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金律" 這本書裡面比較嚴謹地討論了這個話題, 值得大家參考.
我記得在多年以前, 這個話題就流行過, 大概的數字在幾千萬. 端看大家要過高級的、或是一般的生活. 伯恩斯坦的考量並不在於精算多少錢才夠吃飯看病? 而是考慮要有這麼多投資利得可以領的話, 需要有多少本錢? 這些本錢可以動用多少而不影響未來? 另外有些人的考量是在死前剛好把錢花光光, 如此大概可以少存個 1/4 的退休金. 不過作者建議大家不要這麼做, 萬一錢花光了還沒有死, 比錢還沒花光就死了還悲哀.
考量退休金的多少有兩大部分, how much – 第一個是要存多少錢? 和 how 如何存到那麼多錢? 其實兩者都牽涉到利率. 沒有利率, 根本就免談.
假設我們退休的時候, 每年希望有 5 萬美元的開銷, 那麼需要 125 萬美元的本金, 並且每年領取 5% 的股利. 5 萬美元相當於 160 萬 NTD, 對台灣人來說, 應該相當可以過相當寬裕的生活了. 因為台灣、韓國的 GDP 也才一萬八千美元而已. 所以 5 萬美元意味著可以供養一對夫妻, 過著超過平均值的生活 (50,000 USD > 18,000 USD x 2). 如果夫妻都在賺錢, 老來真的比較抗貧!
假如 20 年後要退休, 那麼在年利率 4% 的前提下, 每個月要存 3,436 USD. 如果還有 30 年才退休, 每個月要存 1,824 USD, 而 40 年後才退休的人, 需要存 1,077 USD. 大家很容易就可以發現, 離退休愈遠, 準備計畫就愈從容. 最樂觀地說, 就算是剛踏入社會的年輕人, 也都要有每個月儲蓄 1,077 x 32 = 34,464 (NTD) 才能在退休後養得起老公或是老婆. 如果賺不了這麼多, 夫妻兩個人都有工作比較保險.
職業可以決定一個人提早退休或是忙碌一生, 但是美國的水管工人往往比律師更早退休, 因此前者只需要買福特車、住公寓, 而後者要開名車、住豪宅. 花錢的態度和習慣也決定了一個人何時可以不用再為五斗米夭折 (所謂爆肝之類的)~~~
好了! 以上只是樂觀的估計. 通膨呢? 經濟衰退呢?
每年的通膨大約在 2.5~3% 左右, 然而股票投資本身是可以抗通膨的. 因為公司販賣商品, 商品的價格會隨著通膨而調整, 所以獲利理應抵抗物價的上漲. 債券的利率是固定的, 如果所買的利率不高, 就會有危險. 活存就更慘了, 利率長期下來剛好夠抵消通膨而已, 等於完全沒有增加. 而現金只有貶值的份!
至於經濟的大衰退, 如果遇上鐵定沒轍. 在 1966/1/1 到 1995/12/31 的三十年間, 前 17 年股市的報酬為 0, 後 13 年的報酬為 5.3%. 如果在 1966 年依照完美的計算退休, 未來大概得吃上幾年狗罐頭度日.
作者並且預期, 未來的股市投資報酬率會向下修正, 可能是 3.5%左右, 離 4% 的存錢速度, 和退休後 5% 的提前速度都有段距離. 那麼希望在哪裡呢? 參看下圖, 顯然不是隨便買都可以.
作者認為最重要的是資產配置, 而不是投資哪一種標的. 藉由不斷地資產重新配置, 才有可能達到理想的報酬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