2 兆 :

指數 = 當期總發行市值 ÷ 基值 × 100

10000 = 20 兆 ÷ 基值 × 100

結果下週一多了五家公司上市, 每家的股本都是十億, 股價都是 20 元.

新基值 = 舊基值 ×(異動後總發行市值 ÷ 異動前總發行市值) 

 = 0.2 兆 ×((20 兆 + 5 x 20 億) ÷ 20 兆)

= 2,000 億 x ((200,000 億 + 100 億)  ÷ 200,000 億)

= 2,001 億

新指數 = 200,100 億 / 2,001 億  x100 = 10,000

結果指數還是不動如山, 除非股價自己上漲, 台股指數才會上漲. 何況一旦公司除息, 指數還會下跌. 只要整體台股的股價成長幅度小於除息的殖利率, 指數就只有直直落一途! 上市公司擴充到一萬家也無助於指數的上漲.

常常會有人以為, 指數既然是從 100 點漲上來的, 表示指數再漲一百倍並非不可能! 不過別忘了, 一個國家或經濟體開始編指數的時候, 當時的民智到甚麼程度, 就決定了它基期的高低. 如果當時大家都傻傻的, 連股價遠低於淨值, 甚至低於帳上現金都不知道去買, 那麼基期當然是低到不像話! 當大家的投資意識增強後, 加權股價指數很容易就衝到一個飽和點, 不論是幾千或是幾萬, 意思都是已經差不多飽和了, 向上走的空間相當有限. 不是大家錢太多, 就是想太多~~~

如果要看到一個指數涵蓋歷年的持股報酬, 大家應該要去看 "發行量加權股價指數之報酬指數", 這是從民國 92 年 1 月 2 日才開始編制的. 當時是 4524.92 點, 近乎穩地成長到昨天的 11446.44 點 , 這才是台股真正的長期報酬率. 它是必須一直參與除權才能夠享受到的. 當然, 台股下跌, 報酬指數也是下跌的.

100年02月 發行量加權股價報酬指數
日 期
發行量加權股價報酬指數
100/02/08 12,113.31
100/02/09 11,974.19
100/02/10 11,747.84
100/02/11 11,446.44

有興趣了解 spec. 的請按下一頁, 或連結到證交所.

 貳、臺灣證券交易所發行量加權股價指數編製要點
 
一、臺灣證券交易所(以下簡稱本公司)所編製之發行量加權股價指數(以下簡稱加權指數,其英文簡稱為TAIEX )之採樣樣本為所有掛牌交易中的普通股,並依下列情況處理:
 
( 一 ) 新上市公司股票在上市滿一個日曆月的次月第一個交易日納入樣本,但已上市公司轉換為金融控股公司、投資控股公司,及上櫃轉上市公司,則於上市當日即納入樣本。
( 二 ) 暫停買賣股票在恢復普通交易滿一個日曆月的次月第一個交易日納入樣本,但因公司分割辦理減資換發新股而停止買賣的股票,新股恢復買賣當日即納入樣本。
( 三 ) 全額交割股不納入樣本,恢復普通交易當日,即納入樣本。
 
二、本公司所編製之加權指數,其計算公式為:
 
指數 = 當期總發行市值 ÷ 基值 × 100
當期總發行市值為各採樣股票價格乘以發行股數所得市值之總和。但新上市公司股票納入指數計算,得以當時上市股數為準。
在指數起算基期時之基值即當時總發行市值。
 
三、本公司編製加權指數,遇有下列狀況時,應調整基值,以維持加權指數之連續性:
 
(一)新增或剔除採樣股票異動日。
(二)現金增資認購普通股的除權交易日。
(三)員工紅利增資股或新股權利證書上市日。
(四)特別股無償配發普通股除權交易日。
(五)上市公司持有未辦理減資註銷庫藏股除權交易日。
(六)公司依法註銷股份辦理減資經本公司公告後之除權交易日或次月第三個交易日,並以較先者為準。
(七)收到現金增資募集失敗之通知後,次月第三個交易日將發行股數復原。
(八)公司合併後增資股或新股權利證書上市日。
(九)轉換公司債轉換的債券換股權證換發為普通股的上市日。
(十)上市公司發行之轉換公司債直接換發為普通股或附認股權有價證券認購而發行之普通股,俟其除權交易日或其辦理資本額變更登記經本公司公告後次月第三個交易日。
(十一)股東放棄認購而採公開承銷之現金增資股票或股款繳納憑證上市日。
(十二)為海外存託憑證而發行的新股上市日。
(十三)可轉換特別股轉換為普通股的上市日。
(十四)其他非市場交易而影響總發行市值的因素。
 
四、基值之調整公式為:
 
新基值 = 舊基值 ×(異動後總發行市值 ÷ 異動前總發行市值)
異動後總發行市值 = 異動前總發行市值 + 各異動市值之總和,異動市值之計算方式如下:
本要點三之(一) : 異動市值 = 異動前最後交易日收盤價 × 上市公司發行股數
本要點三之(二) : 異動市值 = 現金增資認購價 × 現金增資股數
本要點三之(三) : 異動市值 = 增資股或新股權利證書上市前交易日收盤價 × 員工紅利轉增資股數
本要點三之(四) : 異動市值 = 普通股除權參考價 × 特別股配發普通股合計股數
普通股除權參考價 =(除權前收盤價 + 現金增資認購價 × 現金增資配股率)÷(1 + 股東無償配股率 + 現金增資配股率)
股東無償配股率 = 股東無償配股增資股數 ÷ 除權前發行股數
現金增資配股率 = 現金增資股數 ÷ 除權前發行股數
本要點三之(五): 異動市值 = 除權後發行市值 - 除權前發行市值
除權前發行市值 =(除權前收盤價 - 每股現金股利)× 除權前發行股數
除權後發行市值 =(除權前收盤價-每股現金股利)÷ ( 1 +股東無償配股率 ) × 除權後發行股數
本要點三之 ( 六 )( 七 )( 八 )( 九 )( 十 )( 十一 )( 十二 )( 十三 )( 十四 )
異動市值 = 普通股異動前最後交易日收盤價 × 普通股異動股數
 
五、上市公司除息時,除報酬指數外,基值不做調整。
 
報酬指數基值之調整公式為:
新基值 = 舊基值 × ( ( 已依第四條調整之異動後總發行市值 - 當期發放現金股利總值 ) / 尚未依第四條調整之異動前總發行市值 )
 
六、各產業分類指數除採樣樣本依各特定產業分類外,皆依本要點編製。
 
七、本要點自發布日實施,修正時亦同。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