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同事推薦我給客戶認識, …好事嗎? 非也! 他說這個 bug, Cash 是專家, 他幫你們會處理. 雖然送了我一頂高帽子, 但是我頭突然變大了, 所以戴不下.
這個 bug 說 vTuner 播 WMA 有問題. 嗯, vTuner 是什麼呢? 其實我根本就沒聽過, 只好做點功課來彌補知識的不足. 以下是我初步的心得.
話說網路上有許多 audio 的網站, 這些網站包括只存放音樂檔的, 或者提供廣播服務的. 前者大多是非法的, 而後者本身常常是 content provider, 比方說 BBC 把它的節目製作成 audio stream. 只要連上這個網址, 就能夠聽廣播. 包括 ICRT 也是這類的網站.
接下來考慮到收費的問題. 這些開站的老大們也是要養家活口, 於是他們需要提供 URI (uniform resource identifier) 給付費的客戶. 什麼是 URI 呢? 它是 URL 加上 URN (uniform resource name) 組成的, URN 其實就是 username, password.
協議: [ // ] [ [ 用戶名 [ :密碼 ] @ ] 主機名 [ :埠號 ] ] [ /資源路徑 ]
有顧客付費之後, 網站就可以和提供音樂的廠商拆帳. 通路商和 content provider 拆帳的事現在已經隨處可見, 例如中華電信 MOD. 至於錢櫃 / 好樂迪, 他們是用標案的方式, 逐年向唱片公司購買使用權或重製權 (做成口水歌). (對了, 話說現在已經沒有唱片這種東西, 它們應該也不叫唱片公司了.)
為了提供使用者更好的服務, 某些網站以 content-on-demand 來形容自己的服務. 它們往往具備了 search 功能, 以及各式各樣的排行榜, 幫助使用者找到別的網站上的音樂內容. 甚至於可以支援音樂 以外的服務, 像是新聞和氣象.
PC 的使用者可以下載軟體來使用這些 service provider 的服務, 對於賣 Internet radio 硬體的廠商或是 chip provider, 就得把 PC 版軟體 porting 到 embedded system 裡面. PC 軟體可以試用, 但不是免費的 (約 30 USD). 它具備了某種程度的整合, 使得相容性變得比較好.
當然不想花錢的人可以只用 web browswer 去開 vTuner 上面的排行榜, 只不過遇到相容性問題時 (如: 找不到 RA或 WMA 的 codec), 他們概不負責.
Content Provider | Service Provider | Chip Provider | HW Provider | PC Software |
BBC (報新聞) | vTuner, Streamfinder, PDAtuner | Realtek, ADI, CSR, Telechips | Denon, Onkyo, Yamaha | vTuner |
AccWeather (報氣象) | Pandora, Last.FM | D-Link | ||
MP3tunes (把自己的 MP3 upload 到 URL) | Philips, Pioneer | |||
DAB 數位廣播, TV (用聽的), Podcast |
DAB也可以透過internet傳送??? 我以為要特殊的硬體(demod)才能接收DAB.
台灣目前只有一台DAB廣 播台, 感覺不流行, 我也沒聽過…XD
歐洲跟左岸好像比較有在推行, 而且新一代規格DAB+/DMB還可以有image/video…Orz
FM Radio節目都可以上網,DAB應該也可以,台灣要聽純DAB還要看地域,相關Controller就那幾家, 量也一直很鳥, 台灣有做DAB的系統廠, 三根指頭內就數完, 其實只要解決前段RF問題,BB到後段全部可以用SW硬幹. 如果真要玩,其實貴部門是玩得起來的.
其實在國外的的DAB HW還是一個模組時, 之前, 台灣已經有(小)公司做出第一顆單晶片, 包含RF/BB/RISC(AAC dec)/DAC, 那種尺寸已經可以放入手機…
我想甲殼要做這個, 實際上不難, 幾乎全部相關的技術都有了…
但是也不必"BB到後段全部可以用SW硬幹", 這樣RISC應該要很強, 而且效能可能會不是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