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P 小檔案

SIP 是指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規格可以從 RFC 3261 查到. 它是 application layer 的 protocol, 位在 OSI [ref 2] 的最上層, 需要建立在底層的 protocol (TCP / UDP) 才能運作.

另一方面, SIP 又只管通訊的建立, 實際上還要再搭配 RTP (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 RFC 1889)、RTSP(Real-Time Straming Protocol;RFC 2326 等通訊協定. [ref 1]

SIP 的功能包括下面五件事: [ref 1]

(1) User location:透過系統可以確認目前使用者的終端設備位置,以便邀請使用者加入多媒體會議或者是與使用者建立連線。可以想像類似目前手機定位功能。

(2) User availability:決定使用者是否有權限可以加入特定多媒體會議或族群。

(3) User capabilites:決定使用時的媒體型態與媒體參數。

(4) Session setup:建立呼叫端與被呼叫端之間的多媒體連線與連線參數設定功能。

(5) Session management:包含資料傳輸與結束連線、修改連線參數與服務要求等相關功能。

至於 SIP 的指令有六個: [ref 3]

SIP 標準中定義的六種方法
方法 說明
INVITE 初始化
ACK 初始化確定
BYE 要求會議終止
OPTION 功能查詢
CANCEL 取消
REGISTER 提供 location server 使用者位置

因為 user 的位置可能不固定, 所以在查詢對方位置時 (可能透過 proxy), 必須去定位伺服器 (location server) 詢問對方的 URL.

在 [ref 3] 的表 4.2 有一個超讚的 SIP 與 H.323 比較表, 由它可以得知, 雖然 SIP 只負責建立連線, 但是具有簡單, 模組化, 與網路相容, 即時等優點, 所以在 video conference 的規格競賽中, 有日漸重要的趨勢.

[ref]

1.  http://justblogger.pixnet.net/blog/post/387757

2. OSI model

      from http://www.tomax7.com/aplus/osi_model.htm

3. http://eshare.stut.edu.tw/Etd/2005_3/etd-0407109-183704-224-001.pdf (日文, 圖表是中文)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d 位部落客按了讚: