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D 轉 3D 的小註解

因為 3D 的片源很少, 所以有些公司提出了 real time 將 2D 轉成 3D 的技術. 比方說 DDD (Dynamic Digital Depth) 就是其中的一種, 原本 3D 需要兩張不同視角的圖片來生成, 但是對 video 來說, 不同時間的兩個畫面, 其實也可以提供景深的訊息. 只要把景深算出來, 就可以把不同區域的物體放大或是縮小, 模擬 3D 的效果.

說起來容易, 但是我們怎麼界定那些像素點是同一個物體呢? 顏色、位置、移動方向、對比、模糊、遮蔽、陰影等訊息都是有幫助的. 比較簡單的做法, 可以把畫面分成小方格, 每一格都去計算分數, 然而用加權平均判斷遠近. 參看 前瞻 3D 顯示技術 的 59 頁, 大家或許就會有點靈感.

舉例來說, video 的格式是 RGB 或 YUV? 其實對 3D 的分析有不同的意義. 因此看似一大堆的公司都有這樣的技術,  2D-3D Conversion Technology and Service Vendors, 包括 ArcSoft, CyberLink  這些 PC 軟體公司、IC 公司的競爭對手 – 奇景、Marvell, 代工廠的緯創資通等等. 但是實做的完整度、演算法的效能、專利的涵蓋範圍與效力等等, 應該不能一視同仁.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